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處理還是講道理?孩子發脾氣時請你這麼做

2020-10-05 阿布笛時光機

孩子愛發脾氣是一個能夠讓所有媽媽火大問題。

才一丁點兒大的孩子,講道理又講不通,罵他他只會反抗得更厲害,打吧又下不去手。

這可真是「豆腐掉進灰裡面,吹不得打不得」。

小編以前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時,恨不得跟著孩子一起哭…

直到我從這本書上看到「如何應對孩子發脾氣」,才算是開了竅,從此找到了對付「熊孩子」的「熊脾氣」的辦法。

  • 如果你家孩子也開始進入無論什麼都要說「不」的時期;
  • 如果你家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並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 如果你也曾因為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哭鬧不休而頭疼;
  • 如果你現在面對「熊孩子」無所適從...

這篇文章也分享給你,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一定和我一樣受益匪淺。

以下內容選自《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這是一本暢銷全球多年,累積銷量已超過450萬的超級育兒寶典。

在你正忙著為孩子制訂規矩的同時,孩子也正在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你們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當孩子1歲之後,第一次對你搖頭,斷然對你的要求說「不」的時候,你們的衝突就開始了。在孩子快2歲的時候,他的反抗已經升級為尖叫著發脾氣或躺在地上打滾、咬緊牙關、連踢帶叫、用拳頭打地板甚至屏住呼吸等。

儘管孩子的這些行為讓你很難忍受,但是這是這個年齡的孩子處理衝突的正常( 甚至健康)方式。

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跟所有這個年齡的孩子一樣,他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圍著他轉的。他正在努力試著獨立,而大多數的時間你也鼓勵他強壯果敢。不過,有時候,當他正嘗試做一些他非常想做的事情時, 你卻將他制止,然後讓他做別的事情。他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你總是妨礙他,而且他也無法用語言告訴你他是多麼不高興。他能夠表達自己沮喪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行動表現出來。

因此,孩子情感的迸發是不可避免的。孩子的性格決定了他情感迸發的主要方式。

如果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隨和且樂觀,而且很容易轉移注意力,那麼孩子可能永遠不會又踢又鬧,他可能只會板著臉說「不」,或者當你試圖教育他的時候,他只是將頭轉向別的方向。儘管孩子有抵抗行為,但是比較低調。與此相反,如果孩子從嬰兒期開始就非常活潑好動、熱情直爽,那麼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可能也會同樣的強烈。

你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這些既不是好的也不是壞的事情,跟你做父母的能力大小無關。孩子並不是成心惹你生氣,而只是在經歷成長發育過程中一個正常的階段,這個階段遲早會過去,儘管可能不像你希望的那麼快。

孩子發脾氣時,以下這幾點需要你記住。

如果你把孩子的發脾氣當作他的表演,那麼可能更加容易應對。這會提醒你採取正確的做法——也就是將 「觀眾」的數目減少。由於你是孩子面前唯一的觀眾,所以你應該離開房間。如果孩子跟著你,採取「平靜中斷」,並將他放到遊戲圍欄中。此外,如果孩子在發脾氣的過程中又踢又咬,你要在這種行為出現時,立即採取「平靜中斷」。儘管這種超級具有挑釁性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很正常,但是你不應該讓他這樣做。

如果孩子在外面發脾氣,你可能更難保持冷靜,特別是在公共場合,你無法離開孩子到另一個房間去。而且由於你很生氣很難為情,可能更容易打罵他。但是,打罵不會起到任何作用,而且會讓你看上去比孩子更加糟糕。不要用激烈的語言批評他,也不要讓他為所欲為,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脾氣。你要平靜地將孩子帶到洗手間或者車裡這些沒有人的地方,這樣孩子可能就會停止他的表演。此外,有時候在公共場合,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是用平靜的語氣與他說話,也會讓他安靜下來。

