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天才與冷血

2020-12-09 蓋世汽車資訊

以用戶生命做階梯,特斯拉在擴大與競爭對手在前沿技術方面的優勢

由於部分Model 3車輛控制器硬體代碼與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上標註不一致,國產特斯拉迎來第一次信任危機,並幸運地擁有了兩個名字——「減配門」、「晶片門」。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其推特上回應稱:「那些抱怨的人實際上並沒有選裝FSD功能,如果選裝了FSD功能,特斯拉會為他們免費升級為HW3.0晶片。」

同以往每一次重大事故和公關危機一樣,馬斯克從來不會道歉認錯,只會發起攻擊,攻擊記者,攻擊新聞機構,這次是攻擊抱怨的車主。

這些都不足以對特斯拉造成影響。一周後,特斯拉迎來又一個裡程碑——市值超過波音公司,成為美國最有價值工業公司。

改變世界者不拘小節。

特斯拉常常被譽為汽車界的iPhone。這家誕生於2003年的公司最開始給人的印象是它開創了以電池為動力的汽車類型。再後來人們發現它對汽車的改變不僅是動力來源,還有更深層次的,讓汽車變得智能,包括自動駕駛。

「傳統汽車公司」、「傳統汽車業」這些新詞彙在特斯拉初露鋒芒以後誕生出來,指的是特斯拉及其模仿者之外的公司和行業。

這些顛覆者氣質一半來自特斯拉的產品,一半來自CEO馬斯克。28歲創辦網絡支付工具PayPal,31歲創辦太空探索公司SpaceX,32歲入主特斯拉,40歲宣布打造新一代交通工具超級高鐵Hyperloop,「矽谷鋼鐵俠」一直在改變世界。

正如雷軍評價:「和馬斯克比起來,我們幹的好像都是別人能幹的事情,但他幹的別人想都想不到。」

馬斯克的天才是公認的,他屬於那種從小就異於常人的人,鶴立雞群,他們思維方式不同於常人,他們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問題,找到極具洞見的創意。這些人就是為改變世界而生的。

還有超越常人的勤奮,馬斯克每周工作80到120小時,曾經連續3、4天住在工廠。

以及永不放棄的強大神經。一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次次把公司從懸崖邊拽回。高強度工作和壓力下只能靠安眠藥入睡、在直播鏡頭前抽大麻、採訪中飆淚都能讓人感受到他經受的折磨。

我們當然深知特斯拉對汽車業帶來的影響、指明的方向,它也的確在改變世界。但我不會把特斯拉列入偉大公司的行列,因為這個公司的價值觀。

特斯拉的價值觀顯然是由馬斯克的價值觀決定的。這位鋼鐵俠身上除了異於常人的天才、勤奮和堅韌,也有著俯視凡人、藐視凡人的心態。這些天才怪咖自負改變世界的使命,醉心於技術進步,卻對其過程中人的命運毫不關心。

馬斯克對特斯拉事故致死的車主從未有過歉意、哀傷和反思,有的只是對媒體「總有刁民想害朕」的激烈攻擊。

特斯拉將不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直接應用在量產車上,並在前期高調和誇張宣傳其自動駕駛性能,把車主作為小白鼠驗證性能、收集數據。這麼做的結果是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遠遠領先於一輪一輪做測試的其他汽車廠商和科技公司,代價是一條條鮮活的車主生命。

在特斯拉和馬斯克眼裡,用戶只是幫助他們促進技術進步的階梯,為他們的宏偉藍圖提供金錢和數據。

同樣的,馬斯克執著於把人類送上火星的技術,卻對地球上開特斯拉而死的人漠不關心。在這些戰略家眼裡,重要的是人類群體,個體只是數字。

日本導演北野武說過「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這樣一件事,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發生了兩萬次。」這是人文主義者對生命的態度,但在馬斯克這裡,死了一個人這件事也許就是一個自動駕駛系統的漏洞被暴露、一個技術缺陷將被完善。

