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大熊貓總是憨態可掬的,在動物園中,它也總是安安靜靜地吃著竹子,因此,無論是外形上看,還是從食物上看,大熊貓都是人畜無害的。但是,千萬不要被它萌萌的外表給欺騙了。騎士的大熊貓的「真實身份」是我國的重點保護動物的「國寶」,所以一直以來,正因為它的外表和吃竹子的食性大家以為它沒有什麼戰鬥能力力。
看起來笨笨的,但是其實,之前大熊貓的第一層身份就是已肉食肉的動物。在熊貓科的動物中,其實除了北極熊外,其他熊貓類的都是基本差不多是雜食性動物,因為大熊貓在平時就是很少吃肉的,也並不代表它不喜歡吃肉的動物,反過來說的話,它的牙齒和消化道結構與其他雜食性的熊科動物相比,也沒有任何改變的退化的痕跡。而且大熊貓吃肉少還與其生存環境中動物還是比較少的關係,在高海拔的竹林深處,大熊貓也可以能夠接觸到最多的動物就是竹鼠了,所以,它的主要肉食來源就是竹鼠。
大熊貓的第二層身份就是它的來歷了:早在距今約800萬年前,在我國的雲南地區就生活著一種「小熊貓」,之所以說它小,是因為它們的體型還沒有現在大熊貓的一半大。但是,它們有著更加長且尖利的爪子和犬齒,而且它們是純正的食肉動物,它就是始熊貓。
從始熊貓開始,熊貓的進化就開始了。體型的增加就意味著它們有更多的食物來源,因此,從葛氏郊熊貓開始(始熊貓第走出亞洲後演化後的形態),它的食物中就有一半左右的植物了。而在我國的熊貓已經繼續開始有點改變了,熊貓他們已經慢慢的向高海拔的地區走去了,已經慢慢的走向沒有爭鬥的生活了,現在就是把竹子從「輔食」慢慢得地變為了主食。
但是,在進化的過程中,除了犬齒有所退化和體型增加之外,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有著尖利的爪子和牙齒。說起牙齒就離不開咬合力了,在這裡我們還是要闢個謠。許多人說大熊貓的咬合力僅次於北極熊,高於棕熊、黑熊。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網上所謂的大熊貓有超過700公斤的咬合力是指大熊貓的臼齒,而北極熊的咬合力平均在800公斤左右,則是指的犬齒咬合力。而大熊貓真實的犬齒咬合力比較的小,這是由於臼齒的強大是為了更好地吃竹子。在實際的捕獵中,食肉動物靠的就是犬齒,所以,不能僅僅拿數字來衡量咬合力的高低,還要分是什麼牙齒的咬合力。
但是,儘管是臼齒的咬合力,對於人來說,無疑也是致命的。大熊貓是一種熊,而且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食肉動物(平均體重100公斤),它有著強大咬合力的牙齒以及強大的的力量。人在大熊貓面前,毫無勝算可言,這一點從近些年大熊貓襲人事件就能看出,而且報導中的大熊貓還都是人工飼養下的,野生環境下的大熊貓比人工飼養下的大熊貓還要兇猛很多。
動物園裡什麼動物能夠制服大熊貓?對於人類來說,大熊貓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但是如果放在自然界的食肉動物當中,它並不是無敵的存在。只要是野生環境下體型比大熊貓大的食肉動物,都可用制服大熊貓。所以,動物園裡哪些動物能夠制服大熊貓,就要從體型比大熊貓大的動物且在動物園裡有存在的動物裡找了。
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動物有很多,比如老虎、獅子、鱷魚、大象、棕熊、黑熊等等,這些動物都有制服大熊貓的能力。畢竟大熊貓雖然是食肉目下的動物,但是由於長期主要以竹子為食,加上原生環境下天敵較少,已經變得肥嘟嘟的,靈活性較差,而以上這些動物都是自然界中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
大熊貓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人畜無害,畢竟它再不濟也是熊,所以對於比它體型小的動物,它都是有實力獵殺和造成傷害的。但是,畢竟大熊貓有著體型限制,相對其他大型食肉動物來說,它還是要遜色一些的,尤其是大型的貓科動物。不過,畢竟大熊貓的分布非常的局限,而且大都在高海拔的竹林中,所以真正能夠在野生環境下威脅到成年大熊貓的動物基本沒有。
熊貓是非常的憨態可掬,還非常的呆萌可愛,而且還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愛。平時它總是一副無憂無慮的蠢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