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復甦,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經濟分析機構發布預測報告認為:二季度中國經濟很可能將實現正增長,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或將實現1%到3%左右的增長,並且將是「主要大國中唯一可能實現增長的國家」。
南生注意到,2019年中國完成的GDP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去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4.363萬億美元。如果在此基礎上,能實現3%左右的實際增速,再考慮物價上漲因素,那2020年中國GDP將有望達到或超過15萬億美元。
美歐方面。按照世行、IMF以及其他經濟機構的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有可能實現下降8%左右,美國的經濟總量也很可能由「2019年的21.43萬億美元,下滑至略微超過20萬億美元」——甚至有人預測會低於20萬億美元。
即便按照後者的預測,那美國GDP也仍然大幅領先中國,繼續在全球排第一名。但歐盟的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負責經濟事務的歐委會委員保羅·真蒂洛尼,不久前在介紹採訪時表示,由於放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步伐比原計劃緩慢,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經濟萎縮程度將比此前預期更嚴重,明年復甦也將更緩慢。
歐盟認為,歐盟各國普遍受到疫情衝擊,但各國經濟系統抵禦衝擊的能力和復甦的速度存在明顯差別。預計法國經濟今年衰退幅度約為10.6%,而西班牙的經濟在2020年可能實際下降10.9%,義大利的情況可能更糟——歐盟預計是收縮11.2%。
相對來說,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情況稍好一些,預計今年GDP將收縮6.3%——德國的製造業有好轉的趨勢,歐盟因此上調了今年的增速預期,而下調了其他幾個大國的2020年GDP增速預期。
總之,按照歐盟的最新預測:歐盟27個成員國(英國在今年年初和歐盟達成脫歐協議),在2020年都將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遭受重大損失,歐盟經濟預計實際萎縮8.3%。並建議各國出臺刺激措施,延緩下滑趨勢。
數據顯示,2019年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盟28國完成的折合美元為18.41萬億。其中,德國GDP約為3.85萬億美元,英國約為2.83萬億美元,法國的GDP約為2.707萬億美元——這意味著,不算英國,那新歐盟的GDP只有15.58萬億美元。
展望2020年,沒有了英國之後的歐盟,如果今年經濟真的實際下降8.3%,那GDP總量勢必要低於15萬億美元,甚至有可能下滑至14.5萬億美元。咱們中國的2020年GDP卻很有希望達到或超過15萬億美元。
換言之,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很有可能實現對歐盟的趕超,這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將大幅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還將大幅提升中國居民的信心,世界經濟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當然了,歐盟(指的是27國,不算英國)人口僅約為5.1億,其2019年的人均GDP超略微過3萬美元。即便在2020年,經濟總量降至15萬億美元以下,其人均GDP也接近3萬美元,仍比我們高很多。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