當孩子發脾氣結束後,不要老是想著。如果最初是你提出的某個要求讓孩子勃然大怒,那麼現在你可以平靜地再次重複這個要求。你要保持冷靜且堅決,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他鬧脾氣只是在浪費你和他自己的時間。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他可能屏住呼吸。有時,屏息時間過長會造成他昏過去。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會非常嚇人,不過,孩子在30~60秒之內會甦醒過來。在他昏過去的短暫時間裡,你要保證孩子的安全。但是不要大驚小怪或者反應過度,因為這會鼓勵他的這一行為。如果孩子的這一行為沒有得到鼓勵,那麼他屏息的行為也會在一段時間之後消失。

上面提到的幾種情況,確實很對應我們在帶孩子過程中會遇到的情形,如何去應對這些情況,作者也做了很好的說明。

我們都不太希望看到孩子發脾氣,小編尤其不喜歡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因為我不能滿足他提出的要求而哭鬧。

孩子哭鬧會引起行人的關注,而我們又不願意在人多的地方去打罵孩子,害怕會傷害到孩子的面子和自尊。

有時為了早點終結這個情況,不得不在以下選項中二選一:給他買,或者直接拖走。但無論是哪一種,很顯然都達不到改正孩子的這個缺點。

而以下的內容就是告訴我們家長,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家長注意一下方式。

說到規矩,與孩子相比,你有數個突出優勢。因為知道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你甚至可以預測引發這些衝突的導火索),所以你可以預先想好應對之策來儘量避免不愉快。

你可以運用下面的準則來控制孩子發脾氣的次數和力度。而且,要確保每個看護孩子的人都能夠明白並始終如一地遵守這些準則。

● 要求孩子做某事時,使用友好的語氣和措辭,聽起來像邀請而非命令。比如,用「請」,或「謝謝」之類的詞會很有幫助。

當孩子說「不」時,不要反應過激。因為很多情況下,他對你的要求或指導說「不」是出於本能。在這一階段,他甚至會對冰淇琳和蛋糕說「不」!他真正的意思是「我說『不』是因為我想擁有控制權,直到我想清楚或者確認你的態度」。對於他這種暗藏的挑戰,你應該冷靜清晰地重述你的請求,而不要暴跳如雷。不要因為孩子說「不」而對他施加懲罰。

謹慎地決定在何種情況下才能與孩子爆發「戰爭」。除非你先逼迫孩子,否則他們不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因此不要逼迫孩子,除非有些事情值得「戰鬥」,比如開車時必須確保孩子安全地坐在汽車安全座椅上,而吃豌豆和蘋果醬時強迫他必須先把豌豆吃完則沒有必要。

所以,如果孩子一整天對所有的事情都說「不」,在少數絕對必要的情況下你才能對此同樣以「不」回應。

不要向孩子提供本不存在的選擇,也不要和孩子做交易。像洗澡、睡覺、夜不歸宿之類的事情都是不容商量的。他不應因在這些事情中的乖巧表現而獲得一片額外的餅乾或一次去公園遊玩的機會。小恩惠只會讓他在你未兌現承諾時破壞這些規矩。

如有可能,一定要提供有限的選擇。讓他自己決定穿什麼樣的睡衣、讀什麼樣的故事以及玩什麼樣的玩具。如果你在這些領域鼓勵他自立,在以後的重要的時刻他會傾向於遵從你的意見。

預測什麼樣的情境會引發你們之間的摩擦,並儘量設法避免。如果他總是在商場當眾吵鬧,那麼你可以在以後外出購物時把他留在家裡並安排一個保姆照顧他。如果他的一個玩伴看起來總是容易讓他興奮或者激怒他,把這兩個孩子分開一段時間,看看隨著年齡增長這種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對他不錯的表現應給予足夠的讚美和關注。即使在他看書時你僅僅坐在他身邊,你的陪伴也會讓他覺得這是對自己行為的認可。

保持你的幽默感。雖然在孩子大喊大叫"(只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時加以取笑不是個好主意,但是在孩子不在場時拿他的事同朋友或家人說笑確實十分有益的。

偶爾家長會將孩子發脾氣,看成是對我們權威的挑釁,無法心平氣和的去接受,殊不知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經過。

