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一直說「水是生命之源」,其實是人體中61.5%都是由水組成,可見水對我們身體的重要性!所以喝水幾乎是我們們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可是家裡的寶寶好像不這麼認為,不愛喝水成為2歲以前兒童的一個「共同特性」!
其實寶寶的不像我們,不需要額外補充太多水分哦~~
(收藏更方便查看!)
寶寶喝水越多越好?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這些話:
「寶寶身體不舒服,多喝水!」
「寶寶上火啦!多喝水。」
「寶寶早上起來,要喝水!」
。。。
很多寶媽在帶娃的日常都是這個畫風,一定要多喝水,這樣對寶寶的身體好。
可是喝這麼多的水,真的是對寶寶好嗎?
答案:當然不是!!!
由於寶寶腎臟功能沒有完全發育,喝太多水身體無法及時分解排出,水分積攢在血液當中,造成身體的負擔,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水中毒』。
這種情況多發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主要是因為新手寶媽不知道如何給寶寶餵水,造成餵水量過大,引發寶寶身體的不適。
(喝水很好,但要適量呀!)
不同年齡的寶寶要怎么喝水?
6個月以內的寶寶 ▎
母乳餵養:6個月以內母乳餵養的寶寶,因為寶寶胃容量較小的原因,加上母乳中含有80%的水分,一般情況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奶粉餵養:奶粉一般是按照說明直接加水調配而成,水分含量也很充足,如果寶寶出現上火的情況,可在兩餐之間添加水給寶寶飲用
7~12個月的寶寶 ▎
寶寶6個月後逐步接觸各類輔食時,就可以慢慢給寶寶養成喝水的習慣。
一般可以在兩餐之間適當補充水分,這個階段的寶寶總水攝入量在900毫升,其中540毫升來自母乳或者配方奶,其餘都來自日常飲用水和日常輔食。
每個寶寶情況不同,喝水量也會不同,寶寶輔食吃的比較多,就可以少喝一點水,輔食吃得少,那就多喝一點水(寶媽要學會靈活處理!!!)
1~3歲的寶寶 ▎
這個階段的寶寶會接觸更多的輔食和食物,總水攝入量在1600毫升,其中奶量佔500毫升,食物中水分佔500毫升,其餘部分就需要額外補充。
但我們還是要遵循寶寶的實際情況,寶寶可就餵水,不要追著灌水,寶寶容易產生牴觸心理,就會越來越不喜歡喝水。
培養寶寶自主喝水
有些寶寶就是不愛喝水,一天喝50ml,媽媽可就謝天謝地啦!想要寶寶養成喝水的好習慣,做好這幾步,絕對大有幫助哦~~
喝水杯子很重要 ▎
寶寶總是喜歡新奇有趣的東西,比起用奶瓶喝水,選擇一款顏色鮮豔好玩的杯子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常見的寶寶喝水杯有:鴨嘴杯、吸管杯和普通杯子。
不同的杯子適合不同年齡的寶寶,寶寶剛開始喝水的時候可以給寶寶選擇鴨嘴杯和吸管杯,等寶寶會自主喝水後,在用普通杯子,這樣寶寶更能適應。
家長示範不能少 ▎
寶寶水杯放在最顯眼的地方,自己喝水的時候可以叫寶寶一起喝,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影響寶寶,讓逐步養成自主喝水的習慣。
『有味道』的水更好喝 ▎
寶寶一直以來都是喝母乳和配方奶,水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自然不受寶寶喜愛。
媽媽們可以在水裡加入橙子、紅柚、黃瓜等果蔬片,增加水的味道,但是一定要少放,給寶寶一個過渡期,慢慢養成喝水的習慣。
寶寶補水5個小知識:
1)果汁不可以代替飲用水
2)果蔬飲料不能代替蔬菜水果
3)1歲以內儘量不飲用果汁
4)寶寶口渴時不要拼命灌水
5)不要在白開水中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