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郵政投遞員 34年見證家鄉變化

2020-12-11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郵政投遞員 34年見證家鄉變化

2020-12-09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從1986年開始,他便穿行在鄉間道路上,收發信件、投遞包裹,這份工作一幹就是34年,如今他依然負責15個村的郵件投遞,成為扎蘭小城在歲月變遷中的見證者和守護者。他,就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分公司的郵遞員聶元龍。

1986年,聶元龍開始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將各種書信、報刊派送到當時的各個村委和學校。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是騎著自行車派送。」聶元龍說,在那個通信方式和交通工具都比較落後的年代,車馬慢,剛寄出信件,人們就開始漫長的等待,期望對方能快點回信。那時候還沒有實施『村村通』工程,快遞員騎著單車在黃泥路上顛簸,晴天灰塵滿天,雨天泥濘不堪。後來,條件好了,自己買了摩託車,很多時候也還是靠腿走,因為路不好,不敢騎。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聶元龍深知,薄薄的家書裡藏著最真摯的情感,承載了太多的溫暖。

如今,開著單位配發的派送車開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聶元龍不禁感嘆道,現在,便於讓城裡的物資進村、村裡的農貨走出扎蘭小城,這路於鄉村來說,就像是血管於人。血管通暢,人就精氣神十足;道路通暢,鄉村就生命力十足。

進入21世紀,傳統手機、智慧型手機快速普及城鄉,網際網路迅速發展,2G、3G、4G網絡飛快提速,郵遞員的業務也開始改變。如今,扎蘭屯市郵政的郵件投遞業務已經深入全市130個建制村,無論黨報黨刊,還是信件包裹,都能夠如約投送到每一個建制村,服務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村民可以網上購物,郵件和包裹實現了『即日送達』甚至『當日送達』。村民的消費觀念和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足不出戶就可以採購物品,享受到了「零距離」生活,這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是無法想像的。從書信到微信、BP機到手機網際網路,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郵政業務的廣泛擴展,不僅給人民帶來諸多便利,也為生活帶來更多幸福感。

從1986年至今,聶元龍從二十幾歲孤身一人的小夥兒變成了現在有著美滿三口之家的成熟男人,整整34年,聶元龍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郵政物流事業。而在扎蘭屯市,聶雲龍只是眾多郵政投遞員中的一個縮影,他們與基層群眾緊密相連,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走過了與貨處、與人處、與己處的成長,參與了物流行業的蛻變,見證了家鄉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

來源:綠色扎蘭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郵政投遞員 34年見證家鄉變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