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連理工大學報導,日前,大連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劉東平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國內首個低溫等離子體消殺技術及設備,該設備利用大氣壓低溫等離子體,模擬產生自然界雷電放電中的高活性物質,專門針對冷鏈產品包裝表面病毒與細菌進行快速消殺。
經國內權威機構認證,該產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率≥99.99%。12月23日上午,在大連市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高效綠色消殺產品視頻推介會上,大連理工大學、中消天盾等離子科技(大連)有限公司將該產品正式對外發布。
劉東平教授從事等離子體生物學研究20餘年。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劉東平教授帶領團隊秉承科研要為國家需求服務,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開始將等離子體高效消殺技術應用於新冠疫情防控中,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積極貢獻大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經過數月連續奮戰,在大連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依託學校科研平臺,劉東平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國內首個低溫等離子體消殺技術及設備。該技術比照傳統化學消殺或臭氧消殺具有綠色無毒、快速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無死角消殺的特點,可以成為切斷冷鏈疫情傳播的重要手段。
目前該設備已做好量產準備,將以大連市冷鏈企業為起點,逐漸覆蓋省內及全國各地區,為阻斷新冠病毒冷鏈傳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