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點青天字一行。

2020-12-16 國民原創

雁是我國人民十分熟悉的一種鳥,以詩記之的文字最早見於《詩經》。它的老家在新疆、內蒙古、東北北部和西伯利亞一帶。春夏時節雁在那裡生活,天一轉冷,就「攜兒帶女」,成群結隊向南方遷徙。故古詩云:「帶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唐杜牧《聞雁》);「江涵秋影雁初飛」(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煙秋雁早鳴」(唐許渾《陪王尚書泛舟蓮池》)。一到來年春天,它便歸心似箭,日夜兼程飛向北方的故鄉。「春寒雁到遲」(唐崔塗《江上懷翠徽寺空上人》);「萬裡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唐韋承慶《南中詠雁》)。古人很早就觀察到了它南來北往嚴格遵守時令變化的規律。

鴻雁的這種不惜長途飛歸故裡的生活形態,常使旅居在外的人產生濃鬱的鄉愁。最先與之有關的故事是鴻雁傳書,說的是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仍堅持民族氣節,後因鴻雁傳書方得以回到故裡。此後「雁足」便成了使者和傳遞書信的代稱。古詩借鴻雁寄託思鄉情愫的句子比比皆是:「鄉心隨雁去,——到江南」(唐黃滔《旅懷》);「雁引愁心去,出銜好月來」(唐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春風歸雁一聲愁」(唐劉滄《春日旅遊》)。

《楚志》說:「衡陽有回雁峰,雁至此不過,遇春而回。」古人似乎對此說法深信不疑,唐代柳宗元說「晴天歸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裡」,杜甫亦稱「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但也有不信此言,如宋代的寇準,他以詩反駁說:「誰道衡陽無雁過?數聲殘日下春陵。」春陵在今湖南寧遠縣東北部,在衡陽之南,靠近廣東、廣西了。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大雁南飛遠達四川、雲南以及緬甸、泰國、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

「雁陣」「雁字」,都說明它是一種團隊意識很強的飛禽,或「一」或「人」;飛行有序,互相照應。曹操詩云:「舉翅萬餘裡,行止自成行。」陸遊亦吟道:「雁陣橫空送早寒。」雁不但飛得遠飛得快,還飛得高,「風日晴明雁字高」(張耒詩)。當頭雁鼓動翅膀時,翅膀尖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長升氣流,後面雁可利用這股氣流,在高空中滑翔,一隻跟著一隻,便排成了整齊的隊伍,這樣可以節約體力以利長途飛行。

在遷徙過程中,雁群常選擇蘆葦沼澤地或河邊的沙灘歇息,並由經驗豐富的「雁奴」擔任警戒,站崗放哨,一旦發現敵情,就驚叫報警,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故陸遊有詩云:「寧為雁奴死,不作鶴媒生。」「鶴媒」者乃是獵人馴養了的鶴,誘使同類以入圈套,是屬於「賣身求榮」之類的「變節者」。陳毅詩云:「為群榮雁奴,作倀恥鶴媒。」明清兩朝,雁為四品官服上的圖案。

在鳥類世界中,鴻雁是個好畫材。它行止有序,成群結陣,秋來春歸,思鄉心切,歷代畫家常用它來昭示心跡,抒情寄懷,湧現了很多好作品。宋以前,畫雁工筆俱多,一喙一羽,一舉一動,皆求真實可觸。同時,一些著名詩人在題畫中,能獨運匠心,用詩來作畫的補充和引申,如蘇東坡《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之一云:「依依聚圓沙,稍稍動斜月。先鳴獨鼓翅,吹亂蘆花雪。」蘇詩使靜態的畫面有了動感,是為佳作。明清時,工筆畫雁之外,又添得許多寫意畫雁的作品,講究概括與提煉,逸筆草草,傳神達意,似乎更能觸動觀者之心。