了解孩子說「不」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方法,即可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內容有點長但乾貨滿滿,如果你覺得有用,記得點讚和分享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是三種對孩子最沒用的教育方式。」這個認知是幾百年前的思想家盧梭提出的。但恰恰這三種方式,也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運用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手段。但是往往事與願違,孩子不僅沒有停止發脾氣,最後反而還是家長對孩子妥協。很多家長疑惑:孩子發脾氣時,講道理為什麼會對孩子沒有任何作用呢?一、孩子發脾氣時,為什麼不能講道理1. 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 孩子哭鬧時,不要和他「講道理」
    /為什麼孩子哭鬧的時候,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明明想要講道理,可他卻哭得厲害了。當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內心儼然一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都多的姿態,這樣居高臨下的教育孩子不僅不會聽,親子關係還會越走越遠。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第一句話很重要!講道理和訓斥都不如這樣有效
    在育兒計劃中,當一個孩子不得不吃飯時,他不得不在飯桌上搭起一塊積木。爸爸媽媽說服他說他吃東西後會再玩。出乎意料的是,男孩突然發脾氣,把玩具扔在地上踩了一下,然後藏在門後and叫。哭,沒有說服力。母親把男孩帶到沙發的邊緣,男孩的第一句話說:「孩子,你能聽到什麼嗎?」男孩大聲哭泣,哭著哭:「祖母」,「祖母」,「我要祖母」。在我父親的第一句話之後,他立即嘗試道理:「吃飯時不吃飯,吃飯後還會玩嗎?」男孩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我不要!」
  • 如何正確教育發脾氣的孩子?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他試圖跟孩子講道理,說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吃完再玩好不好?畢竟和孩子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而如果使用不理不睬的冷處理,那麼孩子會哭的更傷心,但若是對孩子妥協,又會驕縱孩子家長應該知道的是,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有問題,比起講道理和強行壓制,用高情商的方法和孩子一起面對情緒
  • 孫儷分享 7 念育兒經:孩子發脾氣時別講道理,這樣做才有效
    導讀:孫儷分享 7 年育兒經:孩子發脾氣時別講道理,這樣做才有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她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做得有道理,比講得更有道理。「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 孩子犯錯時,比講道理、發脾氣都管用的4句話
    小孩子犯錯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但是相當一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麼跟孩子去講大道理,要麼直接衝著孩子大發脾氣,但是細心的家長朋友們肯定已經發現,這兩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沒有什麼用。
  • 孩子哭鬧「冷處理」,是管教最大的誤區!
    只是,當我們遠遠地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冷眼看他們崩潰哭鬧時,真的了解過孩子的感受嗎?很多人以為孩子哭鬧就是要挾,撒潑就是作對,所以寸步不讓。可這不過是成人的曲解,那個崩潰的孩子,並不是表演。看過一期《超級育兒師》,小女孩飯前想要喝牛奶,但是媽媽不同意。小女孩瞬間崩潰了,她發瘋一樣地鬧,去扯媽媽衣服,坐在地上哭的聲嘶力竭。媽媽先是講道理,告訴她因為要吃飯,所以現在不可以喝牛奶。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玩玩具的時候孩子把玩具弄壞了,可是孩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把玩具修好,而是生氣地把玩具摔在了地上,這下子原本只是壞了一個胳膊的玩具整體都被摔得稀巴爛。看著孩子如此愛發脾氣,亮亮媽媽很是上火。事實上,很多孩子到了兩歲時都會有這種動不動發脾氣的表現,而這也確實讓父母們感到煩惱。
  • 孩子發脾氣?這三個字特別管用
    關鍵是,真的很棘手:講道理吧,他根本聽不進;不理不睬冷處理,孩子哭得更傷心;對孩子妥協吧,又怕慣壞了孩子。其實,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關鍵看家長怎麼處理。相信很多家長也會這麼做,但顯然沒起作用,孩子嚎啕大哭,誰勸也不管用。看到局面收拾不住,他們決定——講道理。即使苦口婆心勸說孩子,讓他在應該吃飯的時候吃飯,但孩子還是毫不猶豫拒絕:「我就不要!」
  • 教育孩子,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立規矩是上策,親子溝通
