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寧夏靈州高登雲反清起義

2020-12-23 西夏閒人

1911年武昌起義和西安起義的消息傳到寧夏後,10月17日,靈州哥老會首領高登雲會同馬連弟,秘密召集二十幾個幫會心腹在縣城東街王大保子商號內商量起義事項,喝雞血為盟,決定響應孫大元帥號召,舉行起義。高登雲在會上宜布:「我受支那大元帥孫來諭和西安張都督指令,在靈州舉行起義,推翻滿清統治,建立軍政府。」大家推高登云為大元帥,馬連弟為副帥。高登雲申明軍令、指定聯絡口號,開始具體行動。

義軍兵分二路,撲向守備衙門。馬連弟帶人馬攻打後門,高登雲帶人馬攻打前門。衙門內朱守備也是哥老會中人,和高早有聯繫,當高帶領義軍進入衙門時,朱守備讓官兵放下武器,結果未動一刀一槍,佔了守備衙門。義軍稍事休息,又撲向州署衙門,擔任守衛州署的是一潘姓守備,他見義軍來勢兇猛,也未抵抗,拋眾棄城而逃。義軍衝州署,開監放囚,火燒二堂,州官餘重基驚慌失措、央求一役背著由後門逃出,藏於「聚義園」商號之中。第二天,馬連弟又派人把餘接出藏於他處。

義軍佔了州署,又佔了靈州稅局,繳獲了部分財物,殺了民憤極大的楊姓局長。第二天,哥老會的手工業者百多人(理髮的、修鞋的等)打著鑼、敲著鼓上街遊行,慶祝靈州「光復」。29日晨,寫有「順南」二字的三角小旗插遍了靈州城內各家門口。中午,在靈文書院(縣城小學)召開大會,宣布成立「靈州軍政府」,軍政府下設政務、軍務、參贊、軍需4部。推舉高登云為大元帥,馬連弟為副帥,楊忠厚為參軍。義軍編為五營。又命城內貢生孫鐸抄寫布告,其大意是,奉支那大元帥孫諭,舉行起義,驅除滿清,上應天命,下順人心,宗旨正大,切合國情……第一保商,第二護民,回漢等教,一視同仁。不準造謠惑眾,不準搶劫姦淫,凡我軍民,務要遵循,倘敢違抗,定予嚴懲。30日,高士秀帶領一營士兵北取橫城。楊某帶300餘人南取吳忠與金積堡,因消息走漏而失敗。

靈州民軍起義,是繼西安起義之後西北最早的民軍起義,起義爆發後,陝甘督長庚,陝西巡撫升允急調馬安良、馬麟率六營騎兵及寧夏鎮臺張紹先的部隊前往鎮壓。張紹先率領清軍及地方團2000餘人撲向靈州後,即開始攻城。由於靈州州城城池堅固,民軍防備甚嚴,經過激戰,清軍傷亡慘重,只得退下隱蔽於東門外樹林中。爾後,清軍晝夜輪翻攻城,夜間小攻,白天虛張聲勢,暗中趕造攻城用具晝夜不停,挖掘城東南地道,準備炸毀城牆。與此同時,守城民軍也做了各種準備,在城牆上堆積了大量磚石、滾木、石灰等物。

清軍準備就緒後利用黑夜在炮火掩護下開始攻城,民軍據高臨下,利用大刀長矛、磚塊、石灰還擊清軍。城東南處被清軍炸開缺口,守城民軍奮力上前,擋住清軍,堵住了缺口。天明時分,清軍撤退。經過數日戰鬥,清軍始終攻城不下,於是改變策略,採用招撫的辦法。一方面派出代表進城與高登雲和談,一方面在紳士、儒生中積極活動,動搖軍心。副帥馬連弟首先動搖,同意講和。城內儒生紳士李鳴蘭、王廷贊、許相等相繼勸說高登雲與清軍講和。這時,寧夏府城的起義已經失敗,圍攻靈州的清軍人數急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高登雲同意講和,提出了條件「民軍出城,不打不追不設埋伏;清軍進城,不得搶劫殺人。清軍答應了條件後,高登雲於夜間撤出靈州,北走橫城。副帥馬連弟自以為對清廷有功,又保護了州官餘重基,便私自留下未走。清軍進城後,並未遵守與高登雲講和的三條,而是按照陝甘總督長庚的內行密文「敞刀三日」,殘酷殺戳城內百姓。

清軍進城後,暗中給城內豪紳家戶發放小白旗一面,讓插於門首。第三日黎明,清軍沿街鳴鑼吶喊,讓人們留在家中,搜查哥老會人員。州城內百姓不知清軍陰謀,以為不是哥老會中人物,沒有逃走;就是哥老會之家屬也不戒備藏匿,只在家中守候。