我很喜歡齊白石所畫的雁,造型極為簡潔傳神。他往住以墨線勾雁喙,以濃墨點睛;以淡墨塗出頭、頸、身子及翅羽、尾羽;以硃磦寫足年爪;待稍幹,以稍濃之墨點出背羽上的花紋和足爪上的皮紋,以淡硃磦喙。他曾很自矜地在一幅畫上題款日:「山桃女子每索餘畫,且言求形似者,使流俗不難知也。餘深知此意,即如所言而為之。世有知者,當知非餘所自許爾。」這幅畫的下半部,一雁獨立,引頸而向上望,從右上角垂下數莖蘆葦,葉間綴著蘆花,秋意撲面而來。從題款中可看出齊白石是不滿足於形似的,他力圖達到的是從似與不似之間所傳導出來的「神」,此圖可證斯言不虛。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風翻白浪花千片 雁點青天字一行
    雁在飛時,或排成「人」字形,所謂「結伴多依水,將書只寫人」(明代雷思霈《雁至》);或排成「一」字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風翻自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吳融有「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圖畫取,題詩寄與水曹郎。此詩描繪了詩人暮色中登上杭州城東樓,遠眺壯美景色。詩人在感嘆景色壯美的同時,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一種思念之情。
  • 小學課本教「一行(xíng)白鷺上青天」,課本錯了,還是我們記錯了
    (xíng)白鷺上青天」,是教育進步了,還是隨便了《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此詩多年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被全國小學生熟背於心,尤其前兩句更是張口即來一般的存在,如果從記憶裡翻找出來——或者小解沒記錯的話,第二句應該是這麼念的:一行( háng )白鷺上青天。
  • 歡迎福雁集團陳總一行蒞臨指導
    2020年12月8日,福雁集團陳總一行蒞臨了夏夫人品牌全國運營中心。在此期間,夏夫人品牌總經理謝子豪先生代表夏夫人品牌全體員工進行盛情接待。本次陳總蒞臨夏夫人品牌全國運營中心的主要目的為與夏夫人品牌達成長久的合作。
  •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山頭晚色霞千片,天上秋聲雁一行
    立秋 作者/金永波 一行鴻雁向南天,習習清風入枕眠。 夜靜秋霜悄降落,晨看楓葉似紅蓮。 山頭晚色霞千片,南雁一行長昊吟。 秋詞 作者/金永波 伏末秋涼接爽風,泛舟詩酒坐帆篷。 一行南雁蒼天碧,萬簇北花青野紅。
  •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令人捧腹的古詩詞神搭配
    《紅樓夢》裡眾位才女就在大觀園裡玩過「集句」的遊戲,比如林黛玉那首:昨夜星辰昨夜風,(李商隱)三春白雪歸青冢,(柳中庸)雁聲遠過瀟湘去,(溫庭筠)淚盡羅巾夢不成。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3、夜深忽夢少年事,惟夢閒人不夢君。4、借問酒家何處有,姑蘇城外寒山寺。5、洛陽親友如相問,輕舟已過萬重山。6、爺娘聞女來,舉身赴清池;阿姊聞妹來,自掛東南枝。小弟聞姊來,琵琶聲停欲語遲。
  • 一行白鷺上青天!冬天的大嶺山森林公園也太美了吧
    古代,不少文人墨客爭相鎖定白鷺為吟詠對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白鷺主要以魚、蝦、蛙、蝗蟲、螻蛄等水生和陸生昆蟲為食。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白鷺和小白鷺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白鷺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 為什麼我們說「藍天」,古人卻說「青天」?
    我們常說藍天白雲,為什麼古詩說:一行白鷺上青天,而不是上藍天?這個問題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都曾經遇到過,但是並沒有去思考是為什麼。一般都是默認「青天」就是古代用來形容天空特定意象詞,發展、延伸出天道無情、公正無私,所以後來戲文裡面都稱清官為「青天大老爺」、「包青天」,我們都已經以習為常了。不過用流行的一句話來說,「百因必有果」,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是為什麼?
  • 字要寫得好看,為什麼要做到「雁不雙飛,捺不重設」?
    筆法決定字的骨相,結構決定字的皮相。前者相當於人的氣質,後者相當於人的顏值。結構直接決定了字的外觀,而外觀的漂亮與否直接決定了字的顏值。沒顏值誰肯下工夫欣賞你的氣質?所以,字要寫得好看,就得非常講究結構的處理技巧。怎麼處理好字的結構呢?我們這裡講一個小技巧「雁不雙飛,捺不重設」。這個術語是什麼意思呢?
  • 背了20多年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卻沒發現背漏了一個字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 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那些年我們背串的詩詞
    紅酥手,黃滕酒,兩個黃鸝鳴翠柳;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如果沒有學過這幾首詩詞的話,肯定覺得這就是原詩吧,節奏流暢,意境相融,沒有絲毫破綻!「長亭外,古道邊」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出自李叔同的《送別》,現在應該都會唱這首歌;「兩個黃鸝鳴翠柳」和「一行白鷺上青天」才是原配,出自杜甫的《絕句》。人間四月芳菲盡,江城五月落梅花。
  • 詩詞裡的雁,既可以代指書信,亦是思鄉的代名詞
    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詩詞裡的雁。雁代指書信的詩詞句1.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有「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首詞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不少讀者應該背過吧!詞人抓住「雁」這個意象,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氣氛,抒發了相思之情。
  • 「飛花令」——雁,36句含「雁」的古詩詞名句彙編
    所以雁便成為古詩詞中的高頻詞,尤其是離思類詩詞。本文認真閱讀會有點傷感,調整好情緒。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李白《蘇武》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秋望/秋夕》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 雁字回時|綠源物業湖南衡陽新項目次第花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山到衡陽盡,峰迴雁影稀。路入衡陽天一角,更山環水繞無重數。衡陽,一座「活」在詩詞裡的城市,一座氣韻生動的落雁之城,這片神奇的土地,文明奧區,五嶽獨秀,融匯了自然之美、生態之貴、人文之魅。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世間的某些相逢,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比如,綠源物業之于衡陽。一個是卓越精益的物業服務品牌,一個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
  • 《青天一縷霞》閱讀練習及答案
    這時,會立即憶起她的摯友聶紺弩的詩句:「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⑶正是這種深深的憶念和所謂「因蜜尋花」的心理,催動著我在觀賞巧雲的最佳時節——八月中旬,來到這神馳已久的呼蘭,追尋女作家六十年前的歲月。⑷但是,當我踏進蕭紅故居,卻未免有些失望。
  • 雁鵝菌
    菌類被人叫成了禽類的名,不知道和那天上飛的雁以及地上跑的鵝有啥子關聯,確實令人費解。但我也一直來有些偏執地認定,民間口頭上的叫法要比書本上定義的更生動活潑些。鄉下老家都這麼叫,不知道沿襲了多少代了。後來我在餐館裡看到菜單上寫著「寒菌」,其實也是這種菌子。雁鵝菌一年有兩次生長,一是在農曆三月份,春天正好來了,一是在農曆八月份的樣子,恰是秋時。
  • 雁字回時終不悔,你知道大雁在古代的象徵意義嗎
    雁乃書信的代名詞。 「關山夢魂長,魚雁音塵少」。古人把書信叫做魚書,這是由於大雁是一種候鳥,春來北方秋返南方,因此人們想像大雁能傳遞自己的書信,帶去遊子們對故鄉親人的思念,帶去自己羈旅中的愁懷,因而書信又被稱作「飛鴻」、「鴻書」等。
  • 詩詞朗讀: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點上方「唐詩宋詞朗讀者」,再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