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創造101》選出來的火箭少女迎來了她們的成團兩年畢業禮,我知道有些盆友腦袋裡已經畫出了大大的問號——「畢業禮什麼意思?以後不幹了?出什麼事了?」
沒關係,我也是昨天才知道11個妹妹從出道之日起就是被當做兩年限定團去打造的,意思就是並非出現了什麼不可抗力導致團玩不下去被迫解散,而是就如同我們高中三年大學四年一樣,她們到點兒就得畢業走上新徵程了。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團中吉祥物超越妹妹又上熱搜了!
記得兩年前看比賽,她就常常因為自己跟不上進度而大哭,而且不論從哭聲還是表情都毫無偶像包袱。
轉眼兩年過去了,畢業禮上的超越在告別感言環節依然不改本色:別人家是仙女落淚,她,幾乎全程閉眼,連哭帶嚎,絲毫不顧美不美這回事。
哽咽到都不行了還要努力講話,「我真是幹啥啥不行跟老闆吵架第一名」「我每天都好焦慮啊我一跳錯了就罵我」——辛酸之中透著一絲搞笑。
緊接著,超越妹妹這一段夾帶金句的暴風哭泣迅速火遍全網。除了少數評論質疑「這像是演的」,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不好意思我看笑了」「錦鯉妹妹太可愛了吧」「看來楊超越只有閉嘴才能停止圈粉了」……
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她成了國民快樂源泉。
一覺醒來第二天,也就是今天,超越又上熱搜了。只不過這一次風評突變。
既然團告一段落了,以後就要以個人形式進擊演藝圈了。於是楊超越微博認證率先從「火箭少女101成員」改成了「演員、歌手楊超越」。這下子,評論裡可沒有昨日友善了。有人說她這是「侮辱了認證」,有人說「諧星楊超越更合適」。
總而言之,各種冷嘲熱諷,說小楊不配。今日說小楊不配的人裡有昨天贊小楊的麼?一定有。
然後我們發現,也就不到20個小時之間,關於同一個人的兩件事兒,收到的整體反饋走向了完全相反的兩極——一正一負。
且不論小楊到底配不配,小楊到底演沒演,大眾的情緒可以輕易被一個小姑娘攪動倒是值得說道說道。
回看小楊昨晚那一段告別感言:
「這兩年,我真是幹啥啥不行,跟老闆吵架第一名。你不知道就是大早上被姐妹拉起來,她告訴你要去跳舞我說我不行的,她說楊超越你可以的。」
「我每天都好焦慮啊我一跳錯了就罵我,但是我想說我真的練了好久我一上臺我就錯我也是不知道為什麼 哎我氣死了。「
「以後不能再給大家跳舞了,因為沒有10個姐妹給自己打掩護了。」
「你們看,老天不一定愛聰明的人,萬分之一也會寵幸到笨小孩身上,不要放棄平庸和笨的自己!老天就是喜歡你,你就配擁有這些愛!」
小楊以崩潰狀坦言自己笨、被罵、幹啥啥不行、每天都很焦慮。
乍一聽是學渣心聲,再一看,一句經常出現在深夜朋友圈的話忽現耳邊:「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
何止學渣,這還是很多社畜的心聲、寶媽的心聲、人到中年正滄桑的心聲……哪怕是曾經的學霸離開學校的庇護被放逐到社會之上,也難免會經歷弱小無助的時刻甚至階段。
王小波說人生就是不斷被錘的過程,不遭遇個至暗時刻、不在坑兒裡打個滾兒、不曾在平凡瑣碎中麻木、沒攢過一肚子焦慮委屈,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活過並且長大了。
然而,我們大部分的朋友,都是怎麼排解負面情緒,並撫慰被生活所錘的傷的呢?
三年前參加一個幾乎全是陌生人的聚會,有一個已到不惑之年的大叔說了一個自己的習慣讓我至今印象深刻:輪物質層面,阿加西已經是中產級別了,可以說生活優渥、家庭幸福,自己也不用很拼。可是他每次下班後都不會直接回家,而是拐到家附近的咖啡店坐一坐,少則四十分鐘,多則兩小時,一個人。他當時還調侃說,兩年了,店裡的服務員都快認識我了。
是「一切都好,只是無聊」還是另有隱情?不知道,但或許,他可以跟回家前都要默默坐在車裡抽會兒煙的同齡人、在衛生間整理好情緒補完妝再微笑返回工位的職場人聊聊,說不定最後會抱頭痛哭。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連崩潰都要調成靜音。怕被說脆弱、怕被說矯情、怕被親友過分擔心,不如自己獨自消化。可真的都被消化了麼?那些被壓抑的,在一個猝不及防的瞬間被楊超越嚎出來了。
那一刻,為啥楊超越那麼招人待見?因為她是你的人間爽文啊,她狠狠地替你發洩負面情緒了呀!
更何況,成年人的世界還都特別喜歡自我粉飾。朋友圈抖音什麼的四處一看,健身讀書正能量、潮牌名犬大house……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整個人焦慮感爆棚。於是為了面子,你也給自己造了個厚厚的濾鏡,選擇性地向別人展示自己被美化的生活。唉,可以說是一分錢不拿,還學明星搞人設,好辛苦。
看到哭得梨花帶雨的楊超越,你瞬間釋然了:「原來表面光鮮的當紅女明星練了兩年依然是一個拖後腿的社畜啊哈哈哈嗝!」
有一句玩笑話叫,把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大家開心開心。可生活中這樣樂於奉獻的朋友不常有,突然跑出來一個楊超越,毫不掩飾、肝腸寸斷地訴衷腸、道心酸,還不忘穿插一兩句「老天也愛笨小孩」的雞湯來鼓勵你,是不是有一種天降小天使的感覺?