天亮後,城門緊閉,大批清軍同金積堡民團頭子馬學仁、馬慶城等率領民團挨門逐戶搜殺,除了插有小白旗的家院,其它家院無一遺漏,殺害起義民軍及哥老會之家屬。搜查中對答不當,形跡可疑者也全殺戮。城內后街多有哥老會中人物,參與火燒州署的人也較多,餘重基進城後首先即說:「先由后街殺起。」搜殺由后街起,到尹家拐、火神廟再殺向東街兩側。后街一帶血流滿地,慘不忍睹。有的百姓投井懸梁,有的服毒自殺……一連三日,被殺家戶財物洗劫一空。高登雲之妻被搜出,斬首示眾,臨刑大罵,不屈而死。馬連弟自以為有功,豈知清軍人城後首先以「反叛頭子」罪名將其開刀。「敞刀三日」後,州城東北角人煙幾絕,屍體狼藉,無人料理,過了半月,清軍強迫城外百姓用牛車將殺戮屍體拉往城外雁湖墩掩埋,人稱「萬人坑」

高登雲率領義軍北到橫城,想與高士秀部會合,但橫城已是一座空城,高士秀已東至定邊。高登雲又率部趕往定邊,在定邊磚井遭鄭士誠襲擊暗算,部眾傷亡慘重,高也下落不明。

相關焦點

  • 清末敗亡過程中還有反清復明「天地會」的影子嗎?
    看過香港武俠電影的都有聽說反清復明的字語,李自成的起義軍攪亂了明朝後,清軍趁機以王者姿態進入關內,建立了以滿人為主的大清王朝。後明朝遺老擁立一些宗室皇親建立一些較小政權,史稱南明。南明並沒有回天之力,逐個被清軍擊潰,自此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完全被清朝取代。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清末民初,文學翻譯十分盛行。阿英曾在《晚清小說史》中提到,「翻譯書的數量,總有全數量的三分之二」。而這些「翻譯書」中包含大量優秀的兒童文學譯作。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末民初是我國兒童文學由「不自覺」向「自覺」狀態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文學翻譯雖為「成人本位」,且被當作社會改良的有力工具,但其仍為五四時期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與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 首部清末民初內容的漫畫來啦 「黃同學」趣味解讀宮廷正史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安玉竹)在南國書香節之際,7月21日,《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新書分享會深圳書城羅湖城舉辦,作者「那個黃同學」趣味解讀清末民初的正《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全兩冊)是一本嚴謹+爆笑的極簡中國史。
  • 清末民初廣州城,長堤碼頭西關豪宅
    到同治6年(1867年),整個貢院號舍已有11708間,規模宏大,是清末中國四大貢院之一。廣州貢院的號舍數十間為一列,每巷有《千字文》編列號數。號舍內置木板兩板, 分別作桌椅用,休息是兩木板合而為床。應試者入內即封號冊,食宿均在號舍內,交卷時方開。光緒31年(1905年)廢科舉後,廣州貢院改建為兩廣速成師範館,也即後來廣東大學和中山大學前期校址所在地。
  • 英雄出處-清末民初的軍校
    英雄出處—清末民初的軍校 有句名言「英雄不問出處」,也有說成「英雄不問出身」的,也見過把句中的「不問」改成「不論」的
  • 公民之路:「公民」是如何進入清末民初教科書的?
    清末民初的學堂大門清末民初的新觀念的輸入       清末民初的新觀念進入讀書人的腦海主要有三個途徑,這就是張灝所說的「轉型時代」(1895—1925)的三個制度性媒介:報刊、學校和學會。其中教科書就是學校這一制度性媒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 唐風古韻,秀美靈州
    貫穿靈武東西的靈州大道,中央是修葺一新的鼓樓,兩側是鬱鬱蔥蔥的棗博園和整齊劃一的建築群。 靈武,古稱靈州,於西漢惠帝四年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凝結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 《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新書分享會在深圳書展舉辦
    本網訊(記者張君成)7月21日上午,《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新書分享會在南國書香節深圳書展舉辦。作者「那個黃同學」(本名為黃哲)現場趣味解讀清末民初的正史。 張君成 攝    《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全兩冊)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是一本嚴謹的漫畫版極簡中國史。作者黃哲是超800萬粉絲的軍事歷史推廣人,曾多次受邀到高校、博物館開展歷史宣講活動。
  • 歷史上的苛捐雜稅:明末三餉到清末民初的捐稅,那些匪夷所思的國家...
    由此之後,從明末「遼餉」擴大到 「剿餉」、「練餉」,再到清末民初的「釐金」、「捐稅」,中國歷史上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國家羊毛黨「你方唱罷我登場」,創造出眾多匪夷所思的苛捐雜稅。 遼餉一項,全國已就民不聊生 作為明朝後期加派的稅賦,遼餉也稱新餉,始徵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主要用於遼東的軍事開支。
  • 漫畫家「那個黃同學」漫畫中國史 帶羊城讀者穿越回清末民初
    漫畫家「那個黃同學」漫畫中國史 帶羊城讀者穿越回清末民初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吳大海  2019-08-20 8月19日,筆名「那個黃同學
  • 三本清末民初的爭霸小說,熱血猶在,且觀華夏如何崛起!