這就很好理解為什麼他能說出「冠狀病毒恐慌是愚蠢的」「每年大約有3.6萬人死於汽車事故,而今年迄今為止,疫情的死亡人數僅為36人。」那些話。

如果把死亡僅僅作為數字來分析,人會更加理性和冷靜,或者說冷酷和冷血。

用數字推動技術進步這件事上,艾隆·馬斯克一直是箇中好手。

一塊玻璃板

馬斯克的價值觀不會讓我們否認特斯拉對汽車業帶來的衝擊和革命。客觀地說,拿iPhone比喻特斯拉恰如其分,一個新的汽車時代正在被特斯拉開啟。

源於馬斯克的天才與偏執,特斯拉與傳統汽車的不同之處不僅在電動和智能上,它把汽車身上能改的、不能改的幾乎改了個遍。

以車頂為例,傳統汽車是清一色的鋼板車頂加前後風擋玻璃,區別只是有沒有天窗、天窗大小。從2016年開始,特斯拉提供全玻璃車頂,而且車頂結構從三片玻璃很快進化成兩片玻璃、一片玻璃。

這是之前沒人嘗試過的事。傳統汽車車頂玻璃面積最大的是歐寶亞特GTC,從風擋延伸到接近B柱。

全玻璃車頂能為車內乘客帶來驚豔的體驗感受,但特斯拉用玻璃車頂不僅僅為了提供不一樣的體驗。同樣在2016年,公司成立「Tesla Glass」計劃,專注於玻璃材料技術研發。

外界普遍推測,Tesla Glass研發的玻璃將運用於特斯拉汽車和SolarCity公司的玻璃屋頂,目標是太陽能發電。

2019年10月,特斯拉公布了一項「用於屏幕顏色匹配的全息裝飾玻璃」專利,這款無邊框全息玻璃顯示屏可以「減少或消除系統顯示部分和非顯示部分之間邊界的可見性」。特斯拉將會把新專利的無邊框顯示屏搭載於自家車型上,除中控屏幕之外還能應用於車輛的其他設備。

2020年1月,媒體又曝光了特斯拉另一項玻璃技術專利「汽車穿孔隔熱玻璃結構」,能夠更好地降低車內噪音、控制車內溫度,同時提高車輛的能量使用效率。

3月,特斯拉又公開一項玻璃技術專利,為了提升強度和功能,含有多種材料製成的堆疊夾層的玻璃結構。這項專利可以提升玻璃結構的設計和製造,增加整體結構強度,同時提升裝飾的靈活性和功能設計。

還有與汽車玻璃相關的其他技術,例如2019年11月曝光的專利「脈衝雷射清洗車玻璃製品和光伏發電組件上的汙漬」,主要功能是用雷射清洗汽車玻璃來代替雨刮。

從全玻璃車頂到沒有雨刮的汽車,這就是短短3年多時間,特斯拉圍繞一塊玻璃呈現出的技術革命,未來可能還會用這塊玻璃發電為車輛提供能量。

領先豐田6年?

特斯拉最驚人之處是它的學習、成長、迭代速度。

從初代Model S開始,特斯拉每款產品都被各大機構和媒體拆解研究過,業界的反應從「沒覺得有什麼不同」到「我們做不到」。

2019年秋天,日本經濟新聞聯合高校技術專家拆解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並在12月發布研究報告。此前的8月6日開始,他們還拆解過一輛特斯拉Model S。

2020年2月特斯拉股票迎來一波瘋漲,Model 3拆解事件被日本媒體再次提及,並在2月20日左右開始被中文媒體廣泛引用。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豐田工程師表示特斯拉從技術上領先了6年,『我們做不到』。」

領先6年主要指的是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日經稱「業內普遍認為,以中央處理器為核心的集中式電子架構的商業化應用要到2025年之後。而特斯拉於2019年春季已推出全自動駕駛計算平臺HW3.0,它已經領先其他企業超過6年。」

一位行業人士稱他私下詢問過國內網際網路出身的某造車新勢力創始人,他們的產品與特斯拉差距多大,得到的回答是3年。

如果屬實,意味著從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發展階段來看,特斯拉領先國內先進造車新勢力一代,領先傳統汽車冠軍企業兩代。

這裡的「代」劃分標準來自2017年博世公布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戰略圖,博世將其分為三大階段: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域集中電子電氣架構、集中式電氣電氣架構。目前傳統汽車公司基本都處於第一階段,部分造車新勢力處於第二階段,特斯拉Model 3處於第三階段。博世戰略圖中的三大階段還可以細分為六個細分階段。

特斯拉的進步之快,Model S和Model 3的電子電氣架構都不屬於同代產品。Model S由動力域、車身域、娛樂域等域控制器構成,屬於分散式控制和集中式控制的中間狀態。而Model 3隻剩下中央計算模塊(CCM)、左車身控制模塊(BCMLH)和右車身控制模塊(BCMRH)三大控制模塊和少量ECU組成,已經實現車載電腦和區域導向架構的集中式控制。

