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chūn qiū)。近義詞有:年齡,光陰,年紀。
春季與秋季。
[沈從文《從文自傳》:「春秋二季農事起始與結束時,照例有老年人向各處人家斂錢,給社稷神唱木傀儡戲。」]
光陰;歲月。
[郭小川《登九山》:「望一望,想一想,誰不感到虛度春秋。」]
年紀;年數。
[李廣田《老渡船》:「他在這種情形中已渡過了五十幾個春秋。」]
編年體史書名。相傳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所記起於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敘事極簡,用字寓褒貶。後用為古編年史的通稱。也泛指史籍、歷史。
[光未然《英雄鑽井隊》:「誓為祖國獻石油,甘灑熱血寫春秋。」]
時代名。孔子《春秋》記事,從周平王四十九年,至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計二百四十二年,史稱春秋時代。今多以周平王東遷至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為春秋時代。
春秋參考例句:
1、進不失廉,退不失利晏子春秋。
2、負篋遠去滇中遊,從此故土無春秋。
3、春秋時代,齊桓公九合諸侯,尊王攘夷,而稱霸中原。
4、齊桓公是春秋時代第一位霸主。
5、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6、孰能無為,故能使眾為也呂氏春秋。
7、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度春秋。
8、兔走烏飛催晝夜,鳥啼花落自春秋。
9、春秋戰國時代,學術思想發達,諸子百家爭鳴。
10、春秋期間,齊桓公曾擔任諸侯的盟主。
春秋有關的成語:
1、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葉公好龍(yè gōng hào lóng):葉公: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好:愛好。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並非真正地愛好它;甚至畏懼它。
3、班門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班:魯班;即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頭。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4、契船求劍(qì chuán qiú jiàn):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後漢書·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執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
5、連枝同氣(lián zhī tóng qì):《呂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舊題漢蘇武《詩》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後以「連枝同氣」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親密關係。
6、夫負妻戴(fū fù qī dài):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為治淮南。接輿笑而不應。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於是夫負釜甑,妻戴紝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故以「夫負妻戴」謂夫妻遠徙避世,不慕榮利。
7、費財勞民(fèi cái láo mín):耗費財物,勞苦百姓。《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誠費財勞民以為無功,又從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8、反正撥亂(fǎn zhèng bō luàn):治理亂世,使之恢復安定、正常。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
9、前目後凡(qián mù hòu fán):目:細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種筆法,一件事在文中重複出現,對前者詳加說明,後者概略敘述。
10、秋月春花(qiū yuè chūn huā):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秋造句和解釋_春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