即使不是她的粉絲、平時對她意見種種,可當下已然對她罵不起來了,因為她讓你的脆弱不堪有了些許容身之處,讓你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被優秀的大多數拋棄的孤零零的小個體了,那個瞬間,她和同樣會犯錯、會焦慮的你站到了同一陣營。
反之,《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期表現優秀拿下第一的藍盈瑩,竟然收到了很多這樣的評價——「表現不錯,可就是對她喜歡不起來」「不喜歡這種把野心寫在臉上的人」「她太用力了」。
優秀和努力還錯了?沒錯,只是很多人心中那一份被學霸碾壓的痛苦被喚醒了,或者努力而未有如意結果的自己被嫌棄了,這種感受並不好,於是他們順帶討厭導火索藍盈瑩。
心理學上說,我們和別人的關係,其本質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我們與別人是和諧還是擰巴,其實都可以反映自己內心的狀態。
而常年處於聚光燈下的明星,稍有風吹草動就能衝上熱搜,被億萬人圍觀。所以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星是大家的公共用品。公用容器,承載被發洩的情緒;公用鏡子,投射被引發共鳴的情感。
第二天就立即被群嘲的楊超越自然是不冤枉的,前腳說自己是幹啥啥不行,第二天就堂而皇之地把微博認證改成了演員+歌手,實力不行說話做事難有底氣,為人詬病很正常。
可看客對於才不配位的反感程度,其實也是代入自己生活的結果。想必一個不諳世事還沒過過一天集體生活一直在父母庇護下的小朋友,不會覺得被刺到。可從學校走入職場一路參與過各種競爭的人,很難對此佛系,楊超越這波操作很容易勾起他們對實力不行卻莫名其妙上位的競爭對手的不爽,以及對公平被踐踏的憤怒,甚至自己未能獲得應有名額的自憐。
兩年了,想必超越妹妹已然明白,承載大眾各種情緒也是明星這份工的重要職能之一,哪有一直被誇那麼好的事兒。
不知,黃聖依們明白了沒?
第一期《浪姐》幾乎每有人被黑的,自我也好、驕橫也好,跟聽話的素人小妹妹比起來,倒是讓人眼前一亮。
可到了第二期,《艾瑞巴蒂》組引起了大眾極度不適,黃聖依、劉芸等姐姐被連著罵了好幾天,火甚至都燒到劉芸老公鄭鈞那裡了。
她們為啥招罵?因為那一組的幾個成員聚在一起簡直太像一部職場浮世繪了,太讓我們勞苦大眾有代入感了。
黃聖依,實力不足氣勢湊,說一不二霸王花,咋看咋像霸凌同事的背景咖;劉芸,拉幫結派的霸王花跟班,專使陰招,狡猾得很;張雨綺,話多事兒也多的傻大姐,除了添亂啥用沒有;張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在一旁看熱鬧的冷漠大多數;丁當,有實力但話不多氣場弱,受到欺負不是沉默就是忍……
分分鐘想到那些讓自己恨得牙痒痒的同款同事,順便感嘆下丁當的不容易,抱一抱那年那時弱小無助的自己。
不過這些都只是投射,不一定某某明星真的有多壞,生活中跟我們朝夕相處一年半載的人你都不一定可以摸透人家的性格秉性,只是看了一期節目,短短幾個鏡頭(可能還混合著神剪輯),真不足以做出多麼精準的判斷,不要太篤信自己的識人術。
即便她真的如你想得那般,早有身邊人坐不住了,錘得更準、打得更狠,比頻繁的隔空喊話火力十足多了。
窮追不捨,沒完沒了,消耗的是自己。
常年打坐的鄭老師說得深刻
說了這麼多,那這個理論能衍生出什麼可用於實踐的方法論麼?
當然能,還很實用呢。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可以在與別人的互動中了解自己,正如山本耀司說的碰撞見自我嘛;但不必去在意太多別人的聲音,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這是絕對真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說來很有腹黑大boss感——通過操縱情緒來操縱人心。但其實適用於各行各業,比如美容院大姐隨口就是一個女人愛美敢拼的奮鬥故事,你以為她真有那麼多強悍閨蜜呀?
說到這裡,我似乎知道為啥自己的號一直是小號的原因了,除了懶癌始終未愈之外,怪我一直沒把這個理論運用到寫作之中。爆款怎麼來的,大範圍激發某種情緒、引發情感共鳴的呀,哪像我包某人,老在這邊自說自話的。
販賣焦慮這種說法也不甚準確,其實就是煽風點火,受眾心裡已經有不安分的小火苗了,不過就是看到它,添把柴的事兒。
當然,說來簡單,實則需要有靈敏的嗅覺和洞察力,以及,可能還需要衝破某種心理防線。
韓寒說他不再寫雜文的原因是怕自己變得雞賊,「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麼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
嗯有道理。那老實的我還是稍安勿躁,現在這個表達空間本來就很萎縮,能有個地方說自己是想說的,有上百來號聽眾也挺幸福,嗯,自我安慰有助於睡眠,拜拜
我是包法利小姐
聊文藝侃八卦,和時代疏離又親近
歡迎來做客
我的房間有你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