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是隨著汽車功能變化而變的。當汽車上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控制各個功能模塊的ECU也越來越多,1986年,博世首創CAN總線方式連接整車ECU,解決數據傳輸問題。

2007年德爾福首創 E/E 架構的概念,對發動機系統、車窗控制、車載娛樂系統等一切需要電力控制的軟硬體進行系統設計和不斷優化,解決汽車電子的通信和效率問題。這就是傳統汽車業沿用至今的電子電氣架構。

汽車網聯化、智能化、自動駕駛、OTA等趨勢讓整車數據處理、數據傳輸指數級增長,傳統電子電氣架構的算力和傳輸都無法滿足要求,這就是電子電氣架構迭代的原因。

特斯拉Model 3的架構上已經實現了乙太網傳輸。一組可以直觀顯示特斯拉電子電氣架構進化的數據是:Model S、Model 3、Model Y的整車線束長度分別為3公裡、1.5公裡、100米。

以上是從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方面說明特斯拉與傳統汽車的差別。另一家以軟體為強項的造車新勢力技術副總裁認為,若從軟體定義硬體的角度對比,特斯拉領先日本企業就不止6年了,7年、8年都是有的。

他告訴汽車商業評論,未來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以軟體化而不是器件化降低成本,以減少單元降低複雜度、軟體解決硬體兼容實現高可靠性,以集中算力並支持生命周期擴展性實現強算力,以軟體帶來的無限可能實現高度可編程。

在傳統汽車向新汽車切換的路上,特斯拉一路領先。

漠視生命

有評論說,特斯拉的OTA技術仿佛讓汽車從冷冰冰的機器變成了能成長的生命體。

諷刺的是,公司CEO馬斯克在幾十次公司重大事件中的表態,尤其在面對那些因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而死的事故時,無一不像一臺冷冰冰的機器。

我們沒能查找到迄今為止有多少車主在特斯拉事故中喪生,國內某自媒體在今年年初一篇報導中曾提及「一項海外數據顯示:在2019年有50多人死於涉及特斯拉汽車的交通事故中」,因沒有找到數據來源印證,不足以採信。

但在媒體廣泛報導的幾次惡性事故中,馬斯克從未對這些因自己產品失去生命的人表達過絲毫歉意、悲憫和反思,幾乎每次都是對媒體報導的激烈反擊。

「如果你們那麼重視車禍死亡事件對股價的重大意義,為什麼不去寫寫其他汽車品牌發生的每年致死超過100萬人的車禍?」這是最標準的、馬斯克式的特斯拉車禍反應——永遠不談車禍本身、永遠不談自身是否存在問題,永遠像一個小偷質問警察「別人也在偷東西你為什麼非抓我?」

讓人悲傷的是,這些死亡事故原本都有可能避免。他們幾乎都死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的過分自信,而這分自信很多來自特斯拉的過度宣傳。

特斯拉車禍致死第一案發生在中國。2016年1月20日,車主高雅寧駕駛特斯拉轎車行駛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公路時,因未能及時躲避前方的道路清掃車而發生追尾,不幸身亡。央視報導稱,23歲的高姓車主在部隊從事司機工作,並有上萬公裡的安全行駛記錄。2018年2月,在大量證據面前特斯拉終於承認車輛在案發時處於自行駕駛狀態。

2016年5月7日,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的前隊員約書亞·布朗(Joshua Brown)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在佛羅裡達州威利斯頓附近與一輛卡車相撞,不幸喪生。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車主的手長時間離開方向盤,即便多次發出警告,全程37分鐘也僅有25秒手握方向盤。

2018年3月23日,38歲的蘋果軟體工程師黃偉倫(WalterHuang)駕駛特斯拉ModelX在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發生嚴重車禍,因搶救無效死亡。事故調查結果顯示,黃偉倫當時正一邊開啟特斯拉Autopilot自動駕駛輔助,一邊玩手機。

……

在這些已調查完畢、具有法律效力、被權威媒體廣泛報導的事故中,車主將車交給自動駕駛系統駕駛的佔比極高。至少原因之一是,特斯拉曾經以多種方式過度宣傳自己的自動駕駛功能,誤導消費者。

慘案發生後,有時特斯拉會做點什麼以避免類似事件。例如中國車禍致死案後的2016年8月16日,特斯拉中文官網將「自動駕駛」一詞變為「自動輔助駕駛」,公司要求銷售人員嚴格將這一系統表述為駕駛輔助系統。車載系統升級後也將「Autopilot」的中文翻譯從「自動駕駛」改為「自動輔助駕駛」, 新系統不再放任駕駛者將雙手離開方向盤,當系統檢測不到雙手施加在方向盤上的阻力時,會向駕駛者發出警示。

