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7日,廈門海滄延奎小學民樂團44位學生、13位家長及4位老師一行61人,赴臺灣新北市大豐小學、米倉小學、深坑小學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把音樂帶到了臺灣,也將「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的環保行動帶入寶島交流分享。
臺灣環保意識觸動廈門「小袋鼠」
「臺灣小朋友的手真巧,把掉落的樹枝做成了玩具。」
「他們把沒用的掃帚做成了貓頭鷹,好漂亮。」「他們喝完的紙杯都要洗乾淨回收的。」
一群小朋友圍在導報記者身邊,嘰嘰喳喳,七嘴八舌,爭相描述著他們此行的新鮮感受。「臺灣小朋友的環保意識真棒,真正是垃圾不落地,讓我們的同學們大開眼界,學到了很多。」延奎小學的帶隊老師洪淑好告訴導報記者。
在臺灣的6天行程中,特別是在與臺灣小朋友的幾次交流活動中,廈門的小朋友們都會自覺地把用過的紙杯洗乾淨再丟進分類垃圾桶,礦泉水瓶要捏扁之後裝進垃圾袋,上廁所要視情況選擇不同的衝水按鈕,因為這樣可以節約用水,「就連原來習慣扔掉的廢物,其實只要動動腦筋發揮想像力,都可以再生為可愛的小玩具」。
廈門「小袋鼠」讓臺灣人豎大拇指
「我們是來自廈門的小袋鼠,我們要和臺灣小朋友做得一樣好!」7歲的何思成小朋友驕傲地告訴導報記者。
這幾天坐車時,每一位廈門的小朋友都會隨身帶著垃圾袋,不管是喝過的礦泉水瓶、擦過汗的紙巾,還是用過的便當盒,都會細心地整理好,下車的時候統統帶走,車上不留下一點的垃圾,看得臺灣的司機大哥直豎大拇指。
「在路上只要看到有垃圾,我們也都撿起來裝進垃圾袋,但臺灣垃圾很少,真的好乾淨。」11歲的林藝涵小朋友一路都在認真觀察,點點滴滴她都記在了心裡,「回去之後,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聲音
把垃圾帶回家臺灣老師感動廈門家長
黃國珍女士是此次隨行的家長,在這幾天當中,有一個細節讓她非常感動:
「我們到大豐小學去做交流,吃完午飯,看到臺灣的老師把分類好的垃圾袋,都一人一包地各自帶回家。我當時非常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現在是暑假,垃圾車不再準點到學校來收垃圾,便自己帶回家處理。」
黃國珍在廈門也常常做社會志願者,看到這一幕更堅定了她帶著孩子一同參與的決心,「很多觀念其實就是這樣從老師到學生、從家長到孩子,自然而然地傳承下去的,我們家長一定要做孩子的榜樣,把家園建設得更美麗!」(海峽導報 駐臺記者 王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