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魚論戰是《左傳》中非常有名的篇章,當時楚國為了救鄭國想要攻宋國,宋襄公準備應戰,但是司馬子魚就跳出來反駁宋襄公,子魚論戰文中充滿辯論的智慧,有理有據,很有說服力。
要知道在語文學習當中最難的一部分,就是對古文的掌握,很多學生從小就開始被逼著背古文,那麼背古文到底有好處嗎?顯然是有的,但是這並不能夠應對初中出現的大篇幅古文,甚至有一些古文並沒有標點,那掌握起來就更難了。
所以古文學習中,要從小開始培養自己的知識素養,古文也很講究閱讀感。同學們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多讀《古文觀止》這本書,當中羅列了非常多的名篇並做了註解,不僅對整個歷史的了解有好處,對學生提升自己的古文解析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接著,老師就來說說《左傳》中的《子魚論戰》一篇。
本篇古文的創作背景
宋襄公準備應戰的時候,子魚是非常反對出戰的,但是當宋襄公決定作戰後,他就積極開始謀劃,並幫助宋襄公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智謀的人,在子魚論戰這一篇章中就足以初顯出他的機智過人。
本篇的熟記知識點
學生們需要了解這篇文章的知識點有這麼幾個。文中「大司馬」是指執掌軍政的官員,「泓」是水支流的名字,在河南拓城西北,「勃」我們一般用來形容強勁有力,「儳」指稱差不齊。整篇文章中最核心要點是指當宋襄公準備和楚軍在泓水交戰的時候,宋軍已經排列好陣勢,楚軍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
司馬子魚就建議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還不如趁著他們沒有渡口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攻擊他。」但是這個時候宋襄公卻表現出了一種仁慈之心,宋襄公認為君子是不去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也不捉年紀大的老人。他崇尚的是在使用兵的時候,不在別人處於險阻時進行攻擊,這種仁慈之心,顯然在兩軍大戰當中是有一種是被動的且不理智的。
精彩且邏輯嚴謹的辯駁
而舊時候子魚可謂非常的強勢,他直接就指出宋襄公是不懂作戰的人,認為再強大的敵人,因為地勢不利而沒擺好陣勢,這正是老天爺給了我們的機會,向他們進攻就能取得勝利了!而且我們現在處於弱勢,對方是強國,當士兵訓練的時候就明白什麼是恥辱,想要鼓舞士兵的鬥志,就應該讓他們作戰,為的是消滅敵人,當鳴金擊鼓時是用聲音來鼓舞士氣的。既然軍隊要利用有利的時機作戰,那麼就應該趁敵人在險阻的時候進攻,這也是有可以的。
司馬子魚的一番言論,可謂有理有據,精彩的辯論模式,徹底的就指出了宋襄公的問題。所以,子魚他不僅是一個謀士,更重要的是他透露出來的氣節,不懼權貴,進諫直言。《子魚論戰》一文也是相當精彩的對話,同學們好好去看一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