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會通過名字去初步了解高校的基本情況以及相關的實力,如果認真查找資料,會發現很多高校的發展史記載有更名的記錄,由此對志願填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其實高校改名一種很常見的事情,很多學生讀到中途,學校改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一般高校出現改名的原因,一是學校升級,常見的就有學院改為大學、專科改為本科、職業學院改為學院或者技術大學;
二是一些民辦獨立院校不在依託母體院校辦學,以新的辦學模式進行招生;
三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以地域命名的學校擴大命名地域,比如說瀘州醫學院,改為西南醫科大學;
四是為了擺脫某些傳統行業的形象而改名,比如說中國紡織大學改為東華大學。
如今,國內高校有一次迎來改名潮,而且教育部也發布了關於高校改名的最新規範,其中獨立學院不得再借用公辦大學的名字進行招生辦學;高校改名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得使用「西南」、「華東」、「西北」、「華南」、「中國」、「中華」等字樣。
今年有14所學校成功轉設,並且順利完成更名,具體名單如下:
我們能夠看到名單上還是有兩所學校以公辦大學的簡稱進行招生辦學,即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浙大城市學院,這兩所學校原先是民辦獨立院校,目前已經完成轉置,學校的性質已成為公辦的獨立院校,雖然這兩所學校仍然屬於獨立院校性質,但是相關的學費可能會比民辦的低一些,選擇這兩所學校的同學也是實屬幸運。
其次,我們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這兩所學校分別改名為柳州工學院、南京傳媒學院,雖然這兩所學校仍然是民辦獨立院校,但是從名字上來看,比較像公辦二本院校,改名還算比較成功,而且顯得學校整體實力會強很多,估計這兩所學校在明年的分數線會上漲,特別是南京傳媒學院,本身實力不錯,而且在民辦獨立院校中口碑不錯。
其實,很多學校改名就是為了能夠讓學校提高自身的辨識度和知名度,吸引學生報考,雖然大學更名的前提是要達到教育部規定的標準,但是大學的實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等,家長和學生在填報時還是要多方了解後再做選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學校改名的同時,也會引起很多野雞大學鑽空子,考生和家長在挑選學校是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騙。
高考志願對於每個考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很多學校名不符其實,詳細了解學校的發展史再進行謹慎選擇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