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溫了關於「教育細節中的三句自我對話」的內容:「孩子怎麼想;允許被拒絕;允許不一樣。這三句話是溝通的法寶:三句緊箍咒,在我們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時刻記得翻出來提醒自己。
我們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需要提醒自己用感覺去互動。溝通實際就是傾聽和表達。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傾聽者。但很多時候,當我們有情緒,就容易從一個傾聽者變成一個攻擊者,最終成為一個聊天的終結者。
有時孩子遇到開心的事想要和父母分享,但遇到父母心情不好,沒有耐心去傾聽,也沒有辦法去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就會感覺不到被理解和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關閉心門,慢慢不願意向父母傾訴。
當父母能看到孩子,就能感覺到孩子的情緒,是失落還是開心的。能放下對孩子的評判,去感知孩子、同情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可以收穫到良好親子關係。
教育孩子需要方法策略,不能因為孩子小、是自家人,談話的內容就毫無顧忌,直言直語,傷人的話隨便說,這些其實都是成年人的一種幼稚。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認可孩子的權利,理解肯定孩子,再根據情況他提出建議。這裡的建議不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而是父母只給他們選項,不替他拿主意。不以告誡、要求的方式去分享我們的建議,而是以接納孩子的狀態去分享。允許孩子當下做不到、允許孩子會拒絕。
這裡最重要的我們要先看到親子關係,然後才是方法策略。不執念於推銷自己的忠告、建議,允許並接納孩子有她自己的選擇和體驗。因為孩子是獨立個體,我們需要尊重他,接納他,他才可能會接受我們的建議。如果我們過於執念,一定要孩子按我們的想法去做,不知進退,也一定會傷害了親子關係。
溝通的法寶的三句緊箍咒:
當我們和孩子互動時的所言所行,可以問自己一句,孩子怎麼想;
給孩子提建議的時候,我們允許被拒絕;
和孩子商量某件事的時候,意見相左的時候,允許不一樣。
三句緊箍咒:孩子怎麼想?允許被拒絕;可以不一樣。相當於給我們的親子關係的主幹部分包上一層保護膜,它能緩解和解決親子溝通問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把它用起來。
我們如何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媽媽:需要我們用孩子的直覺去感受孩子,與孩子同甘共苦,不用成人的價值觀審視孩子;做一個好奇媽媽、充滿溫暖、對孩子無條件接納、充滿關切、信任孩子、有慈悲心這些都是孩子非常喜歡的。
反思:
很多時候我們在和孩子的溝通時,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解度去所思所想。孩子怎麼想?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分量很重。這裡需要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解孩子。當我們不能共情、換位思考,不能做好一個傾聽者,我們就一定想不通孩子是怎麼想的?因為我們的眼睛、我們的想法全都是自己,看不到孩子。當然也就沒有辦法的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學會換位思考,對孩子保持一種謙卑心,允許孩子被拒絕,允許我們與孩子的想法各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評判,看到感受,才能感孩子之所感,樂孩子之所樂,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被接納,才願意更好的和父母進行溝通合作。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期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很多時候都是各種威逼利誘,這樣的結果,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再信任父母,也慢慢地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房。所以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有體驗權、試錯權、嘗試權,才能讓孩子經歷更多的成長的經驗,就算面對一些挫折,相信孩子也能更好地處理好慢慢走出來。
當我們和孩子的溝通的時候,就念念三句緊箍咒,:孩子怎麼想;允許被拒絕;允許不一樣。三句話圍繞著的一個點就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尊重他、接納他,看見他。當我們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在位置上考慮問題的時候,我們和孩子才能更好達到有效的溝通。我們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裁者,而是和孩子的一起成長的父母。
記得一天早上,兒子醒來,看到我做了麵條早餐,開始嫌棄起來, 生氣地說:「我不吃。」這個時候我想到的是:「孩子怎麼想?」孩子最近在老家天天吃麵條,吃慣了奶奶做的好吃美味的麵條,而對我做的雞蛋面就沒有好感。最主要的還是我沒有辦法掌握好麵條的軟硬度,總是煮得太爛,確實是沒有辦法和奶奶煮的相比,因為真的不好吃。這個時候我理解孩子不想吃麵條的心理。給他建議:「你想媽媽重新蒸包子或是給你錢自己到外面吃?」如果已經很晚了,兒子會覺得時間來不及了,他就拒絕所有的建議,而是選擇勉強吃下或是餓一頓。如果我感到擔心兒子不吃早餐而發脾氣,就會導致問題變大,最後真的餓一頓,如果我表現出接納和理解兒子,他反而會吃下麵條。
所以這個過程中允許被孩子拒絕,讓孩子自己想出一個辦法也可以,允許我們的看法不一樣。理解了兒子,接納他,才能讓他感受到被看見,才願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與父母溝通,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雙贏。等孩子有空的時候再和他針對這件事商量一下,看看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比如提前一天說好想要吃什麼早餐,免得媽媽做了不合胃口又不吃。
另一方面如果我控制不住情緒亂發脾氣,因為自己一大早起來忙活的早餐感覺到被浪費了,責怪兒子的不知感恩。甚至帶著情緒逼著一定要孩子吃掉麵條,就會引發一場大爭吵,最後孩子可能早餐沒有吃,上學也遲到,親子關係越發惡劣。
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時刻記住這三句緊箍咒,我相信和孩子的溝通一定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