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5月21日電(記者王成)2017年3月18日,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在乘車前往武夷新區開會途中遭遇車禍,走完了他年僅48歲的一生。
入黨25年來,廖俊波信念堅定、不忘初心,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傾心盡力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2015年6月,時任福建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波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在他逝世後,又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
廖俊波2011年到政和工作時,這個福建省扶貧開發重點縣被戲稱「省尾」。四年間,廖俊波這個「火車頭」帶著政和人民加速追趕,政和連續三年位列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
政和縣外屯鄉在雨季經常內澇,當地村民探索了一條發展蓮子產業的路子,但受制於資金緊張,產業難以做大。廖俊波推動成立政和縣扶貧小額信貸助推協會,由政府出資作抵押擔保專門幫農民貸款,把扶貧資金的最大效益發揮出來。資金瓶頸破解了,蓮子產業成為當地富民產業。
廖俊波為發展而疾呼、為民生而奔走的場景,長久印刻在政和縣幹部群眾的腦海中。時任政和縣規劃建設和旅遊局局長的卓陳慶回憶,2012年9月,在推進政和城市面貌大變樣的「百日會戰」中,道路改造曾因變壓器位置的選擇而受阻。廖俊波了解情況後,當即從辦公室下樓乘車來到施工點,花了兩個多小時把30多個點位挨個看過,叫來10多個相關單位負責人開會討論,現場就制定了解決方案。
在政和,廖俊波親手繪藍圖抓「施工」,一個省級工業園區崛地而起;他馬不停蹄追著項目跑,為閩北山區縣產業發展打牢「地基」;他「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以務實擔當的作風創造了振奮人心的「俊波速度」,政和縣幹部隊伍精氣神為之一新。
廖俊波給自己的微信暱稱取名為「樵夫」,他認為自己就是大家的「砍柴人」,而在群眾眼裡,廖俊波是「和農民坐一條板凳的人」。
年逾古稀的張承富家住政和縣七星溪邊,溪水衛生條件差、雨季水位大漲,一直困擾著老人和周邊居民。2015年5月,張承富找來廖俊波的手機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他發了一條簡訊,希望改善周邊居住環境。
令張承富意想不到的是,廖俊波很快回復了他,還邀請他到辦公室面談。在廖俊波的推動下,當年的臘月二十七,一條嶄新的棧道架在了張承富家門前。家家戶戶都放起了鞭炮,張承富滿懷感激地親手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口:「當官能為民著想,凝聚民心國家強」,橫批「俊波您好」。
在廖俊波生前長期工作的福建南平,「俊波精神」成為永不過時的精神坐標,激勵著當地幹部幹事創業,一批忠誠、乾淨、擔當的「廖俊波式好幹部」脫穎而出,「想幹、善幹、敢幹」的政治好生態正在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