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2020-12-16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訊 近日,德國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發布了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報告。報告分析了1996年至2015年各國受風暴、洪水、高溫的影響大小。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

  「德國觀察」開發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利用慕尼黑再保險公司數據,量化分析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報告分析了4個指標,一是死亡人數,二是每10萬居民中的死亡人數,三是購買力平價損失總和,四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損失。每個國家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得分是由其在這4個指標中的平均排名綜合計算得出的,並且4個指標所佔權重不同。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可以看作是一個警示標誌,排名越靠前,表示其或遭受頻發的天氣氣候事件侵襲,或遭受罕見但異常強烈的極端災害侵襲,或同時遭受二者侵襲。

  該報告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發達國家所受影響更大。在1996年至2015年受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的前十個國家中,9個均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受氣候變化影響,那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或日益加重的地區,未來氣候脆弱性將進一步增加。

  2015年造成重大損失的主要天氣氣候事件為降水、洪澇和山體滑坡。極端降水事件不斷增加,這證實了氣候變暖導致水循環加速的科學預測結果。

  非洲大陸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在2015年所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前10個國家中,非洲就佔4個:莫三比克(第一)、馬拉威(第三)、加納和馬達加斯加(並列第八)。

  非洲東南部的強烈季風導致暴雨事件頻發,從2014年12月開始一直持續到2015年1月,暴雨對基礎設施、農業和糧食安全產生了災害性影響。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16年適應差距報告》指出,隨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不斷加大,全球氣候變化適應成本很可能會比當前預測的高很多:到2030年可能高出2至3倍,到2050年可能高出4至5倍。因此,加強減緩行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2℃以內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減少極端事件帶來的損失。

  「德國觀察」是一個致力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獨立環保機構,其總部設在德國波恩。該機構致力於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公平貿易和環境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糧食和農業政策、氣候變化和企業責任方面。憑藉其在德國、歐洲以及國際層面上超過20年的能源和氣候政策經驗,「德國觀察」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資源整合能力。

