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邁,南昌大學法學院教授,中美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
全文3800餘字,讀完約需7分鐘
美國是一個高度重視選舉制度和選舉活動的國家,選舉文化是美國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人們的記憶中,通過選舉上臺的總統,為了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赤裸裸地攻擊本國的選舉制度,這恐怕是第一次。
11月7日晚,在美國總統選舉投票已經結束四天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終於正式宣布自己的當選,這一場新世紀以來美國最激烈的總統選舉,看似畫上了一個句號。但是與四年前的選舉一樣,這又是一場充滿各種意外、出乎人們預料的選舉。專家錯了,中文媒體錯了,而美國的選舉制度又一次意外地經受住了考驗。
▲拜登與妻子在德拉瓦州威爾明的講話舞臺上擁抱。美聯社
▌專家和民主黨又錯了
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前,美國的各種民意調查顯示,川普幾乎沒有勝算的可能。當時志得意滿的希拉蕊雖然在辯論中受夠了川普的氣,但是就選舉結果本身而言,基本上沒有把川普放在眼裡,最後卻輸得鼻青臉腫。這一次,美國的各種民意調查機構又出錯了。
在選舉前的各種民調顯示,拜登不僅在全國範圍內一直領先川普至少五個百數比以上,在一些希拉蕊曾經輸給川普的州(如佛羅裡達州),民主黨也表現出領先的優勢。受到這些民調結果的鼓勵,民主黨樂觀地憧憬,這次選舉不僅能輕鬆拿下總統一職,還將在同時舉行的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選舉中大獲全勝,掀起一股奪權的藍色大潮。
▲ 根據Real-Clear-Politics網站的預測,拜登很有可能拿到大多數的選舉人票,以明顯的優勢贏得2020美國總統選舉。 Real-Clear-Politics
但是最終的投票結果表明,這些民意調查機構又錯了。民主黨憧憬的藍色大潮不僅沒有出現,他們在聯邦政府中的控制地盤反而出現了萎縮。
經過四天的焦急等待後,拜登才以一些關鍵州幾千張選票的極微弱優勢獲勝。在此前民調民主黨領先的州中(如佛羅裡達州),拜登依然輸掉了選舉。而且,在國會選舉中,民主黨不僅沒有奪回對參議院的控制權,他們在眾議院中的多數地位甚至被削弱。民意調查再次出現了嚴重的錯誤。
如果說對支持率的誤判是民主黨受到民意調查機構的誤導,那麼對於不同選民群體的支持態度,民主黨自身也出現了誤判。今年全美興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如火如荼,受到這種民權運動大潮的鼓舞,在選舉之前,民主黨認為相對於2016年,少數族裔會表現出對民主黨更強的支持態度,拜登甚至在競選中發出了「不支持我的黑人不是真黑人」的言論。但選舉結果顯示,川普在少數族裔中的支持度,甚至包括在個別地區黑人社區中的支持率,不降反升。民主黨對於「身份政治」在少數族裔中的號召力,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誤判。
美國的政治學研究,尤其是實證政治學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美國的政治活動尤其重視對選民立場和觀點的分析,以此為政治領導人和政黨提供決策依據,有時甚至會存在過於迎合選民口味的傾向。
但是這幾年來,美國的民調機構不斷地在像總統選舉這樣的問題上出現重大失誤,這表明,即使在美國這樣費盡心思想摸清選民心思的國家裡,要真正掌握選民的態度也不是一件易事。用所謂自然實證科學的方法來分析預測社會現象,並且做到準確可信,這些專家可能還有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美國選舉制度意外地經受住了考驗
本次選舉過程中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現象是,在任的美國總統公然赤裸裸地攻擊美國的選舉制度。
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許多選民放棄了去投票站,採取郵寄選票的方式來投票,許多州也出臺了便於選民通過這種方式行使投票權的規定。從鼓勵選民參與、提高選舉制度權威的目的來看,這本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在兩黨的支持者中,共和黨的支持者態度保守,對新冠疫情較不重視,更傾向於去投票站投票。擴大郵寄投票範圍,顯然將更有利於鼓勵民主黨的支持者參與選舉,有利於民主黨的選情。
川普對擴大郵寄選票使用範圍的政治影響心知肚明,但是又不能將這些小算盤說出口,於是就宣稱在郵寄選票的處理過程中存在大量欺詐現象,想法設法阻止各州擴大郵寄選票的使用範圍。
郵寄選票的做法在美國的選舉活動中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有些州的選舉幾乎完全是通過郵寄選票來完成的,在實踐中也沒有存在組織欺詐行為的證據。川普的這些指控,完全是空穴來風,他在自己推特帳號上的一些言論,也被推特貼上了假消息的標籤。
川普不僅通過散布假消息的方式來阻止郵寄選票的實行,還公權私用,為郵寄選票的活動製造障礙。聯邦郵政局是郵寄選票的主要處理單位,在上半年聯邦郵政局討論重組和改革計劃時,川普不斷批評聯邦郵政局工作效率低下,暗示其無力承擔大規模郵寄選票的處理工作。但是川普提出的改革方案,卻是壓縮聯邦郵政局的預算,甚至打算將其解體。這些「改革決定」也一度得到了由川普新任命的聯邦郵政局局長的支持。
川普這樣做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削弱聯邦郵政局處理郵寄選票的工作能力,反過來抑制各州擴大使用郵寄選票的決定。但是面對各方的強烈反對,聯邦郵政局最終表示,在本次選舉結束後才會進行相應的改革。
