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勾曉麗
今年,我國把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作為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湖北省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畝均化肥用量控制在26公斤。
能將秸稈、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有機肥,被認為是替代化肥的最佳選擇,政策利好不斷。
面對利好,有機肥這個新晉「網紅」能紅多久?
需求增加,但潛力遠未發揮出來
6月,全國首批100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縣公布,我省當陽、宜都、秭歸、鹹豐、鄖陽、東寶入圍。「名單公布不久,省內有好幾個試點縣就來公司洽談。」武漢合緣綠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維烈說。
合緣公司是我省第一家在新三板掛牌的農業微生物肥料企業,擁有年產生物有機肥料50萬噸的能力。
武漢日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省內有機肥專業生產龍頭企業之一。該公司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黃岡、恩施、安徽等地進行試驗示範,產品受到消費者歡迎。今年2月春耕時,客戶紛紛前來購買有機肥,一度出現產品剛下線就被買走的情景。
生產有機肥更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據統計,2016年,僅日清公司就消納作物秸稈16.8萬餘噸,通過秸稈肥料化應用,帶動農民增收1.2億元。
在日本等發達國家,有機肥使用率可達70%。日清公司負責人李金文認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有機肥產業的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預計未來10年,有機肥將迎來使用高峰。
在設施農業大量應用的條件已成熟
我省每年產生的農作物秸稈、規模化養殖糞汙超過1億噸,但全省有機肥資源總養分實際利用率不足40%。
有機肥不僅能消化廢棄物,還能夠降解土壤殘留農藥、活化土壤養分,一舉兩得。
省農業廳統計,我省現有有機肥廠家178家,年產能300萬噸左右,市場份額提升空間巨大。但有機肥企業仍需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產品品質。
位於鍾祥經濟開發區內的湖北吾爾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必須讓客戶看到效果,消除疑慮。」公司副總經理高家亮說,2015年,公司為當地綠邦蔬菜種植合作社免費種了10畝試驗田,示範效果不錯。去年,合作社1000畝菜地都用上了吾爾利的產品。「搞技術研發,公司花費了13年時間。」高家亮介紹,他們投資逾億元,才成功研發出「生物誘導技術」,使有機肥的肥效上了一個臺階。
近年來,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經營主體的變化,有機肥在設施農業中大量應用的條件已成熟。
成本高門檻低,行業生產亟待規範
有機肥,特別是以畜禽糞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由於腐熟時間較長,翻堆、乾燥、粉碎、包裝等工序多,生產的人工成本較高。
湖北中化東方肥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卓彥透露,做有機肥的畜禽糞便,必須排除抗生素、重金屬、有害病菌等。因此,公司從黃梅、麻城採購原料,每噸運輸成本上升100元。
武漢合緣綠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志堅算了一筆帳,按3噸秸稈生產1噸粉狀商品有機肥計算,直接生產成本每噸550元,加上推廣服務費和財務費用,綜合成本每噸700元以上。
國家現行有機肥標準較低,產品質量得看企業是否有良心。「純有機肥門檻更低,有的生產許可證都不用,過了環評就上馬。」宜昌嘉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興兵擔心,不法商家以次充好,劣幣驅逐良幣。
省農資協會副會長、省農資集團總經理彭光明認為,雖有各種利好,但有機肥行業必須正視問題,加強行業自律,解決有機肥發展所需的技術問題,制定行業規範,才能真正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