  (來源:Germanwatch 編譯:吳鵬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美英兩國3月氣溫破紀錄 氣候變暖或加劇極端天氣發生
    就在不久前的3月2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題為《通過極端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促進適應氣候變化》的特別報告。這份報告長達594頁。報告中預測全球變暖致未來熱浪和洪水發生的頻次會越來越高,一些地區會經歷更多地乾旱;熱帶氣旋數量也會增加。各個國家都應做好準備,應對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空前天氣災害。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 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梁科報導 1月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7-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等單位參與。
  • 一九九七年全球主要氣候事件綜述
    1.1997年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全球氣候最暖的一年  1997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961年~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偏高0.42℃,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暖的一年。  2.熱帶中、東太平洋發生了本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1997年春夏之交,熱帶中、東太平洋發生了一次本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這次事件在全球許多地區引起了大範圍的氣候異常,特別是熱帶地區,或者暴風雨、雪成災,洪水泛濫;或者高溫少雨,旱魔橫行。
  • 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哪件給你印象最深?
    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就在這周,澳大利亞大火的消息在網絡上發酵:持續4個月的山火仍在繼續,截至5日山火過火面積已超5.25萬平方公裡,死亡人數上升至24人,有近5億動物喪生。救援直升機在艙外只見一片「血色」,全境濃煙甚至已經穿越塔斯曼海影響到了紐西蘭。除開小部分的人為縱火因素,更多討論指向了潛在的背後元兇:全球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
  • 盤點2015年我國天氣氣候特點
    氣溫創歷史新高,降水總體偏多,氣候屬正常年景  2015年,我國氣溫創歷史新高,為196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降水總體偏多,氣候屬正常年景。暴雨洪澇、乾旱等災害總體偏輕,因災造成死亡人數和受災面積明顯偏少,氣象災害屬於偏輕年份。
  • 濟南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盤點:首發霾紅色預警
    魯網1月6日訊(記者 羅燕)濟南市氣象臺昨日發布2015年濟南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記者獲悉,2015年入秋以來,霧霾天氣頻繁出現。針對霧霾天氣,濟南市氣象臺共發布霧霾預警信號22期,其中,23日20時20分首次發布霾紅色預警信號。
  • 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 看看2019年你都經歷了哪些
    中國日報1月3日電(記者 程思) 1月3日,中國氣象局公布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和「7-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等事件分別被評選為2019年度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現在,一項新研究發現,難以忍受的高溫和高溼天氣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出現,比預期提前了幾十年。除南極洲外,所有大陸都出現了數千次異常或前所未有的極端高溼熱。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經濟,甚至可能超過人類生存的生理極限。
  • 盤點濟南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首次發布霾紅色預警
    大眾網濟南1月5日訊(記者 樊思思) 濟南市氣象臺今天發布了2015年濟南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大眾網記者了解到,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濟南先是在入伏首日以逼近40℃的高溫創下13年來高溫記錄,11月份又遭遇了有記錄以來的歷史同期最低溫,首個霾紅色預警也在12月份發布……
  • 厄爾尼諾事件尚未結束 警惕氣候變暖疊加影響
    厄爾尼諾事件快速衰減 但仍未結束  監測資料顯示,當前厄爾尼諾事件已進入快速衰減過程。2016年4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指數為1.1℃,較3月下降0.6℃;截至4月,海溫累計距平29.7℃;2015/2016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已持續了20個月。
  • 新聞1+1丨以後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為什麼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賈小龍:長江流域持續性的強降雨是在全球變暖這樣一個大背景下發生的,研究已經表明全球變暖可以導致全球一些區域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加,持續時間也會更長,我國增暖的速率是全球增暖速率的2倍,另外1961年以來我國暴雨日數每十年增長3.9%。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未來十年全球最大風險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面對極端天氣 我們怎麼辦截至7月11日,連續40天——6月2日至7月11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 柳葉刀倒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巴黎協定》5年後,氣候變化對健康...
    高溫和熱浪來襲,老年人死亡率上升2015年世界各國聯合通過了《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變暖溫度控制在2℃以下。然而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成為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年,全球平均溫度增加了1.2℃——我們的夏天越來越長、也越來越熱了。
  • 氣候變化已重塑美國:氣溫上升、極端天氣暴增、動物遷移
    氣候變化已重塑美國:氣溫上升、極端天氣暴增、動物遷移  Emma Chou • 2018-11-27 16:22:58
  • 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② 1月上半月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  2019年1月6-13日,歐洲多國出現強暴風雪天氣,惡劣天氣導致空中交通、陸路交通嚴重受阻,部分地區學校停課、供電中斷,還引發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1月下旬,南澳州和維州的部分地區氣溫飆升至40℃以上。3月,澳大利亞南部遭遇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熱的3月,塔斯馬尼亞州2日氣溫高達39.1℃,創當地131年來的最高紀錄。高溫熱浪導致澳大利亞多地出現野火。
  • 10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天宇報導 11月3日,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5年10月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  全國12個省(區、市)遭受強對流天氣襲擊  10月,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寧夏、遼寧、黑龍江、貴州、四川、湖南等12個省(區、市)遭受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襲擊。其中,陝西、甘肅、河北、貴州等地受災較重。10月1日,陝西省鹹陽市禮泉、旬邑、淳化等4縣遭受風雹災害,9月30日至10月1日,甘肅金昌、白銀、張掖等5市8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
  • 極端天氣的經濟帳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極寒和炙熱同時考驗著地球,人類的經濟活動也開始為氣候買單,這份經濟帳已經越來越不可小覷。  極端地球  地球尚未流浪,災難便已率先襲來。據新華社10日消息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最新報告顯示,隨著南極和北極的冰蓋繼續融化,2019年全球各地的極端天氣事件可能會更多、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