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5作為遊戲廠商本身的體量並不大,卻從很多年開始便專注於大製作、大型跨平臺系列作品的打造,最終贏來「妖怪手錶」這個現象級的怪物產品,在遊戲、動畫、周邊產品等幾乎每一個領悟都掀起銷售狂潮。當然類似的嘗試並不總是有用,在「妖怪手錶」爆紅之前的很多年裡,Level-5一直深陷「人紅歌不紅」的窘境裡難以自拔,提起這家公司本身大家都豎大拇指,可一查遊戲銷量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不管遊戲看上去如何精緻可口,落實到銷量上都讓人尷尬不已。
這種情況在L-5重金打造的全新品牌「紙箱戰機」全面推出後總算得到了一定改觀。和後來的「妖怪手錶」一樣,關於該品牌的規劃和產品從一開始就在橫跨ACG的各個領域鋪開,包括動畫、遊戲、模型等等,首先從氣勢上就先聲奪人。而作為L-5的主業,發售於2011年6月16日的PSP同名遊戲《紙箱戰機(ダンボール戦機)》自然備受關注,而遊戲品質也沒有辜負L-5的盛名。
L5聯合萬代出品的LBX模型
首先需要簡單介紹一下「紙箱戰機」的基本設定,故事裡存在一種小巧精緻的戰鬥機器人LBX(Little Battler eXperience),由擁有者自己組裝而成,一般被放在特殊的紙箱型場地裡與其他機體對戰。數十種機體各具特色,有技能有招式,還有各種級別的比賽等等。故事主人公非常喜愛LBX,從一架小機器人開始不斷成長,最終挫敗了反派的陰謀。
而在現實中L-5同樣與萬代合作發行了平均高約10釐米的組裝LBX塑料模型機器人,配色造型與遊戲內容高度重合。這跟微縮的高達模型完全不同,幾乎每一個LBX都嚴格按照遊戲裡的尺寸製作,玩家將其拿在手中時獲得的遊戲主人公身份重合感明顯更強,這種思路顯然也被總在了後來的「妖怪手錶」上。
遊戲主要分為探索和戰鬥兩部分
遊戲內容的基本思路和「口袋妖怪」類似,玩家可以入手各種LBX機器人本體和部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及對手特點任意組裝機器人出戰。戰鬥過程和普通的機甲對戰遊戲類似,以第三人稱背後視角即時進行,需要玩家自行控制機體的走位、普攻以及技能釋放,究竟近選擇近戰還是遠程狙擊由組裝在機體上的武器決定。整個戰鬥過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一般在1、2分鐘內就能結束,完成戰鬥後會進行經驗值、等級等結算,和普通的RPG遊戲沒有區別。
機體的改造選項多種多樣
再加上各種屬性、技能、性能晶片組合帶來的變化,整個機器人的組裝過程其實非常複雜和豐富,具有相當的可挖掘性。而且從地圖結構來講遊戲流程也比較自由,除了主線劇情以外還有隱藏在各處的「訓練師」、寶箱等著玩家去發掘,從感覺上講也跟「口袋妖怪」有異曲同工之妙。
整個「紙箱戰機」的跨媒體戰略也很有意思,主力作品中最先面世的是由萬代製作的塑料模型(第一波三款於2011年2月底上市),接著是總長度達到44話的年番電視動畫《紙箱戰機》,從2011年3月初開始造勢,最後才輪到6月發售的PSP遊戲,保持了良好的宣傳節奏,市場反響十分熱烈,雖說沒能達到「怪物手錶」的高度,當年在市場上也是一大熱門話題,各種後續作品、周邊層出不窮,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讓Level-5在跨媒體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