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當下確實存在這麼一種現象,就是一些農村人,寧願借貸百萬在城市買幾十平方的房子,也不願意花費幾十萬,在農村蓋一幢幾百平方的別墅呢?其實問題很簡單,概括一下,也就以下幾個方面。
趨利避害
目前國家加快推進城市化,導致城鄉發展嚴重不均衡,特別是對農村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欠帳太多,導致農村教育質量差,醫療衛生條件落後。再加上交通不便,文化生活單調,外出打工或做買賣賺到錢回來後的農民,面對老家與城市的極大反差,捏捏硬硬口袋,或是出於對城裡美好生活的嚮往,或是出於投資的考量,就打定了城裡買房的念頭。
實則無奈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一些農村人,本不想到城裡買樓,無奈土地徵收房屋拆遷了,被迫上樓;有的孩子要上學,村裡卻沒有學校了,為了讓孩子讀書或者上個教學質量高的學校,那也得被迫買樓;還有兒子要結婚,女方必須要求在城市買樓房,如今農村說個媳婦不易,總不能因為這個條件就讓兒子吹掉對象吧?無奈之下,勒緊腰帶也要咬牙在城裡給買個樓房。
從眾攀比
這種心態在農村地區,也比較普遍的一種思維。就是自己明顯口袋不寬裕,但看別家在縣裡買了樓房,自己不買感覺沒面子。特別是看到早期在城裡買房的人,隨著房價的攀升財富值劇增,導致一些左鄰右舍眼饞嫉妒。所以,現在有很多農村人,也不管自己實力允不允許,是不是有買的必要,就盲目跟風。
社會環境
從收入情況來看,農村收入普遍低於城市,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有許多農村人,認為城市中教育和醫療環境良好,雖然有壓力可能比農村大,但是社會環境,人口素質,人際關係的複雜程度,思維模式等等,可能更適於個人和下一代的發展。所以,寧願負債在城市買房,這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我覺的無論是在城裡買房,還是在農村建房,都無可厚非,只要有能力、有條件、有需要、又嚮往城裡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在城裡買套房子,也是挺好的,城裡有樓,鄉下有家,多麼美好的生活。但是盲目的攀比或跟風就沒必要了,為了充門面在城裡買了房,到最後卻欠一屁股債,壓的喘不過氣來,這生活哪裡還有什麼幸福可言呢?
作為我本人,一直是幻想能在農村蓋一棟房子養老,自己種點菜,養點雞鴨,悠哉悠哉,城裡的生活,實話實說,確實過夠了,沒有一絲農村的溫馨和鄉情,有什麼意思?大家說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這麼些,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有更多創業知識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