但有時候特斯拉對監管機構的要求無動於衷。美國首起命案發生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就向包括特斯拉在內搭載駕駛輔助系統的車企發出警告,要求為其輔助系統加入更多限制功能,以防一些粗心大意的駕駛員誤用該系統。

大眾、日產、寶馬等五家傳統車企均在90天內向NTSB提交了輔助系統的運作原理,以及系統確保駕駛員使用安全的說明。但只有一家車企例外,那就是特斯拉。NTSB主席在一次採訪中說:「至今長達881天(約兩年半)來,特斯拉從未對NTSB的警告作出正式回復,僅僅是在黃偉倫遇難後,於2018年6月的一次OTA升級中增加了方向盤脫手報警的頻率。」

技術的代價

一條條車主的生命推動著特斯拉自動駕駛一點點進步。

例如美國首樁命案後的2016年9月11日,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對半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進行升級,加入新的限制和優化,將改變以攝像頭為主,雷達輔助的現狀,轉而升級使用雷達探測,來收集信息控制車輛啟動制動。

開始時並不是所有特斯拉人有著相同的價值觀,但到後來,與馬斯克想法不同人只能離開。

《華爾街日報》2016年7月曾報導稱,當馬斯克在2015年秋天宣布特斯拉汽車將具備「全面自動駕駛」的能力時,當時還在開發自動駕駛功能組合(Autopilot)的工程師並不認為這套系統已經可以安全控制一輛汽車了,甚至曾引發雙方的衝突。

導致這個衝突的一大原因是馬斯克為Autopilot所選擇的營銷方式。被Autopilot稱作一種「完整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這句話多次出現在了特斯拉的網站上,特別是在新車預定流程當中。這導致多名重要員工的離去,當中就包括Autopilot團隊去年的負責人Sterling Anderson。此人離職後,被特斯拉以違約、挖角和竊取Autopilot資料而告上法庭,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

種種跡象表明,馬斯克一直在極力突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鼓勵車主使用。通過搜集這些車輛的行駛數據,公司再不斷完善自動駕駛技術——這形成了一個美妙的閉環。

問題在於Autopilot還遠未達到能夠安全自動駕駛的程度,有人因此殞命是板上釘釘的事,只是多少的問題。

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拿未成熟的自動駕駛技術讓車主在馬路上做實驗來完善技術,那就是特斯拉。

其他公司怎麼做的?沒完沒了的場地測試、實路測試、規定範圍內的試運營。

谷歌旗下的Waymo從2009年開始測試自動駕駛技術,到2019年中模擬自動駕駛測試總裡程達到100億英裡(約合160億公裡),其中光2019年累計實路測試總裡程就超過了2000萬公裡,十餘年耗費規模不敢想像。

所有汽車公司和科技公司每年砸出海量資金在全世界測試,大概在馬斯克眼裡這些公司的決策者都是蠢材。

3月10日特斯拉第100萬輛汽車下線,意味著每天可能有幾十萬輛特斯拉奔跑在真實道路上,每輛車搜集的數據都在為特斯拉完善自動駕駛服務,這樣的數量和效率,是實路測試永遠無法追趕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兩種模式的區別是:一方的代價是無底洞的金錢投入、時間投入、人員投入,另一方的代價是一些生命。

馬斯克說過「我們知道,總的來說,我們的系統能夠拯救生命」。他說的是最終的結果,為了實現那個結果,特斯拉的方式是犧牲一些小白鼠。

在這些戰略家眼裡,重要的是人類群體,是技術進步,個體只是數字,或者說數據。

甚至擴大來想,馬斯克熱衷於把人類送上火星,在他超前的大腦中是否已經放棄了把地球作為我們唯一的家園?

科幻電影中,變態科學家和技術怪咖為了實現心目中的宏偉目標不惜以普通人生命為代價的橋段很常見,或許我們會在現實中看到這些故事的發生。

馬斯克是正義的鋼鐵俠還是蜘蛛俠中的反派綠魔?

