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環境藝術設計,很多設計專業的學生都並不陌生~(可參考看下圖-環境藝術設計作品)
但是要說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它與建築、景觀、室內等相關專業又是什麼關係,我估計很多環藝專業本科畢業的同學自己都說不清楚。
不信我問你一遍:「請一句話解釋環境藝術設計。」
請 回 答 !
為了避免這種持續性的尬聊,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聊一聊環藝。
一方面是關於這個偉大專業的種種 知(DU)識(JI)點(TANG);
另一方面是你們都關心的 光(ZHAO)明(SHA)未(GONG)來(ZUO)。
1.
環境藝術設計是指對於建築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
環境藝術所涉及的學科很廣泛,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學、人類工程學、環境心理學、設計美學、社會學、文學、史學、考古學、宗教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行為學等學科。
我不知道這個百度詞條是誰寫的,讀完之後感覺自己有如建築師一般有天神下凡的優越感。
麻煩你TM告訴我,LAOZI還有什麼不會?
所以,談到環藝設計我們首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科的邊界與定義是含混的。
環藝、室內、景觀、建築,這四個詞兒有啥關係?
毫無疑問,建築是龍頭大哥,是體系最為完整的設計學科。
室內、景觀、環藝專業多多少少要依附於建築理論的體系框架。
從處理的對象來看,室內和景觀分別是建築的內部與外部空間,而環藝為啥是萬金油呢?
因為他所要處理的是空間整體環境的關係。所以室內室外都要管。
環境藝術設計的直接目的是使空間氛圍和諧有序,同時表達設計理念。
這是一個比較中觀的概念,既不局限於個體,也不設計到規劃。
舉個例子,城市中有些不同的建築之間,窗戶的位置卻往往按照統一邏輯線設置,大家心照不宣,卻使整條街道的立面充滿了設計感和節奏感。
這大概就是環境藝術設計在生活中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各個院校的學科設置以及專業方向是不同的。
環境藝術設計的叫法,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
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為仿效日本,而將院系名稱由「室內設計」改成「環境藝術設計」,但專業名稱一直稱為「藝術設計(環境設計)」這8個字,就是俗稱的「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一時間,全國眾多設計院校步其後塵、紛紛效法。改名稱成了時髦,一陣風似的,很少有人冷靜思考。
幾個認為改名不妥的專家出來呼籲也沒人聽,幾年後,連那些當年積極帶頭的人也覺得改的不妥當。
當下如川美、清美等院校的環藝系分為景觀和室內兩個放向;
而央美則是將室內設計獨立出來;
廣美未將環藝獨立出來,但是內容上仍然是指向室內設計。
所以,各個主流院校對環藝的定性尚未統一。
這其中國美環藝系提出的觀點比較踏實懇切,也比較折中:
我們現在面臨的社會發展非常迅速,未來會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
設計不僅是對具體形式的追求,更應該關注如何培養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對系統性、開放性的思考,即通過與真實生活的接觸、對話,來設計某種開放的系統或框架,以應對未來不確定的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評價的標準應該是「設計能解決什麼樣的生活問題」,經濟、文化、美學的問題,等等。
以人為中心是重要的。
從這個方面來說,我覺得做事情比糾結這個專業名稱更重要。
不管是建築、城市,還是環藝、景觀,專業僅僅是一件武器、一個媒介。
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代的特徵,面對社會問題,積極回饋,用專業去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比如城市看海、水汙染、土地汙染等,以及未來人們生活方式、生活需求所需要的「設計」的前瞻。
我想,「設計」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用專業改善我們的人居環境,增進人民福祉。
環境藝術也好,環境設計也好,這些學科範疇自身也可以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甚至其學科領域本身也可以拓展。
研究與關注我們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問題才是核心。
所以不要糾結於你們是做什麼的,我門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空間設計師。
我們要做的,就是創造和諧而富有藝術旨趣的空間體系。
2.
