26歲的張曉曉(化名)每次吃湯的時候都要做得恰到好處。但從六個月前開始,她吃東西的時候出現沒有胃口,甚至連喝水都覺得難以下咽的感覺。
近日,張曉曉出現明顯的消瘦、厭食的情況,家人再也無法忍受了,於是他們把張曉曉送到醫院檢查。經過檢查,張曉曉被發現患有食道癌。醫生說吃得太快或太熱會損害你的食道,久而久之會導致癌症。
據了解,吃過燙的食物與食道癌有著密切的關係。反覆燙傷可構成黏膜淺表性潰瘍,引起食管炎、慢性口腔黏膜炎以及萎縮性胃炎等,甚至還會引起黏膜質量危害,引發癌變的可能性。
研究發現飲用溫度超過65攝氏度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但是早期食管癌疾病,如果及時幹預的話,其治癒率高達75%以上。但是很多人對此不太了解,所以錯過了發現的機會,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期。
食道癌早期,身體出現這三大異常,別不當回事
一、異物感
我們的食道其實比較敏感,如果有異物的話,食道會立即能夠感受得到。若是出現腫瘤的話,吃飯會有明顯的異物感。
二、吞咽困難
正常情況下,我們吃飯的時候,食道沒有任何不適感。但如果一旦食發生病變,進食的時候會有明顯吞咽困難的感覺,後期是一口水都吞不下去。
三、喉嚨緊
當我們的身體缺水的時候,會有喉嚨緊繃乾燥的現象,即便喝再多水,食道的發緊、乾燥、緊繃感依然不會得到緩解。
預防食道癌,2少2多,腸道好人健康
少喝酒
雖然酒精中不含致癌物質,但它會刺激食管黏膜並對其造成損害。尤其是度數越高的酒精飲品,對食道的黏膜的傷害更大。
研究發現,約有60%的食管癌患者是酗酒者,而不喝酒的男性患食道疾病的風險會降低很多。
少吃得太快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吃得很快,經常狼吞虎咽,這是一種很壞的飲食習慣。
因為不慢慢吃的食物仍然又大又硬,如果吃的過快,長期如此會對食道造成一定的損傷,甚至可能會導致食道癌的風險。
多調理食道
《神農本草》記載了一種營養食道的飲食,能促進消化不良,緩解食道疾病,保護食道健康。取一種藥用可食小植物:丁香、丁香葉、猴頭菇、山藥、蓮子、砂仁、山楂,按比例翻炒烘乾,再用開水中煮10分鐘,每日一劑,可促進消化不良,緩解胃痛,保護胃健康。
多晾下剛出鍋的食物
我們知道,長期食用熱食,會使食道反覆燙傷,久而久之,會引起食道癌的改變。因為食道很軟,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吃熱的食物,溫度儘量在65℃以下。剛從鍋裡出來的菜要晾乾再吃,剛從鍋裡出來的菜要在盤子裡放一會兒,剛泡好茶要涼一點再喝。
最後,我建議我們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將會產生奇蹟。所以,如果你想保持健康和活躍,你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定期鍛鍊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