天才和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相關焦點

  • 川普:馬斯克就像是愛迪生 是最偉大天才之一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周三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全世界的「偉大天才」之一,並將其比作託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
  • 川普表示他對波音非常失望 稱讚馬斯克是個天才
    北京時間1月22日消息,川普表示,他對波音公司感到失望並讚揚了特斯拉公司,該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被川普譽為「我們偉大的天才之一」。波音公司周二表示,其737 Max要到年中才能獲準恢復飛行。川普還驚嘆於馬斯克的火箭公司SpaceX的成功。「順便說一句,他也擅長火箭,」他這樣評價馬斯克。「我很擔心他,因為他是我們偉大的天才之一,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天才,」川普說。「你知道,我們必須保護託馬斯-愛迪生,我們必須保護所有這些最初發明燈泡、輪子和所有這些東西的人。」
  • 松下CEO評價馬斯克:過度樂觀的天才 一般人別學他
    松下執行長津賀一宏在一個活動上表示:「我相信只有天才才能把握大視野,我認識的一個天才就是埃隆·馬斯克。」津賀一宏在活動中說,「馬斯克持有過度的樂觀,他這樣的天才可以忽略那些不方便的事情,直接奔向自己的願景,與這一願景相比,大多數事情並不重要。」
  • 大戰拼多多的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有悲催的時候
    …1…大家都說,這個人智商高,天才。但我覺得他其實很二。在公司挑員工的錯,在家裡挑老婆錯,毫不留情,沒完沒了。一旦你效率跟不上要求,就請你捲鋪蓋走人。冷血,無情,鐵手。要命。然而,馬斯克開創了一個偉大的商業帝國、一個嶄新的科技商業時代。他做汽車改變了汽車行業,做火箭顛覆了航天產業,近些年,還在研發超級隧道、膠囊列車以及腦機接口。
  • 比爾蓋茨否認馬斯克是新賈伯斯:別混為一談
    IT之家9月19日消息 據老闆聯播,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近日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被問及「馬斯克是否算是新一代賈伯斯」時表示,馬斯克是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工程師,而賈伯斯是在設計、挑選人才和營銷方面的天才,不會把兩人混為一談。
  • 美媒文章:「瘋狂」馬斯克
    天才人設的坍塌對馬斯克及其過往30年職業生涯稍加留意的人,都會敏銳地意識到,這位49歲的企業家、汽車製造商和火箭科學家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有能力的執行長(CEO)之一,他不僅在改變世界當我與十幾個了解他的人交談時,不管是私下還是採訪,不管他們是愛他還是恨他,大多數人都說馬斯克是一個真正的天才。一個人說:「我在矽谷工作個遍,這裡有些世界上頂尖聰明的人,我認為只有一個人是真正的天才,他遠遠超過這地方最聰明的傢伙,他就是埃隆。」然而,在過去一年裡,這個在50歲之前就取得如此成就的人似乎飽受煎熬。就像有些東西一直在噬咬他,有時,他似乎處在瘋狂的邊緣。
  • 天才,瘋子,夢想家,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下)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馬斯克對未來的構想。構想1「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是馬斯克為了防止人工智慧顛覆人類成立的。 腦機接口是指在人腦和動物腦與外部設備間創建的直連通路。「腦」泛指腦或神經系統,「機」泛指任何處理或計算的設備。
  • 馬斯克是新一代賈伯斯?比爾蓋茨聽完就笑了
    科技行業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因為有些行業是研究過去,大多數的行業是專注於當下,而科技卻眺望著未來,因此科技領域的先驅可以說算得上是人類先驅,而科技天才這個稱號在好多年前,人們一直都給了賈伯斯,喬掌門死後,最近有人想把它給馬斯克。馬斯克是新一代賈伯斯嗎?
  • 本周人物 | 特斯拉CEO馬斯克_易車網
    這也許就是馬斯克的個人魅力。試想如果放在一家中國上市車企掌門人身上,他可能會被投資者的唾沫星子淹死,視為「大逆不道」。可顯然,馬斯克志不在此,在開啟新一輪融資50億美元後,馬斯克將加快他治下「特斯拉王朝」的建設速度。過去10年,馬斯克不管特斯拉高峰還是低谷,竟沒有從公司拿過一美分工資。
