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蛾子不斷的【演員請就位】在爭議中進入到了尾聲,郭敬明秀了一把演技,何昶希和陳宥維如願在「頂峰相見」。
最後的九人名單放出來,說是角逐「年度最佳演員」,我就笑了:梁靜茹給節目組的勇氣戴這麼大一頂帽子嗎?
不過倒也不必太為那些被淘汰的「姐姐」們抱屈,就像倪虹潔自己說的,參加節目後得到了好幾個片約。比賽都是虛的,有戲演最實際。
還有些演員看上去沒什麼水花,卻因為被過度無視和打壓反而觸底反彈了。
比如我自己頗為同情的曹駿。作為小時候非常喜歡的童星,現在也沒長殘,演技也算在線,怎樣都不該成為無人問津的B級墊底。
基於一份路見不平的正義感,我跑去騰訊充錢給他投了票。
跟我同樣想法的估計不少,最新的消息就是曹駿因為得票高,又回來了。
但是有的演員,卻是為數不多實打實的一日遊,比如在公眾視線裡消失了很久的彩旗。
我也不是很懂在開始的市場評級裡,為什麼連彩旗都能在曹駿前邊。
彩旗的名字很多觀眾其實並不陌生,六年前的央視春晚仿佛就在昨天,那四個小時的轉圈留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
但是除此之外,好像也再無其他了。
所以這個被遺忘了許久的名字再次出現在鏡頭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和意外。
怎麼胖了這麼多?
這放在普通人裡都有點顯「壯」的身材,很難想像屬於曾經的「楊麗萍接班人」。
我沒有身材歧視,但是對於舞蹈演員來說,發胖就意味著告別舞臺。
後來才知道,她不跳舞很久了,現在成了一名演員。
可若說演戲,她的前途怕只會比跳舞更窄。
論五官,彩旗也就勉強在路人中上,放在從不缺美女的演員堆裡,立即就被淹沒。
表演也不是這個女孩擅長的。
她沒有天分,臺詞也不過關,看不出接受過專業訓練的痕跡(雖然現在據說在英國學戲劇),甚至連實際表演的經驗都乏善可陳——只拍過一部電影,兩部電視劇,上一部還是四年前。
第一場比賽,她搭檔晏紫東,貢獻了名場面「拔絲之吻」。
雖然這場戲有隔壁競爭組車禍現場般的襯託而得以晉級,但事實上這段表演並不合格,情緒表達基本全靠喊。
幾個評委的焦點似乎也都集中在了剛剛憑【三十而已】得到了一些流量的晏紫東身上,甚至有人直言不諱地提出,彩旗要是跟隔壁的王楚然換一下就好了。
她在他們眼中更像是一個搭了便車的小透明,從一開始就是被無視的。
第二場比賽選角時,晏紫東率先選了【無極】裡面的無歡,彩旗猶豫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選擇了傾城。
晏紫東的笑容瞬間凝固,他毫不猶豫地對著鏡頭表達自己的失望,肉眼可見的嫌棄。
表面的理由是:想多跟不同的演員一起嘗試。但誰都清楚這個理由站不住腳,真實原因無非是不想被拖後腿。
對角色的挑選暴露出了彩旗的經驗嚴重不足。演技再好的演員也不可能駕馭得了所有角色,宋丹丹再有演技她也演不了西施貂蟬。
演技不夠的,就更要嚴格挑選最適合自己的角色揚長避短。
賀開朗也沒什麼演技,但是他俊朗憂鬱又有些神經質的氣質演起【昨天】來,簡直就是賈宏聲本聲。
傾城首先是大美女,巔峰時期的張栢芝這樣的顏值,一出場就撩動整座城。
彩旗無論身形還是顏值都差得太遠,一張肉嘟嘟的臉對著鏡頭說「世人皆愛慕我的美貌」一秒鐘就讓觀眾出戲。
外形不夠,好的演員還有辦法用演技把觀眾拉回來一點。比如辣目洋子也和顧裡原本的形象差著十萬八千裡,但是在她的版本裡,這個角色至少立住了,讓人產生了信服。
而彩旗做不到,你能看出她的心裡非常努力在醞釀悲傷了,可惜臉上就使不上勁,只有近似便秘的表情,勉強擠出一兩滴眼淚。
