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健身」,女性引領居家運動新風潮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不能出門,一股居家體育熱席捲全國,足不出戶的線上「雲健身」模式也風靡一時。一些奧運冠軍和體育明星紛紛通過視頻分享健身心得;健身直播課琳琅滿目,「雲瑜伽」「雲跳舞」「明星健身公開課」「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等健身專題精彩紛呈,適合家用的體育健身器材如跑步機、瑜伽墊、啞鈴等甚至賣斷了貨。「雲健身」讓許多中國女性在宅家期間依然健身美麗兩不誤,也加速推動了國內居家體育的興起。
有報告顯示,中國人運動健身的方式正逐漸由無工具健身擴展至「線上+線下」相結合,在線運動健身客戶數量從2014年的1040萬人暴增到2018年的1.26億人。專家認為,人們在防疫期間養成的運動習慣會有所保留,定期運動有望成為常態,這也是加速在線健身行業發展的利好和契機。專家建議應加強家庭體育研究,儘快建立家庭體育與家庭健康指導體系,為每一個家庭建立「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資料庫,為家庭成員的科學健身提供多元化的精準指導。
其實,運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運動時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是對歲月的最佳回應。疫情之下,與其沉迷於手機網絡,被紛亂的信息煩擾著,不如在家健健身,編織一段屬於自己的休閒時光。
插圖:吳韻清
線上健身,讓你宅家健美兩不誤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項丹平
女明星佟麗婭近日在直播視頻中描述了她宅家期間如何每天在室內「至少跑半小時」,為了「看起來更苗條」,她還把跑步時間延長到了40分鐘。同樣,跟隨著健身視頻,「宅」家工作的北京某公司職員王嵐這些日子每天都堅持做半個小時瑜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像這樣的「雲健身」已經成了許多女性每天的必修課。
防疫期間,因為不能出門,居家體育熱席捲全國,足不出戶的線上「雲健身」模式也開始風靡。抖音發起了「線上健身房」挑戰,一些奧運冠軍和體育明星紛紛通過視頻分享健身心得;健身直播課琳琅滿目,各種運動類型都可選擇,甚至還有為「全家老少」提供的家庭全套健身課;無論是專業體育媒體還是綜合性視頻網站,隨處都有「雲瑜伽」「雲跳舞」「雲跑步」等健身專題,線上健身模式的風行,讓許多中國女性在宅家期間依然健身美麗兩不誤,也為國內居家體育的興起創造了更好的環境。
疫情之下,居家鍛鍊和「在線健身」風靡一時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普遍居家,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活動。此次疫情強烈提示人們免疫力對抵抗病毒的重要作用,一個人是否適量、適宜地進行運動不僅與興趣愛好有關,更關乎著抵抗病毒的能力。即便是宅在家裡,也要設法鍛鍊身體,增強抗病力。
一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CEO謝靚楷表示,徒手健身對於運動「小白」非常難,居家運動通常都需要輔助的健身器材,一方面是普通人很難徒手掌握運動幅度和運動量,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讓人對徒手運動失去興趣。比如一副小型啞鈴就能讓一個人的做操效果大幅提升。
據國內幾家主要體育用品和健身器材的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從春節前疫情暴發到現在的兩個多月裡,跑步機、橢圓機、瑜伽墊、啞鈴等家用體育用品和健身器材的銷量明顯高於往年,部分電商平臺的家用體育用品和健身器材已出現庫存告急乃至斷貨的局面。
同時,由於健身房、體育場在疫情期間關閉,人們的健身環境、健身方式也在悄然改變,不少依託於網際網路的雲健身平臺紛紛做出新嘗試,推出多種在線健身課程。
例如,Keep、超級猩猩、樂刻等健身平臺均推出線上直播課程。Keep公司總經理李新豔介紹,防疫期間Keep主要做了三方面動作:第一是聯合多家機構和健身達人做了線上聚合直播大合集,形成一張「大課表」,帶動更多人進行居家運動;第二是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研製上線「居家防疫健身指南」專題,免費向所有用戶打造7天訓練計劃;第三是上線「守護健康運動聯盟計劃」項目,為在家「雲辦公」的企業員工提供線上運動支持。
在家也能上體育課,視頻打卡線上隨時溝通
從2月17日線上學習伊始,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初三學生小帆就開始了每天一個小時的體育打卡鍛鍊,包括仰臥起坐、立臥撐、腰腹訓練、原地高抬腿跑、坐式排球等十幾個運動項目,還需要拍攝鍛鍊視頻發到微信群裡,老師會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動作一一點評和輔導。為了孩子們在家延學期間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以迎接即將到來的中考體育統一測試,該校初三體育組老師親身示範錄製了不同項目、不同類別的運動視頻,並將學生鍛鍊計劃具體拆解到每一周、每一日,真正做到了「停課不停練」。
而隨著「雲健身」需求增加,一些體育媒體平臺、綜合視頻平臺也通過與健身機構、媒體、體育管理部門的合作,推出一系列健身節目和資源。比如阿里體育聯合優酷少兒發起了「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項目,2月初上線以來,該項目聯合國內體育科研機構、運動明星、體育培訓機構等100多家合作夥伴推出體育課,直播場次近400場,全平臺共有幾百萬人參與。目前,該項目還升級了「世界冠軍直播課」,持續為家長和孩子們提供運動健康服務。蘇寧旗下的PP體育也相繼推出了《明星健身公開課》《30天瘦身計劃》等節目,幫助用戶在專業指導下居家科學健身。
