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第180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2020-11-14 中國城市網廣東資訊


人民日報中國城市網訊((記者/張新華 通訊員/蘇華麗、張嘉嘉、周秋洪、黃愛文))11月12日下午,一場關於心理健康的科普直播節目,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直播間熱烈開講,全國睡眠與心理衛生科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博士生導師賈福軍教授應邀來到直播間,圍繞心理健康、心理壓力、理性認知人際社交問題和心理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教大家如何正確應對和有效疏導心理壓力。本期講壇讓觀眾和網友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心理健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和培育良好道德風尚,對於建設健康中國、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全程乾貨滿滿,引來了各行各業網友們的積極互動,影響深遠。

本次廣州科普大講壇第180期《關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特別直播節目,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日報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中心、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廣州喜揚揚傳媒承辦,在觸電APP、粵聽APP、新花城APP、廣州日報APP、新快報ZAKER等平臺同步直播。

【評判心理健康的四大標準】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良好狀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什麼是心理健康呢?賈福軍教授將心理健康總結為四個標準。

第一,樂於學習和工作。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有一個快樂的心境。我們在學習中,如果獲得好成績,受到老師的表揚,心情愉悅,那麼就是從學習中獲得了樂趣;工作中也是這樣,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對社會做出貢獻,得到上級或同事的認可,心情也將非常愉悅。如果一個人沒有從來沒有得到過樂趣,那麼心理是不健康的。

第二,個人際關係的和諧。在社會中我們難免和不同人打交道,構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積極的,難免也有消極的。如果積極的情緒多於消極的情緒,那就意味著在這個方面是健康的。比如平常容易高興、自豪,樂於讚揚他人,對他人是信任的態度,對自己也基本滿意。而消極的情緒則是自卑、嫉妒別人,甚至憤怒、焦慮、悲傷。當然我們每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事情上,既會有積極的情緒也會有消極的情緒,但是總體來講,一個人如果積極的情緒大於消極的情緒,那就是處於人際關係的和諧狀態了。

第三,悅納自己。古語有云,人貴有自知之明。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就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成熟的過程。但也有一些缺點或先天缺陷是改不了的,對於這些缺點我們能高興的接受,這就是悅納。悅納自己以後,我們不再自卑不再嫉妒,極大減少了自身消極的情緒,這就是跟自己和諧的狀態。

第四,適應環境。不管在學習工作,在社交過程中,總有些不如意的情況,能不能適應也是個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有些不能接受,你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來適應它。改變不了環境,就要適應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自己的個性、觀念、三觀都要做適當的調整,這樣來適應環境,做到和環境和諧的共存。

【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能夠使人進步,也可能使人崩潰】

壓力有六大來源:學習(工作)、家庭(關係)、社會、個人、經濟、環境。賈教授講到,在輕度壓力下,我們的注意力是集中的,記憶力是增強的,精力是充沛的,思維是靈活的,情緒是高漲的,行為是敏捷的,可見輕度的壓力有利於人的潛能的發揮。就比如我們在考試的時候,不緊張就不可能發揮最高水平。而高度的壓力,特別是長時間高壓,會使人崩潰。生理上會出現心跳過快、出汗過多、緊張,帶來生理上的衰竭,生理功能下降;精神上會導致情緒的失控,反應遲鈍。所以,長期高壓對人生理、心理都是有害的。

壓力對不同的人感受也不一樣。 同樣的壓力有些人非常緊張,感覺壓力太大了;有些人覺得是小菜一碟,為什麼有不同?這和個人的個性、閱歷有關。 所以,我們在平常生活、工作中應該保持一個適中的壓力狀態,以確保自己處於最佳的狀態。特別是工作上,雖然壓力和工作績效存在一個正相關的關係,但是壓力過大,績效反而會降低,所以處於一個適中壓力狀態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潛能、實現最高的效率。

【把壓力變成動力,提高工作績效】

在我國工業化、現代化快速推進過程中,一些人在應對多樣化的社會價值觀念、複雜的社會關係變化等方面明顯心理準備不足,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極端情緒引發的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這樣一個壓力無處不在的社會裡,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好壓力和工作的關係呢?賈教授認為,首先我們面對工作壓力的時候,不要逃避;其次,分析壓力事件的性質,比如一個事件帶來了壓力,我們要分析是否遇到過、如何解決、能否獨自解決、需要尋求誰的幫助,特別是遇到解決不了的壓力時,尋求周邊資源共同解決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最後,有計劃、有步驟地來制定應對方案,付之於行動。

