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廣東省出臺全國首個支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地方政策,力爭3年帶動20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如今3年時間將到,成效幾何?
2020年12月17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第三屆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峰會(CIIS 2020)在廣東深圳召開之際,包括華為、慧聰網、達晨財智、中科金財、復星集團、格隆匯、瀚德科技、新加坡星邁黎亞集團、申萬宏源等眾多企業到場,分享了各自在產業網際網路不同領域上的經驗和啟示。峰會從產業數位化、產業資本論、金融創新、新技術等多個角度,討論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驅動更多傳統企業融入產業網際網路的大潮,共同推進產業形態快速迭代。業內認為消費網際網路增長紅利逐漸消失,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已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廣深啟動2個國家級示範基地
在2018年3月22日,廣東就發布了《廣東省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實施方案》和《廣東省支持企業「上雲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若干扶持政策》(以下簡稱《扶持政策》)。《扶持政策》是全國首個發布的支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地方政策。廣東提出,到2020年,推動1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模式實施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帶動20萬家企業「上雲上平臺」。預計到2020年,廣東將培育形成20家具備較強實力、國內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00家技術和模式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建成10個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省級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其中1~2個打造成為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
廣州、深圳勇立潮頭。在2018 年,廣東省首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式啟動。今年,在2020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大會上,國家工信部和廣東省政府相關負責人共同啟動了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深圳寶安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工業網際網路)。
如今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已成為新經濟增長點!在第三屆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峰會上,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副主任李俊元蒞臨現場,並發表了題為《數字絲綢之路》的主題演講,論述了在數字生態加持下,未來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路徑。
據介紹,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默默積累著資本、培育著市場、建立著產業。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資本、產業、市場已然部署完畢,不再沉默的產業網際網路,也將在新格局下,在充滿危機和挑戰下,完成歷史使命,用數據和網際網路真正實現產業賦能,改造傳統企業,完成中國產業數位化進程,提高中國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萬物互聯是產業網際網路的主導力量
華為董事、CIO陶景文表示,萬物互聯和產業/行業數位化,是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主導力量,加速數位化轉型成為廣泛共識。產業網際網路真正目的是降本增效、促增長,數位化轉型以支撐企業成功為目標。
達晨財智主管合伙人傅忠紅表示,產業網際網路有六大發展趨勢,分別是外部影響和自主內生雙輪驅動、行業覆蓋面大大擴寬、行業深度加強、玩家的素質更高、模式進一步升級、技術手段更豐富。隨著產業升級黃金時代的到來,會誕生一批產業網際網路龍頭,實現產業升級,各細分行業的世界級領先公司將陸續在中國崛起。
慧聰網CEO孫毅表示,產業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以產業+網際網路的方式,解決企業潛在的痛癢問題,作為產業網際網路先行者,外部的企業主可以通過慧聰提供的基礎服務、增量工具、提效工具等拓展數位化網絡營銷通路,以智能+人工的撮合方式,讓生意更高效。
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會長、中科金財董事長朱燁東表示,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有數位化轉型、穩步推進數據融合安全應用、持續強化金融風險技防能力、科技驅動支付發展增速、金融科技技術迭代升級共五大趨勢。同時朱燁東先生也分享了區塊鏈方面的國家戰略、區塊鏈「新基建」、賦能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網際網路新技術融合、生態體系建設等六大發展趨勢。
中國會產生十萬億市值的偉大公司
上海棉聯CEO 龔文龍表示,如今消費網際網路增長紅利逐漸消失,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已成為新經濟增長點。未來十年,是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黃金十年,將通過打造平臺服務、科技驅動、數據支撐三大發展引擎,積極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發展大機遇攜手產業升級與全球化深度融合。
經濟學者、格隆匯創始人格隆博士表示,做投資,長期主義者從來都擁有比機會主義者近乎碾壓的勝率,靠對商業模式的信仰下注。過去幾十年,在全球市值前10的企業中,此前美國是一枝獨秀,近10年來則出現了2個中國企業的身影,均在網際網路領域。未來中國一定會產生一批十萬億市值級別的偉大公司。
會上先後舉辦了5個籤約儀式,分別是:中模國際與申萬宏源籤約儀式;鼎暉投資增資入股中模國際籤約儀式;中科金財與慧聰集團 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復星集團戰略投資慧聰集團旗下兆信股份籤約儀式;新加坡星邁黎亞集團、慧聰集團、拿貨商城、東南亞商貿城的合作籤約儀式。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幸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楊耀燁 通訊員 付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吳一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