以下這部分是關於你們的光明未來的「幹」貨。雖然沒有過多展開,但是對於一些新人來說仍然有所幫助,所以請認真閱讀。
和其他專業一樣,環境藝術系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的主流方向無非繼續深造或者直接就業。
這裡為了讓大家理解的更加清晰,我們分為在讀期間的實習,畢業後繼續深造和畢業後就業三個方面來談。
實習
此部分內容也適合研一新同學
實習對於環境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來說及其重要。
首先課堂上的知識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如果不加以實踐應用的話,那你的設計能力和一個本科生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
實踐的第一個意義就在於幫助你把課堂裡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踐,這樣你就知道面對什麼樣的甲方該用什麼樣的口吻去吹什麼樣的牛逼,讓人家覺得「這個方案有意思,不愧是高材生。」而不是「這個方案,太虛了,一看就是學生氣。」
另一方面,碩士研究生畢業如果不是以後繼續深造的話,大部分人應該就選擇就業了。
實習一方面是提前幫助你培養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你平時玩的不好的軟體,搞不清楚的設計流程在實習期間都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同時一份好的實習也會是你求職簡歷上十分重要的一筆。而實習的機會和找工作一樣,又是和學校資源掛鈎的。
比如小編我研究生的學校就還可以,讀研期間實習去的是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參與了很多大型的項目,包括崔愷大師,李興鋼。
大師的活都插了幾手,這種機會估計是很多職業設計師工作了很多年都無法得到的。找工作的時候這條簡歷也加分不少。
所以,利用好你的資源,珍惜你的機會,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寬。
男神我鋼哥
剛哥們可能有些人不熟,但是他作為中方總建築師參與的建築你一定知道:
就是這個玩意
總而言之,好的實習就和擇校一樣,是個好的平臺和新契機。
努力找一個好實習吧!前提努力考一個好學校!那就努力考一個好學校吧!而且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這裡還要提一下實習的時間。
個人建議實習的時間要儘量的提早,最好是在研一下或者研二上就出去實習。實習的時間一般是半年到一年左右。
這樣你就有充足的時間準備你的畢設和求職,而且你會發現你再實習過程中積累的工作經驗和案例對你的畢設和求職都大有裨益。
關於實習的內容應該是求質不求量。
研究生階段的實習不再像本科一樣自己糊弄一下就過去了(其實這本身就不對,本科生也應該提升實習的要求),尋求你導師的幫助,儘量去一些大型的,或者在業界比較有知名度的單位進行實習。
這樣可以保證你接觸的項目的基本質量。
實習一般肯定是從畫圖開始,但是你如果比較聰明的話可以提出儘早接觸到方案階段。
把握一下上述說的這些,去收貨一個圓滿的實習期。
深造
關於深造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系直接讀博的比較少。
因為設計專業畢竟是屬於實踐性學科,在碩士階段其實是設計能力提升的最快的一個時期。進入博士階段就和其他哲學博士一樣轉入理論的研究。
所以直接讀博的同學一般是準備以後尋求一份教師的工作。目前碩士畢業可以進入的院校並不是很多,大多是一些三本民校。大多數高校的正式編制還是需要一個博士學位的。
就如剛才所說,博士更加偏重於理論研究,所以如果有的同學是想在設計能力上繼續深造的話,可以選擇出國再讀一個設計學的碩士。
可以是環藝設計,也可以是建築或者景觀設計。這對於你今後的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
一些醉心學術的學神們可以從今天看完這篇文章起就早早的規劃一下人生,早做準備,這是過來人的經驗。
以下是目前國外環境藝術設計系相關專業比較好的院校,大家可以稍作了解以備日後之需。
求職
最後我們才說大家的工作。
就業的話為什麼放在最後呢,因為這塊確實沒啥你們糾結的。
真的,孩子們,寬心點吧。
環境藝術設計這種萬金油專業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哈哈哈。
但是還是可以給你們一些tips。
首先告訴你們你們畢業可以去哪裡,給你們透個底。
你們想落戶一線城市的,可以去相應國企,他們大多數都設置有「基建處」「文創展覽」「宣傳設計」等可以接收環藝設計畢業生的崗位。
所以時刻關注招聘信息,可能有些單位名字上和設計不掛鈎,但是其實也有你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大型的設計院所一定會配有環藝專業。這也是很多同學的主流選擇。
想進企業就去地產吧!萬科、恆大、龍湖什麼的,大型地產都有自己的設計部門。
環藝設計進去企業屬於設計崗,是比較高薪的職業,一般可以拿到15-25萬的起薪,注意這是全國均價。
如果在一線城市也夠吃夠喝,在三線城市可以說就相當滋潤了。
一般在企業晉升的機會也比較多,一般4-5年順利的話可以做到小主管了,大企業的話年薪40-50萬不是問題。
這是一條傳說中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道路!
如果你對設計有信仰,那你可以選擇進入私人的設計師事務所,建築的或者綜合類的都可以。
他們的工作在設計層面肯定會質量更高一些,符合你研究生的LEVEL。而且在這種薰陶裡,你的逼格也會慢慢提高,染上一切不可救藥的怪癖,比如樓主扒出的這幾張墳圖:
當你成為職業設計師
你會發現
你開始穿黑衣服。
戴黑框眼鏡
開始具有處女座一般的完美主義情結
如果都不行,那就去普通的設計公司吧,裝飾裝潢類的,工程類的等等。不過……不是很建議。
做的好也會很有錢,但是做的東西……嗯……而且工作狀態……依然甩墳圖,大家自己體會!
僅僅是開個玩笑,不要當真。
恩……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真實的。恩,一小部分。
最後,當然你可以下海單幹。加油吧!
祝大家都能成為明日的設計大師!為了心中的夢想而奮鬥!
最後大師鎮樓!保佑大家學業一帆風順!
請不要告訴我你一個都不認識?
如果真的不認識的話......
聯繫我們把,你這是病,得治!
老編我保證藥到病除!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諮詢美博考研的專業老師,他們會耐心地解答你的疑問。
轉載請註明:中國藝術考研信息網[www.ky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