事實上,過度壓力的根源還是自身。一個經常容易感受到壓力過大的人,應該慢慢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思維,凡事抱著積極應對的態度,而不是消極焦慮。如果實在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切勿諱疾忌醫。同時我們也要改變自己對於心理問題的觀念,不需要認為焦慮、抑鬱就是精神病,並以此為恥,要將其看作感冒一樣的正常現象。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新時代健康中國提出,要樹立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善待自己,量力而行。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有一定的期望和目標,不能將目標定得看不見、摸不著,最後達不到目標,也會身心疲憊,產生倦怠。其次,要有良好的、健康的生活習慣,當身體強壯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應對壓力了。賈教授強調,睡眠一定要充足,如果一個人有意無意剝奪了自己的睡眠,對人的神經系統有很大影響。第三,要說出自己的困難,這不是示弱,而是勇敢者的表現。再就是要有社會網絡,也叫社會支持系統,人在世上有各種社會關係,有愛情、親情、友情,還有鄉情等等,這些就構成了一個強大的社會支撐網絡,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保持良好溝通會讓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更加健全。第四,要多樣化的表達自己,挖掘自己多種興趣愛好,運用多種興趣愛好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緒。第五,調整自己的思維,我們的煩惱不是源於事件本身,而是源於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就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產生不同的行為,最後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要優化、改善我們思維和認知模式。

直播中,賈教授手把手教了觀眾網友們許多應對和緩解壓力、焦慮的方法。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也要積極主動作為,在生活、工作中正視自己的壓力,妥善處理好壓力和心理問題之間的關係。讓我們都能一起快樂的工作,愉快的生活!

