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開始,寶媽的行動受到限制。再到寶寶出生,寶媽得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特別是寶寶小時候作息不規律,相信不少寶媽都沒睡過一晚安穩覺。
並且不旦是作息不規律,在寶寶1歲後,有了基本的行為能力,在睡覺時也是極度的不安分,每每睡完起來,都是東倒西歪。
網上看到這麼一個視頻,新手寶媽的小林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雖然也是無微不至,但是總是感覺力不從心,精疲力盡,而寶爸又是一個比較粗心的人,生完孩子後,把小林累的半死,自己倒好,做起了甩手掌柜。
這一天,寶爸剛好在家調休,一家人在吃完午飯後,小林也想著自己也睡個安穩覺,於是就讓寶爸去哄孩子睡覺。
寶爸今天倒是非常配合,小林就轉身去了廚房洗刷碗筷,剛開始小林在廚房還聽到房間裡兩人的吵鬧聲,應該是在玩遊戲,過了沒多久,房間安靜了下來。
小林心裡還想著,孩子這麼快就睡著了,寶爸果然也還是有一手,小林也欣慰的笑了。在整理好廚房後,小林就想著看一眼兩人,就準備也去睡個午覺。
而當小林看到爺倆的睡姿後,可能是想起了網上的那句話:「爸爸帶娃,娃活著就好」。瞬間也是哭笑不得,並把爺倆的睡姿拍了下來發到網上。
只見爸爸睡在床沿,而女兒則翻到了爸爸邊上,寶寶的下半身已經脫離了床沿,一隻腳已經掉在了地上,另一隻腳搭在了爸爸的手上。
網友們看到後紛紛評論道:寶爸的心是真的大,一隻手被這樣壓著都能睡得著,估計孩子咣當一聲掉到地上,他可能都不會有察覺。
甚至還有網友調侃道:對爸爸的睡眠質量佩服的五體投地。
確實在寶寶有了一定的行為能力後,但認知能力又有限,因此很容易做出一些傷害到自己的舉動,雖然是在睡覺,家長們依然不可掉以輕心。
而孩子在小時候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寶寶墜床事件,相信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寶寶墜床後,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第一步:冷靜觀察
寶寶墜床後,家長都免不了的傷心,畢竟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在發生孩子墜床事件後,家長可能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將孩子抱起來。
其實這樣不對,我們應該首先保持冷靜,觀察寶寶的狀態,並迅速的問自己幾個問題:寶寶落地高度?寶寶落地姿勢?地面軟硬程度?寶寶落地後的表現?
第二步:孩子是否哭鬧
如果孩子墜床後,有明顯的的撞擊聲,並且是重要的結構性部位著地,如頭部。並且落地後寶寶很安靜,並沒有哭,此時家長應該及時的撥打急救電話,千萬不要認為是孩子堅強所以才不哭。
而恰恰相反,很有可能是因為撞擊使得孩子短暫性的失去意識造成,所以父母應該及時就醫,讓專業人士處理。
第三步:家長正確的處理
再確認好這些問題,並孩子落地有清脆的哭聲後,家長就可以自己做出正確的行為來處理。比如:寶寶墜地後有哭鬧聲,並且墜地高度不高,落地姿勢是屁股,此時父母就可以將孩子抱起,撫平孩子情緒。
而如果落地高度較高,並且是重要部位著地,地面比較堅硬的時候,此時家長就不可上去將小孩抱起,這不是冷血,而是保護孩子,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總之,在孩子墜床後,家長首先應該儘量保持冷靜,正所謂亂中出錯,而在面對孩子墜床這件事情上,父母不能錯,也錯不起。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墜床後,你是怎麼處理的?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