    我是小編龐官,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三本清末民初的爭霸歷史小說。希望大家能夠喜歡。TOP1 《1908遠東狂人》作者:丹丘 完結簡介:清朝末年,列強林立,都想在中國這塊肥肉上面咬一口,晚清政府無能,革命者們紛紛開始在各地起義,推翻腐敗無能的晚清,小職員趙北穿越到安慶起義之前,領導安慶起義成功,並且結識了如熊成基、唐紹儀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 李細珠:再論「內外皆輕」權力格局與清末民初政治走向
    關於「權力流向」問題,在清末民初從君主專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制度變遷與重建的過程中,清政府的統治權力經由南京臨時政府與南京臨時參議院,最終轉移到袁世凱北洋集團。民初軍閥不是清末地方督撫勢力自然增長的延伸,而是掌握軍隊尤其是新軍的新生勢力的崛起。
  • 2*135MW靈州矸石電廠項目
    項 目 單位簡介 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2年12月,是由原寧夏太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靈州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寧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亙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組的特大型國有煤炭企業
  • 何家大院:清末民初海口第一豪宅
    如果不是特意來尋訪的話,很難想像這幽深小巷裡曾經就是清末民初海口第一豪宅——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建築精品,始建於清光緒年間,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有房屋5棟,內有二個大花園,整體建築風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是當時古城海口市區規模最大、造型最奢華的豪門宅院,堪稱海口第一豪宅。無論從外型設計還是室內裝飾,都很好地體現出主人受到過良好的東西方文化的薰陶。
  • 《朝花夕拾》:一副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玩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 西域演義之西北亂,米喇印重陽擺「鴻門宴」,甘涼二州反清大起義
    反清高潮起1648年,這一年是順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當時的小皇帝順治11歲,攝政多爾袞37歲攝政王多爾袞連續頒發的圈地令,剃髮令,投充法,逃人法,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反清運動達到高潮正月二十七日,江西總兵金聲桓殺巡按、執巡撫,受命於永曆帝。陷南康,攻九江,圍贛州。是月,原明宗室朱容藩稱監國於夔州。二月22日,桂林城內與城外兵內訌。
  • 「史話」清末民初,老北京飯店最出名的「八大樓」,七家是山東菜
    清末民初時的北京,出名的飯店就有「八大樓」、「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之多。大家注意到,這裡的名稱都帶個「八」字,為什麼呢?清末民初時,北京的飯店、民間最為稱道的,要數「八大樓」,按名氣大小依次為:東興樓(萃華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慶雲樓、新豐樓和春華樓。這八個著名飯莊中,七個都是經營山東菜,店傢伙計也都是山東人。這是因為山東物產豐富,山東人又能吃苦耐勞,善於經商,加之為北方口味,故深得老北京喜愛、名滿京城。
  • 清末民初,平武有位袍哥老大王七老爺,被譏為「最不像惡人」的惡人
    清末民初,四川平武有個人叫作王光裕。 王光裕,生年不祥,世襲王土司本家。長相忠厚老實,卻是奸惡內藏,是地方上的大惡霸。後來創辦袍哥組織,因擅自殺人,1915年在成都被斬首。 平武土司王氏,本出於山東,始祖為宋代名臣王佑。
  • 廣州發掘清末民初時期罕見日本進口青花瓷
    圖為廣州考古發掘出清末民初時期的日本進口青花瓷。龍宇陽 攝  中新網廣州3月20日電 (記者 楊薇)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對外發布了一個重要發現,該所今年3月中旬在廣州越秀長堤大馬路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了大量清末民初時期的青花瓷器堆積,其中還有不少日本進口的瓷器。這些瓷器的數量之多在以往廣州古城考古中極為少見。  該工地位於廣州長堤大馬路258號,離珠江不遠。該地段計劃用於商業開發。
  • 清末民初泉城濟南老照片: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
    清末民初濟南珍珠泉 珍珠泉為「泉城」——山東濟南的第三大名泉,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氣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飄撒的萬顆珍珠,迷離動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纓池,是由泉水匯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注洲後進入大明湖。清末濟南李公祠後的飛龍樓 清末山東巡撫楊世驤為感謝安徽同鄉李鴻章的賞識提拔,而修建了李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