作者:蘇華麗、張嘉嘉、周秋洪、黃愛文

相關焦點

  • 養樂多助力「健康中國」,開展科普再添新榮譽
    上海2019年12月6日 /美通社/ -- 11月30日,由上海科技館、浙江省科技館、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中心、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養樂多健康教育專項基金承辦的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36講暨科學第345期科普講座活動在浙江省科技館成功舉辦
  • 養樂多助力第六屆上海國際科博會 讓健康融入科普之光
    本屆科博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科技館等共同主辦,以「科技讓生活更美好,藝術讓生活更精彩」為主題,旨在助力科創中心建設、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深化創新開放合作、促進社區科普。科博會現場,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積極參與本次展會並成功入駐青少年科普教育展區。
  • 上海科普大講壇暨養樂多健康教育專項基金續約儀式落幕
    上海2018年12月27日電 /美通社/ -- 2018年12月8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上海科技館主辦,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協辦,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養樂多健康教育專項基金提供支持的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13講 -- 「神奇博士的百『便』神通」,在上海科技館行政樓一樓報告廳成功舉辦。
  • 《健康中國 科普先行》科普活動在廣州舉辦
    11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UICC)、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大會期間,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主辦的《健康中國 科普先行》科普活動同期舉行。系列活動由絕處逢生萬人科普大會、中國抗癌協會科普能力提升大賽、中國腫瘤學大會科普分論壇三部分組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絕處逢生科普大會於11月13日上午開幕。
  • 助推健康中國加速發展 養樂多獲評新京報「先鋒產品力企業」
    上海2020年1月17日 /美通社/ -- 2020年1月14日,新京報食品部、健康部聯合揭曉了「健康中國·影響2019」品牌影響力評選結果。憑藉過去一年在助力「健康中國」行動方面所取得一系列實績,養樂多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榮獲新京報「先鋒產品力企業」稱號。
  • 養樂多聯合上海科普大講壇走近「消失的微生物」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3日訊 日前,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上海科技館、上海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養樂多健康教育專項基金主辦的第89講「上海科普大講壇—消失的微生物」活動在上海科技館成功舉辦。
  • 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平臺:幫助青少年做好心理健康防護
    如何幫助他們做好心理健康防護?「同心戰疫 守護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專項行動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華心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起,推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平臺」。採用數位化手段,通過新媒體渠道對外推送青少年心理健康音頻、視頻並組織心理健康專家在線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服務。
  • 助力「健康中國2030」 益生菌健康科普公益行動啟動
    為進一步普及益生菌健康知識,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水平,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12月2日,「益生菌健康科普公益行動」光明網專題頁面正式上線。該行動將依託益生菌領域產、學、研資源,傳播權威可信、生動有趣的益生菌科普知識,夯實益生菌機理研究,推動益生菌科研成果轉化。
  • 健康掌門人:守護家庭健康 助力健康中國
    「全國家庭健康服務平臺」大數據及調研數據顯示,2017 年居民健康關注逐漸從醫院轉移到社區,又從社區轉移到家庭,「治未病」「預防大於治療」的觀點  成為民眾最樸素的「健康觀」,出現三大顯著變化——國民健康生活意識增強, 積極預防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家庭健康管理意識提升。
  • 《健康中國 科普先行》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 科普盛宴圓滿落幕
    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主辦的《健康中國 科普先行》科普活動也同期圓滿舉行。系列活動由絕處逢生萬人科普大會、中國抗癌協會科普能力提升大賽、中國腫瘤學大會科普分論壇三部分組成,推動全民科普健康發展,推動腫瘤防治科普工程實施。
  • 養樂多亮相第六屆上海國際科博會 讓健康融入科普之光
    本屆科博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科技館等共同主辦,以「科技讓生活更美好,藝術讓生活更精彩」為主題,旨在助力科創中心建設、提升公民科學素養、深化創新開放合作、促進社區科普。來自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各界關心科技發展及熱心科普事業的領導、專家、媒體及市民齊聚科博會現場,共享和感受科技新發展帶來的成果。
  • 2020年河南省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 180多家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將面向...
    大河網記者從儀式現場獲悉,全國科普日是中國科協牽頭打造的一項具有廣泛影響的品牌科普活動,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啟動儀式上,與會省領導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河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陳靜頒發「河南省科普形象大使」證書,為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代表張新友、屈凌波、姚文藝、陳小兵頒發「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證書,並為「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活動授旗。
  • 與壓力「化敵為友」 上海科普大講壇聚焦「教育焦慮」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2日電(鄭瑩瑩)上海科普大講壇第
  •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1期 居家心理篇 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很重要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第41期 居家心理篇 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很重要
  • 養樂多再獲 「科普公益傑出貢獻獎」,專注腸道健康知識普及
    近日,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頒獎典禮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隆重舉行,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憑藉多年來在科普公益事業上的持續貢獻,榮獲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科普公益傑出貢獻獎」,這已是養樂多連續第三年獲獎。
  • 2020年河南省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 180多家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將面向青少年免費開放
    大河網記者從儀式現場獲悉,全國科普日是中國科協牽頭打造的一項具有廣泛影響的品牌科普活動,今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的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啟動儀式上,與會省領導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河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陳靜頒發「河南省科普形象大使」證書,為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代表張新友、屈凌波、姚文藝、陳小兵頒發「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證書,並為「i科普」科技志願服務活動授旗。
  • 上海科普大講壇講解「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新聞—科學網
    12月12日,上海科普大講壇第156講「與壓力和焦慮化敵為友」聚焦當下熱議的「教育焦慮」社會問題,邀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心理科創建主任高鴻雲從專業角度出發,剖析兒童壓力下的身心反應
  • 第33期「心理科普宣傳項目」之心理科普微課預告
    第33期 「心理科普宣傳項目」之心理科普微課預告分享主題:「孕」動員的孕期更健康授課講師:王瑜•資深孕產瑜伽老師 •樂孕坊孕產瑜伽工作室創始人•全美瑜伽聯盟RYT - 200
  • 關注|安捷倫助力「健康中國2030」藍圖實現
    12020年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在疾控方面的努力和進展受到全世界的讚許,其中,分析檢測成為關注熱點。在11月16日開幕的第十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20)上,安捷倫科技公司宣布,加強生命科學和臨床研究創新技術的研發力度,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研究課題,積極參與改善健康水平研究項目,助力「健康中國2030」藍圖及早實現。2016年,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並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 中國EAP漸普及 職業心理健康受關注
    中國EAP漸普及 職業心理健康受關注 2018-04-24 21:56:2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