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對於廣大發燒友以及耳機發燒友來說,耳放和解碼器都是最熟悉不過的器材了,但是對於很多剛剛接觸音頻行業的消費者來說,對於這兩個詞其實還是很陌生的,最近也總有很多朋友問筆者,買了個耳機是不是需要耳放,是不是需要解碼器,解碼器是幹什麼的,耳放是幹什麼的,其實這些剛入門的朋友卻並不了解。
你是否真的需要 聊聊解碼耳放那點事兒
所以,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這些並不了解解碼器和耳放是什麼,具體做什麼用的朋友所寫,如果你已經很清楚這兩種器材的作用,這篇文章的可讀性和知識深度也許並不能讓你學到太多的東西。可是其實並不了解的消費者畢竟是少數,還是值得寫一寫。
很多朋友對於發燒耳機行業裡的器材並不太清楚他們的作用
首先,隨著目前人們的收入越來越多,「閒錢」也越來越多,發燒這個詞彙也距離人們越來越近,筆者一直認為發燒耳機和音響類似於單眼相機,曾經都是很多人不敢想像覺得是天價的愛好,但是隨著人們收入的逐漸增加,這些曾經認為是昂貴的享受也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是任何一個行業想玩好都是需要一些基礎的知識積累的,就好比相機行業的鏡頭、UV、CPL這些也都是基礎的知識而已,只有了解這些知識,才能更好的玩好這一類器材。
解碼器和耳放對於不了解音頻行業的人來說都是陌生的詞彙
而作為一篇最為簡單的只是普及類文章,筆者的寫法也並不算是多麼專業,也儘量減少專業名詞的使用,儘量用大白話讓每個讀者都能看明白這倆玩意是怎麼一回事兒,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器材。其實了解之後就會明白,其實耳放和解碼器並沒有多麼深奧,至少對於電子行業來說,放大是最簡單的電路,解碼也許還稍複雜一點點。
揚聲器換能原理揭秘 旗艦級手機音誰最強
首先,啥是解碼器?
對於發燒友來說,解碼器簡稱DAC,也是英文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說白了就是數位訊號到模擬信號的轉換器,解碼器接受數位訊號,將數位訊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在專業領域,還有ADC設備,顧名思義就是將模擬信號專為數位訊號的設備,但是對於音頻用戶和發燒友來說,沒有使用的必要。
解碼器是發燒設備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那麼什麼是數位訊號?簡單的說,平時使用的很多接口都是數位訊號,比如顯示設備上的DVI接口、HDMI接口,電腦的USB接口、火線接口,音頻設備的光纖接口、同軸接口等等。而CD、傳統的3.5英寸軟盤、DVD、藍光也是數位訊號的存儲媒體,也就是說,光碟機是一個讀取數位訊號的設備。那麼為什麼要轉換成模擬信號呢?因為直白的說,數位訊號就是由1和0組成的二進位代碼,即使放大,也是不能聽到的……
現在很多高端解碼器產品也開始配備USB接口
解碼器其實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電路,通過上面所介紹的,也就是說任何能讓用戶直接看到、聽到的音頻或者視頻接口都是經過解碼器實現的,比如有HDMI接口的電視、有色差輸出的DVD機、有左右聲道輸出的CD機等等,這些就說明這些器材中都具備解碼器。
耳放一體化的解碼器產品也變得常見了
那麼解碼器的好壞也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簡單來說,數位訊號之間雖然也存在好壞的差距,但是相比經過不同解碼器之後所產出的模擬信號來說,差距要小得多。所以解碼器也最終決定著模擬信號的質量,越好的解碼器也就意味著能有越好的模擬信號質量。
DSD成為了現在解碼的新趨勢
對於音頻產品來說,如果用戶的解碼器越強大,那麼就說明最終得到的模擬信號的聲音表現越出色,所以可以說解碼器決定著用戶實際感官能夠體驗到的聲音或者畫面的質量。
其次,耳放究竟有多重要?
其實這裡不單說耳放,不妨就連功放一起帶上,下文簡稱為放大器材吧。對於揚聲器來說,其實是決定音質好壞的最大因素,因為在揚聲器之前,都是以信號形式進行傳播,相比揚聲器這最後一步物理換能來說,損失都是很小的。
優秀的耳放確實能為耳機帶來不小的提升
但是不同的揚聲器有著不同的參數,對於很多消費級產品來說,因為為了普通消費者可以很好的驅動,耳機方面都採用靈敏度很高並且阻抗很低的揚聲器,音箱方面也都採用內置數字放大功放模塊的做法,這樣做確實能讓消費者插上就用,但是很多消費者也發現,高端揚聲器產品都不是那麼「平易近人」的,耳機方面有很多高阻抗、低靈敏度產品,音箱方面大部分高端產品也都是無源設計。
全平衡耳放有著更高的成本
對於耳機產品來說,高阻抗低靈敏度的設計首先因為高端耳機大部分是全尺寸動圈單元,低靈敏度對於整體聲音的控制力來說很有必要,並且對於大尺寸動圈單元來說,因為振膜本身無法保證厚度的超薄,所以很多時候是無法降低靈敏度的。只有足夠的電流才能順利的驅動開。而高阻抗的設計也是可以更好的過濾掉信號中的雜訊,並且如果驅動電壓足夠,高阻抗反而會帶來更高的換能比。
耳放聲音的好壞與電路的複雜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
對於用戶來說,如果你的耳機靈敏度低於90dB,阻抗高於300歐姆,那麼最好還是找一個耳放搭配吧,只是對於耳放來說,預算不同,聲音的表現也不同,而且不同價位的耳放在聲音的表現方面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用戶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擇產品。
耳放和解碼器能帶來多大的提升?