原版無極,陳凱歌給了張栢芝很多懟臉拍的特寫,而到了郭敬明這裡,關於彩旗的鏡頭都只是一閃而過。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這場戲的焦點全在李成儒和陳凱歌的「掰頭」上,也沒多少人關心演技,彩旗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醬油之旅。
沒添彩,但起碼也沒招罵,也無風雨也無晴。
看似不是壞事,卻恰恰是最可怕的地方——這個曾經憑藉春晚連續轉圈四個小時一夜成名的「楊麗萍接班人」,如今連一點水花都掀不起來了。
很多人替她覺得可惜,一張好牌就這麼爛在了手裡。
小彩旗原名魏彩綺,藝名是姨媽起的,因為她轉起圈來像一面迎風不倒的彩旗。
作為楊麗萍的外甥女,小彩旗3歲開始跟著姨媽學跳舞,4歲登臺演出【雲南印象》,11歲和楊麗萍表演雙人舞【幻覺】,被北京舞蹈學院破格錄取,15歲登上春晚舞臺一夜成名。
知名話劇導演田沁鑫給過她高度的評價:「這孩子從小在雲南長大,沒有受制式教育的汙染,她非常珍貴,坐在那兒就很珍貴。」
這是小彩旗的珍貴,其實即便現在,我仍能在節目裡感受到她的單純和鈍感。晏紫東表達「嫌棄」時,她絲毫接收不到這種信號,依舊笑得像個天真少女,全無機心。
但這也恰恰是她最致命的短板。
做人鈍感一點、沒心沒肺一點,挺好的。但做演員,就需要足夠敏感,才能把自己撕碎融進人物裡,和角色共情。
不夠敏感,一方面是天性使然,一方面則是源於受教育程度的嚴重不足,也就是所謂「沒有受制式教育的汙染」。
楊麗萍對她奉行的是佛系教育,沒正式上過學,只讀過幾天私塾,數學會日常加減乘除就行。
結果就是小彩旗8歲上節目時,連自己今年幾歲、明年幾歲這樣的問題都搞不清楚,傻傻的被臺下的觀眾「忽悠」,認知發育水平遠遠落後於同齡的孩子。
所以她對自己的人生並沒有一個真正清晰的規劃,很容易被外界左右,什麼好玩什麼熱鬧就去幹什麼。
她不像楊麗萍,把舞蹈當做奮鬥終身的事業與生命。她對舞蹈的興趣僅僅是覺得好看,羨慕姨媽頭上的光環。
進入叛逆期後,她迅速就對舞蹈產生了厭倦,轉身籤約了影視公司,拍起了影視劇。
那些年,小彩旗傳出過很多負面,什麼「老少戀」「殺馬特」「流連夜店」「跟楊麗萍決裂」……
大概是為了跟過去告別,小彩旗才毅然連名字都改掉了,變成了「彩旗」,而這樣的改名更是給了外人關於這對師徒關係無限的遐想空間。
對於楊麗萍來說,和外甥女的關係也許並沒有外界傳說的那麼糟,決裂是不可能決裂的,師徒情沒了,還有血緣關係在,這輩子始終都是親人。
但失望一定是有的,而且楊麗萍曾多次在媒體採訪中直言不諱地表達對小彩旗的放棄。
她曾希望小彩旗做中國舞蹈最棒的人,但小彩旗一心進軍演藝圈,而且態度強硬。
「她天生會轉圈,我不會讓她去跳孔雀舞,因為她現在這個身材、外形跟孔雀這個形象完全不符合」。
還好楊麗萍及早認清了這件事,找到了真正的接班人水月。
但是彩旗並沒有想明白:「小彩旗」三個字並不值錢,值錢的是背後站著的「楊麗萍」,一旦兩人切割,「彩旗」就很難再產生商業價值。
舞蹈肯定是回不去了,表演似乎也沒什麼前途。彩旗的路到底在哪裡,似乎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但我也不喜歡動輒就「一手好牌爛在了手裡」這樣的說法。其實到底什麼算好牌,什麼又算爛牌呢。
楊麗萍的苦,不是人人都吃得了的。以彩旗的資質,吃盡人間苦也未必真的能成為第二個楊麗萍。當個普通女孩,倒也沒有什麼不好。
在我看來,彩旗更像是一個被犧牲掉的教育實驗品。
都在可惜她沒有走上頂級舞蹈家之路。
我倒是更可惜她早早跳舞、拍戲,承受外界非議,沒有和同齡人好好坐在一間教室讀過書,錯過了一個平凡而單純的女孩應有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