為加強對市民居家健身的科學指導,北京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在防疫期間也開展「居家健身動起來」科學健身方法公益推廣活動,鼓勵體育專業人士、健身專家、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分享簡便易行、科學有效、適於居家練習的科學健身方法,通過「北京健身匯」「北京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優酷等平臺向市民發布,推廣武術、健美操、瑜伽、空竹、花棍等健身方法。
其實,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居民健身意識的覺醒,「雲健身」這種新形態近年來逐漸風行。智研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人運動健身的方式正逐漸由無工具健身擴展至「線上+線下」相結合,在線運動健身客戶數量從2014年的1040萬人暴增到2018年的1.26億人。
李新豔說,長期來看,人們在防疫期間養成的運動習慣會有所保留,定期運動有望成為常態,這也許是未來運動行業新的引爆點。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也認為,此次疫情可能會成為加速在線健身行業發展進程的利好,在線健身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雖然健身直播等方式風起雲湧,但其內容還參差不齊,有待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德勝建議應加強家庭體育研究,體育、教育、衛健等部門與「網際網路+體育」平臺合作,儘快建立家庭體育與家庭健康指導體系,為每一個家庭建立「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資料庫,為家庭成員的科學健身提供多元化的精準指導,並鼓勵相關產業部門研發適應市場和家庭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健身產品。
雲瑜伽:編織屬於自己的休閒時光
胡楊
插圖:吳韻清
疫情期間很時髦的「雲瑜伽」,其實對我而言早已是熟悉的老朋友了。不知不覺我練習瑜伽已有15個年頭了,那時我有一個名曰「幸福董事會」的QQ群,群裡有個叫沸點的遼寧女大學老師,比較能接受新鮮事物,我最早的瑜伽就是跟她學的。彼時,瑜伽還是離我很遠的「高大上」運動。
那時我40歲剛出頭,也是焦慮、壓力最大的階段,總是莫名其妙出現眩暈,到醫院也查不出毛病。我懷疑是頸椎問題,沸點就建議我練練瑜伽。於是,每到下午4點,群裡就有人喚我:「花姐,該瑜伽了。」一天的緊張工作之後,4點的瑜伽提醒我轉換頻率,由靜到動。
最近看到作家毛姆每天只工作3小時,村上春樹也是上午型作家,還有我喜歡的童話作家鄭淵潔也是如此。高效工作之後,需要高效放鬆。瑜伽便是一種緊張到極致,然後又放鬆到極致的運動。
這些年,堅持練瑜伽的直接效果是:我的頸椎病沒了,也不眩暈了。而最明顯的結果是: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身材越來越挺拔,沒有隨著歲月的流失而江河日下。
年輕時我是扁平身材,沒腰、沒屁股。而這些年的練習,不但讓我的體重一直保持在理想體重範圍,而且線條也比年輕時更勻稱、柔韌。記得有同事曾對我說:「你連身形都變了,以前圓桶狀的,現在修長挺拔,曲線更好了。」這些的確與瑜伽有關。
每天40分鐘「瑜伽課」已然成為我的習慣,即使疫情期間,也沒停過。
最早我是看著電腦上的網絡視頻,跟著蕙蘭瑜伽學習。後來有一次好友紅塵來北京,她建議跟著莫漢瑜伽練習。莫漢是一位印度瑜伽師,2003年移居北京並娶了中國妻子,夫妻倆共同做起了「悠季瑜伽」。用紅塵的話說:「跟帥哥練瑜伽,多養眼啊。」於是我又做了幾年的「莫漢瑜伽」。
前幾年採訪WAKE瑜伽,下載了他們的APP,感覺找到了一套更適合自己的瑜伽——流瑜伽二級。當時有幾個動作是完全做不下來的,但一年後就基本能搞定了。
如今,每天下午4點,我都會雷打不動地打開手機APP「WAKE」40分鐘,剛好一節課。做完瑜伽之後,再踩著輕快的腳步去廚房,為家人做一頓美味的晚餐。
其實,身體某種意義上就像機械手錶,只要你給指令,一旦它習慣了就會自動運轉,毫不費力。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飛輪效應」。
對於瑜伽,很多人望難止步,其實都是心太急。我練了十幾年現在也僅是中級水平,而「沸點」老師幾年前就考下了瑜伽老師資格證。她把瑜伽當「攻關」,我只是把瑜伽作為一天工作後的放鬆與放下。
到目前為止,除了那次採訪,我沒去過瑜伽館,也沒有請過老師,更沒有什麼瑜伽專用「行頭」,就是一張瑜伽墊子,一部手機——開練。
記得有次在回老家的火車上,對面的女人問我:「你是瑜伽老師吧?」那一刻我得到了最好的獎賞。研究表明,經常練瑜伽生長激素的分泌會增多,可以延緩衰老。而瑜伽也是天然鎮靜劑,不僅讓你越來越健康,還會使你愉悅著年輕。
有句話說:瑜伽時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是對歲月的最佳回應。你會發現:原來世界上最好的「整容」是瑜伽,可以不花一分錢。
疫情之下,與其沉迷於手機網絡,焦慮煩躁著,不如找個角落,編織一段屬於自己的時光;與其在生活瑣事上鑽牛角尖,不如起身練練瑜伽,你會發現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廣大,內在的世界更充盈。
瑜伽其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不緊不慢,不驕不躁,不執著,講平衡,一切都剛剛好……
[責編:周佳]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