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第五屆東湖國際法律論壇在湖北武漢召開。論壇由中國貿促會、武漢大學、中國國際法學會主辦,中國貿促會法律事務部、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武漢仲裁委員會(武漢國際仲裁中心)、上海邦信陽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聯合承辦,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ICDPASO)特別支持,中國貿促會湖北省委員會、中國貿促會武漢市分會、中國貿促會湖北自貿服務中心共同協辦。論壇專注於國際法律領域理論研究與實踐探討,致力於為各方提供智力支持,助力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中美經貿爭端中的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盧鵬起視頻連線致辭。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黃進、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中央國家機關、貿促系統、高校智庫、著名律所及企業界知名專家、學者等國內外權威人士數百人現場參會,全球3萬4千人在線觀看中英文直播。
盧鵬起副會長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法在穩定國際秩序、規範國際關係、塑造國際規則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本屆論壇從國際法的角度,梳理過去中美經貿爭端的經驗,研究預判未來形勢走向,具有重要意義。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貿促會充分發揮獨特身份優勢,代表中國工商界應對中美經貿鬥爭,多項工作取得務實成果,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做出了積極努力和貢獻。盧會長表示,中國貿促會在未來會努力做到:一是做好中美經貿爭端應對,維護行業企業利益;二是發揮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ICDPASO)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三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
韓進黨委書記表示,本屆論壇將繼續為專家學者構建高品質的溝通交流平臺,維護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促進國際法的與時俱進。武漢大學將繼續積極支持與助力中國乃至全球國際法學的發展建設,以維護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為宗旨,貢獻更大的作用。
黃進會長在致辭中回顧了東湖國際法律論壇的創辦歷程,對主辦、承辦及協辦各方表示衷心感謝。黃會長指出對於當前中美關係的處理,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做到有理有利有力有節,運用好國際法,善用國際法治思維和方式,就是最有效的路徑和手段。
陶凱元副院長在致辭中表示,本屆論壇聚焦經貿爭端中的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這一主題,從國際法的視角審視當前嚴峻複雜的中美關係對於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非同尋常的重要意義。她結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實踐,進一步提到,要充分發揮涉外審判職能作用,推動涉外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加強國際法律研究與運用,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加強交流合作積極推動國際法理論和實踐的豐富和發展。
開幕式後,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外交部國際法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特聘教授黃惠康,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前首席法官蘭德爾•R•雷德,王義桅,杜安•萊頓圍繞屆論壇的主題:中美經貿爭端中的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進行破題,談論了當今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面臨的國際環境和戰略背景,取得熱烈反響。
黃惠康大使以「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展望」為題,指出新冠疫情將令世界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或「引爆」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勢必在一些國家進一步引發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對於各國合作應對疫情的努力以及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變革問題,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拜登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將有助於緩和大國間的緊張關係,但美國繼續圖謀稱霸世界的戰略目標和強權主義的思維邏輯恐不會改變。對於中美關係,應保持期待,也應保持警惕。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前首席法官蘭德爾·R·雷德(Randall R. Rader)聚焦美國法院的長臂管轄,指出美國以其可靠的法治環境而聞名於世,也以昂貴和廣泛的訴訟而聞名。如果一家外國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該公司很可能受到一家或多家美國法院的管轄。在美國面臨訴訟或訴訟風險的外國公司應仔細評估其在美國法和國際條約下的權利。
王義桅教授針對「雙循環戰略下的國際法新思維」,從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客場全球化到主場全球化的過程和全球化的維度系統闡釋了國際治理中的「雙循環」理論。對於全球治理,應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王教授進一步闡釋了雙循環戰略與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以及給國際法帶來的新思維。
杜安.萊頓(Duane W. Layton)以「中美貿易關係的未來」為題,談論到世界貿易組織面臨的困難是其三項基本職能都遭遇打擊,表達了自己對歐盟提出的世貿組織改革提案的看法,並進一步預測美國政府會利用WTO成員希望美國參與上訴機構改革的意願作為籌碼。
本次論壇特別設置了特邀嘉賓主旨報告和訪談環節,由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ICDPASO)秘書長劉超通過視頻連線,邀請世界貿易組織(WTO)前總幹事、博然思維歐洲主席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前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Francis Gurry)分別以「地緣政治影響下的國際經貿秩序」、「智慧財產權,開放與貿易」為題進行了主旨報告。隨後劉超秘書長與兩位特邀嘉賓,就中美雙方在未來WTO改革中可能的合作領域、中國如何更加建設性參與未來的WTO 改革、大選前後美國政府對待世貿組織方式上的異同、如何處理智慧財產權領域傳統世界性條約和RCEP等新自貿區協議的關係、智慧財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如何進行合作與協調等問題進行了線上的互動交流。
專題研討分別圍繞「國際貿易與投資中的國際法」、國際法視野下的美國長臂管轄和經貿戰背景下的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三個單元展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石靜霞教授、遼寧大學副校長楊松教授、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武漢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鄒明春、北京高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管健圍繞國際法在國際貿易投資中的運用,分別以「基於仲裁的上訴替代: WTO《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的實質及展開」、「中國金融法治『走出去』戰略——金融法律域外適用的建設視角」、「中美貿易爭端下的出口管制法律」和「RCEP內容、意義、影響和前景」為題作發言報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事務部鄭偉副部長、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杜濤教授、中國民航局政法司劉賀副處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李慶明副研究員聚焦美國長臂管轄,分別以「建立應對長臂管轄的企業支撐體系」、「從中國石膏板案看美國法院的長臂管轄權」、「中國民航應對長臂管轄的實踐」和「美國長臂管轄的國際法限度」為題,展開了深入分析。針對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其生、國際商會上海代表處法律專家黃志瑾、福州大學法學院李智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瑛分別以「海牙管轄權項目的新發展:問題與前瞻」、「仲裁在再平衡全球化中的作用和角色-ICC的實踐和視角」、「建立與國際體育仲裁平行且競爭的國內體育仲裁機制」和「國際商事快速仲裁裁決的執行困境與解決嘗試」為題,分享創見。
本屆論壇聚集了30餘位中外專家,聚焦國際貿易投資和國際法,探尋中美經貿爭端中維護國際法律與國際秩序的出路。與會各方相互啟發、互動熱烈。本屆論壇成果豐碩,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