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春節的腳步開始臨近,不少商家也開始進行年貨備貨,食用油、大米是很多商家必銷的主打福利,然而,對東北的粳稻種植戶而言,現在遠未到過節的時間,現在都是盼著何時啟動粳稻託市收購。
作為我國的大糧倉,東北秋糧佔全國糧食產量的近20%,佔整個秋糧市場的30%,主打品種就有玉米、粳稻和大豆等。
據悉,截止目前為止,黑龍江已經啟動了兩批2019年最低收購價稻穀委託收儲資格庫點,吉林也公布了第一批72家託市收儲庫點,可謂是做足了各項準備工作,只待有關部門預案啟動。
從全國範圍來看,自今年秋糧上市以來,先後包括有安徽、江蘇、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6個中晚稻主產省啟動了稻穀託市收購——這些地區託市收購的啟動,使得市場的低端大米價格開始走高,並可觀上間接的對東北大米構成了一定的支撐,但對東北稻農來講,還是遠遠不夠。
據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湖北、安徽等14個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秈稻2110萬噸,同比減少163萬噸,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粳稻1460萬噸,同比減少277萬噸。
由於我國稻穀品種產量龐大,庫存龐大,截止目前3000多萬噸的收購量,也對我們的稻穀庫存在增加一層壓力,東北稻穀託市遲遲未見啟動,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眾所周知,自2016年我國玉米去庫存以來,小麥、稻穀去庫存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而截止到今天,隨著玉米庫存的明顯下降,稻穀過億噸的庫存也成為第一大庫存品種,特別是其中有超過1400萬噸的超期存儲稻穀更是讓人擔憂。
12月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稻穀產量數據,2019年全國稻穀產量4192億斤——繼續佔據全球第一產量大國地位
但與此同時,由於稻穀的用途相對較窄,其去庫存的難度也就更加的大,在這種背景下,每年的託市收購對政策調控都是一大壓力——不託市穀賤傷農,託市則意味著庫存繼續增加。
就粳稻市場而言,東北是粳稻的最重要產地,黑龍江更是重中之重,每年產量約佔國內稻穀產量的1/8,同意,庫存也是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因此,自2011年以來,黑龍江省已連續8年啟動託市收購,統計顯示,之前黑龍江最晚啟動託市的時間是2013年,當年11月16日才啟動託市收購——而今年截止目前仍未見任何動靜。
其他方面,日前我國海關總署公布了最新的大米出口數據,11月我國大米出口總量13.1萬噸,1-11月累計出口253.5萬噸,同比增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