帶來多大提升也是很多朋友在問的問題,其實對於音頻這類感官器材來說,提升真的很難量化,只能說如果這兩件器材你一個也沒有,入手一個的話肯定會有提升,兩個都入手的話應該會有不小的提升,但是用戶有一個誤區在於,傳統意義上的解碼器是不能連結耳機的,但是市面中現在大部分都是集合了耳放的一體機產品,用戶不要購買純解碼器,是無法連結耳機產品的。
合理的支配自己的預算才能得到優秀的性價比
對於這兩樣器材來說,有和沒有之間的差距是不小的,但是有和更好之間的差距就見仁見智了,尤其是對於解碼器這類音源產品來說。只要設備本身並不是太差,那麼升級所帶來的提升是和金錢成正比的,並且獲得的提升和所花的錢幾乎是幾何倍數增長的,所以如果你手中的解碼器已經是幾千元的中端產品了的話,不妨考慮是不是要先升級自己的放大設備。
合理搭配自己的器材是最重要的
對於放大設備來說,其實和解碼類的音源設備不太一樣,如果消費者手中的揚聲器設備本身比較易於驅動,那麼可能購買放大設備得到的提升並不會太大,而如果手中的設備是拜亞動力T1、森海塞爾HD800這類旗艦級產品並且在參數上看就一定很難驅動的設備來說,耳放能為設備帶來不小的提升。並且耳放的升級相比解碼器是更加直線性的,更多的投入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回報,只要你買的不是坑爹貨……而解碼器就像前文所說,可能你已經擁有4000價位的器材,購買一款6000價位的得到的只是風格的改變而已。
這樣頭重腳輕的搭配也不會有好聲音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這兩種器材,買來會得到提升,但是筆者奉勸很多想要入門玩發燒的朋友們,第一款器材是否購買一體機需要斟酌,更加建議購買有嚴重傾向性的一體機產品,便於今後升級,如果購買一款放大、解碼實力很平均的解碼器產品,未來的升級會很麻煩,因為你只能把這臺設備賣掉。而如果你已經擁有一套設備,那麼升級的時候不妨斟酌一下應該升級那個設備,如果你的設備已經在中高端,那麼筆者認為先將放大設備升級會得到更高的回報。
周邊搭配真的很重要嗎?
關於解碼器和耳放來說,不得不提的也就是關於周邊的配件了,線材甚至供電以及避震等等。對於這些器材來說,至少信號線是必備的,而很多燒友也喜歡購買一些發燒級的線材,售價有的非常昂貴,而這些線材的作用筆者從不否認,只是對於自己的器材來說,要適當才好。
對於附件產品來說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器材級別選擇
首先線材本身是一個做減法的器材,假設從解碼器輸出的信號得分是100分,經過插頭母座接口減幾分,線材再減積分,到了耳放的插頭母座再減幾分,而好線材的作用就是儘量讓這個被減去的數變小,雖然線材本身和所有音響器材一樣都具備自己的風格,但是總體來說,越貴的線材對於信號的傳輸也肯定是越高效。
而避震,電源來說,也會是有作用的,但是就耳機系統來說,是否需要或者說需要昂貴的避震,這點見仁見智,如果你的耳機系統已經數萬元或者十萬元以上,那麼折騰折騰避震也未嘗不可,但是對於級別不夠的系統來說,不妨把這個錢投入到大件中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避震這種事情對於耳機系統來說性價比並不算高
對於周邊器材來說,很多發燒友非常重視自己的周邊器材,而其實還是要看自己的器材水平,適當的投入,如果「醬油貴過雞」那麼得到的提升肯定遠不如換掉你的解碼或者放大設備甚至揚聲器所得到的提升大。
總結:
其實對於各行業來說,要想真的深入進去玩出點名頭來,都是需要一些基礎知識的積累的,而每個人玩的過程中產生的理念其實也是見仁見智,其實這篇文章也是筆者說出了筆者自己的想法而已,可能很多人對於器材的概念和認識和筆者並不相同,個人經驗一家之言,歡迎參考也歡迎討論。
揚聲器換能原理揭秘 旗艦級手機音誰最強
對於很多入門級用戶來說,其實他們並不清楚耳機放大器的作用,而是為了追求一種特定的感官享受而盲目添置。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他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