    有的父母愛發脾氣,有的父母善於講道理,有的父母早早為孩子立下規矩,有的父母則是親子溝通的高手。當孩子不聽話時,或無意犯錯誤時,脾氣火爆的父母就會吼孩子,或直接一巴掌拍到屁股上,然後大家各自安好。但是,父母經常發脾氣,要麼,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性格;要麼,孩子會有樣學樣,遇事首先也是用壞脾氣進行解決。
  • 孩子發脾氣,家長不要再講道理了,這樣幫助孩子會更好
    孩子發脾氣,家長真的別再講道理了,這樣幫助孩子會更好今天聽到有個家長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亂發脾氣,她說周末給孩子報了興趣班,但孩子一直賴在家裡不肯去學習,所以她就給孩子講了一堆道理但他還是不聽,作為媽媽的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聽話,所以就狠狠的罵了他一頓硬拖著他去了輔導班,但是沒想到下午回來,他的脾氣反而更大了,不吃飯,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不知道做什麼
  • 我見過最弱的父母,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真正的高招在此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個知名的律師,打贏過不少官司,在我印象中,他頭腦清晰,邏輯縝密,你用半小時才能說清楚的事情,他十分鐘就讓你明明白白。不過,就這麼一個人,他也有痛點,他始終搞不定自己的兒子,不管他怎麼講道理,也不管他論據有多充分,孩子就是不聽。
  • 胡可一句話拯救二胎媽媽:孩子發脾氣,父母的這個動作很重要
    有人說:「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明明剛剛還晴空萬裡,忽然之間就大雨傾盆,狂風亂吼。打不得、罵不得、哄不得、寵不得,不知如何是好。父母最無奈和困擾的,那就是孩子大哭大鬧發脾氣,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招架。這時候,跟孩子講道理嘛,他根本聽不進;不理不睬冷處理,孩子哭得更傷心;對孩子妥協,又怕驕縱了孩子,使他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 養育孩子「講道理和發脾氣」是下策
    經驗豐富的家長都知道: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如果想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出來比講道理更有用。「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然後家長就會把問題歸結於我的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其實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某些事情上,講道理是沒用的,發現沒用,就應該立即停止。
  • 我見過最「沒本事」的父母,就是衝孩子「發脾氣、講道理」
    ……看各位媽媽們聊得火熱,我突然想起來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過一篇文章,題目好像就是「發脾氣、講道理」是最沒有本事的父母,怎麼都翻不到了,乾脆就結合自己的想法寫一篇。講道理」沒有用我家筱上一年級的有段時間,我很焦慮,幼兒園乖巧聰明的娃娃,一年級後各種不上道,老母親看了著急,輕則講事實、擺道理,重則嗷嗷吼一頓,最後的底線是不動手。
  •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在某育兒節目上孩子吃飯的時候非要在餐桌上搭積木,爸爸媽媽勸他說吃完飯再玩,沒想到孩子突然就發起了脾氣,把玩具扔在地上使勁的踩,然後躲在門後嚎啕大哭,誰勸都沒有用,媽媽把孩子拉到沙發邊上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貼標籤「你這孩子能不能聽點話」,孩子聽了反而哭的更大聲了,一邊哭一邊喊著「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 孩子發脾氣時寶媽這樣處理,決定了您的孩子的層次。
    孩子發脾氣時媽媽這樣處理,決定了你和孩子的層次,前四種都要改孩子發脾氣,是每位媽媽都會遇到的事,而如何處理,決定了你和孩子的不同層次——層次一:先呵斥,再妥協當孩子哭個不停、在地上撒潑打滾時,家長會在一瞬間面色陰沉,失去耐心,火氣上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讓孩子閉嘴再說。於是她們會大聲訓斥孩子」哭什麼哭「」還有完沒完了,再哭你就出去「,當孩子受到責罵,不敢繼續發脾氣時,媽媽的情緒也逐漸平靜下來,此時自責和愧疚就會湧上心頭,她們會和孩子道歉,為了安撫孩子,會像孩子做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
  • 教育孩子,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的是這些行為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講道理,就像是對牛彈琴,他壓根就不會聽,甚至是你越講他越不聽。講道理確實是很多家長喜歡用的一種教育孩子的方法,甚至一直以來都是被正面推崇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很多人發現這種碑正面推崇的教育方式往往沒什麼效果。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教育好一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