選舉過程表明,有近一億名美國選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寄出了自己的選票,聯邦郵政局依然很好地完成了工作,這為川普在選舉活動中散布的各種不實言論,又增加了一條新記錄。
川普對美國選舉制度的攻擊,不僅限於針對具體操作層面,甚至涉及美國選舉活動的慣例。例如,在美聯社宣布拜登當選的消息後,川普不僅遲遲不承認自己的失敗,反而在推特上發布消息質疑:「什麼時候由媒體來宣布我們國家的選舉結果了?」
在美國的選舉史上,自從1848年以來,在美國的選舉人團12月份正式集會從形式上選舉出總統的最終人選前,就是由美聯社來宣布美國總統的選舉結果,早已形成慣例。這也是為什麼當美聯社宣布拜登當選後,美國國內的大多數機構和民眾都承認拜登已經當選,各國政要也發來賀信,相當於已經承認了拜登當選的合法性。川普故意裝傻,不過是在敗選之後的攪局行為罷了。
▲福克斯新聞判定的選票結果。福克斯網
美國是一個高度重視選舉制度和選舉活動的國家,選舉文化是美國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人們的記憶中,通過選舉上臺的總統,為了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赤裸裸地攻擊本國的選舉制度,這恐怕是第一次。
雖然這次川普終於將讓出美國政治的第一把交椅,但是他對美國政治制度的傷害,短期內不會消失。實際上,他的一些鐵桿支持者們,的確也在附和著川普的這些不實指控,為美國未來的政治走向,留下「不祥」的伏筆。
在選舉正式舉行前,川普這些肆無忌憚的煽動言論,還有其支持者耀武揚威的示威行動,讓整個美國社會處於一種緊張氣氛中,再加上「BLM」運動中一些打砸燒搶現象,人們仍心有餘悸。美國一些大城市的商鋪,為了防止選舉後的騷亂,甚至加裝了防護設置。
選舉結束後,一些州遲遲無法完成計票工作,整個國家的選舉結果一時沒有定論。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這種撲朔迷離的狀態中,整個國家的局面基本保持了穩定。除了川普依舊在推特上不斷質疑選舉的公正性、散布存在選舉欺詐的言論之外,其它各方勢力,尤其是受到共和黨控制的聯邦和州的各種政府機關,都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即使是川普的鐵桿支持者們,也基本上採取和平抗議和提起法律訴訟的方式,沒有採取過激行動。
當以美聯社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最終宣布拜登當選後,雖然川普一直不承認接受選舉結果,還反覆聲稱是民主黨人通過選舉欺詐行為偷走了自己的勝利,但是包括副總統彭斯在內的其它共和黨領導人,都沒有公開附和川普這些陰謀論。這次選舉讓美國選舉制度的權威再一次得到了彰顯。可如果再來一次折騰,美國的選舉制度是否還能經受得住考驗,就未可知了。
▌中文媒體又錯了
投票剛結束時,中文媒體出現了一股「川普又要當選」的狂歡潮,似乎再次顯示了美國選舉制度和美國選民的不可理喻。隨著計票的推進,拜登逐漸領先,中文媒體又響起了各種驚呼聲:「老拜登居然能後來居上!選情真是一波三折!」
但是本次選舉的發展進程,大概沒有脫離美國各種研究機構和主流媒體在選舉前的預測:在選舉初期,因為投票站的選票將最先得到統計,所以川普會表現出一定的優勢;但隨著計票活動的推進,當之後統計郵寄選票時,拜登的支持率將上升並反超;此時川普將會宣稱存在選舉欺詐的現象來攪局。
其後的事態發展基本按照這個「劇本」上演的。雖然這次美國的民意調查機構又出現了誤判,但是這些誤判是針對拜登和民主黨領先優勢,而不是對誰將具有領先地位的誤判。計票過程顯示,拜登從一開始就處於領先地位,根本沒有什麼後來居上、反超的過程。或許正是因為拜登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優勢不斷擴大,這才使得他一直號召選民要耐心等待,與川普的焦躁反應形成強烈反差。
中文媒體的這些誤判甚至不符合事態發展的意見潮流,這可能是因為中文媒體的政治立場影響到了對事實的判斷。
在中文媒體世界,尤其是中文網絡媒體世界中,關於美國選舉的信息,很多來自在美華人操辦的各種網絡媒體。川普的一些政策,其實比較符合在美華人的「口味」。例如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幹涉和管制;鼓勵民眾通過自己的奮鬥而不是政府救濟來實現自己的抱負;降低對黑人等少數族裔的優待政策,讓不同族群的公民可以在一個層面上公平競爭。
相應的,在美華人操辦的這些網絡媒體,會有意無意地會流露出對川普的支持態度,將一些有利於川普的信息傳遞迴國內,使得國內在這些有偏見的二手信息流中,形成川普在美國依然很得民心、勝券在握的錯覺。
另一種有可能影響中文媒體判斷的現象是,川普在美國政壇上的存在以及他各種譁眾取寵的作為,即使在普通美國人看來,也是美國政治功能紊亂的表現。川普越得勢,在中國這些「吃瓜」旁觀群眾看來,是美國的政治制度病得越重的證據。如果川普還能夠繼續當選連任,這似乎可以證明美國政治制度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了。出於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中文媒體可能會傾向於傳播川普「無人可擋」的信息。
中國對美國信息的誤判不是第一次。近兩年來,中美兩國從貿易戰到全面對抗,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中文的媒體甚至中方的專家,都曾經做出過許多錯誤的判斷。這些誤判可能與中文媒體世界總是存在著各種偏見且失真的信息有關,最終影響到了從決策者到普通民眾。這次中文媒體關於美國總統選舉過程的失真描述,可能只不過又是一個例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