  • 埃隆 馬斯克為什麼這麼牛?
    埃隆.馬斯克,作為最新崛起的偶像型富豪,他確實很厲害。今天,咱們就說說馬斯克的特質吧。志向遠大馬斯克的終極理想是夢想著能為人類開闢第二個地球:火星,並一步一步地向其理想靠近。馬斯克接受哽咽採訪馬斯克的火星計劃要實現,首先需要火箭,於是他去了俄羅斯,結果發現俄羅斯的火箭太貴。於是便回國,想著自己造火箭,自己造火箭如何實現呢?
  • 馬斯克健康或有隱患 特斯拉董事會讓他養精蓄銳
    據《紐約時報》採訪馬斯克的文章稱,馬斯克在哥哥的婚禮開始前兩個小時匆匆到達現場,婚禮結束後立即又回到了特斯拉工廠。馬斯克自己也哀嘆,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享受這樣重要的時刻。   這樣的描述符合馬斯克在特斯拉的角色。在特斯拉,他是聯合創始人,是CEO,也是最大的股東。
  • 馬斯克背後的女人、女友和女孩
    馬斯克又在中國點了一把火,燃點聚焦在「換芯門」。中國人大概想不到,前腳喊著感謝中國讓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的馬斯克,後腳就在推特發文稱「中國人莫名其妙」。按照正常人的腦迴路思考,這也並不是什么正常的行為邏輯。但有意思的是,事情發生在馬斯克身上,倒也顯得「司空見慣」。
  • 不是誰能做億萬富翁媽媽,72歲馬斯克模特老媽,兒子眼裡最美女人
    伊隆.馬斯克的老媽梅耶.馬斯克(Maye Musk)顯然不能被歸在這一類裡。一頭白髮的時尚酷炫老媽,在馬斯克沒有登陸火星前,顯然是他心中地球上最完美最拿得出手的女人。馬斯克的天才中不包括會講話,他的老媽才是那個真正的公關高手。
  • 過去十五天,馬斯克的自由、勇敢與傲慢
    對於一路狂奔了 17 年,正準備好好收割電動汽車市場的馬斯克來說,這簡直是晴天霹靂。 無奈灣區政令不可違,馬斯克象徵性抵抗了一番之後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反正全美所有車企的工廠都停了,大不了比慘唄——但進入 5 月份之後,馬斯克發現事情有點不對頭。
  • 為何成為馬斯克精神支柱!
    今日話題提到全球最偉大發明家,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愛迪生,而是他的死對頭特斯拉,因為這個創造20世紀男人,至今仍是矽谷鋼鐵俠馬斯克精神支柱,這到底是為什麼;1、全球最偉大發明家?據公開資料顯示,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發明家,擁有超過2000項發明,其中留聲機、電燈、電力系統和有聲電影,大大豐富和改善了人類文明生活,其那句「天才是1%靈感加99%汗水」,更是走進了中國不少中小學,成為激勵青少年努力學習的經典名言(本文屬於原創,三毛看車首發,轉載請註明);2、他是愛迪生死對頭?
  • 世界首富馬斯克和他的「第一性原理」
    而一旦馬斯克的夢想成真,大家就都擁有了讀取對方腦中思想的能力,細思極恐。然而,在接受採訪時,Neuralink總裁馬克斯·霍達克(Max Hodak)說,馬斯克對整個過程花了多長時間不滿意。「不滿意」,似乎是馬斯克的常態了。儘管SpaceX公司的飛船進展已經前所未有的快了,但還是達不到馬斯克的要求。「我們花了18年時間準備第一批人進入軌道。
  • 馬斯克和馬斯克的女人們
    還不到50歲的馬斯克,身家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這是普通人幾輩子都賺不到的錢。要知道馬斯克的成功與忘我的工作分不開,他每周工作接近120小時,連續3、4天都只能待在工廠車間。高強度工作和壓力之下,馬斯克往往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
  • 馬斯克拯救地球?憑什麼?
    資產可能是馬斯克最不屑於炫耀的東西。馬斯克自21歲就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1.65億美元後,馬不停蹄,在四個不同的領域跨界折騰,軟體、能源、交通以及航天航空,天上地上,全面開花。 這些年一路如過山車般起伏跌宕的創業經歷,哪一點拿出來都研習。
  • 馬斯克的失敗婚姻,第一段因為超強控制欲,第二段令人惋惜
    他的前妻回憶說,馬斯克是一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對她的態度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而且控制欲極強。在婚禮上,馬斯克就宣布「我是這段關係的主宰者」,甚至連頭髮顏色都要管,必須染成他喜歡的金黃色。在八年之後,兩人終於協議離婚。馬斯克有五個孩子,全部是通過人工授精完成的。
  • 「雙面」馬斯克:騙子、割韭菜、大忽悠的中國撈金盛宴!
    馬斯克被中國人捧上了神壇。 但吹捧造神的背後,卻很少有人去追究馬斯克曾經「貶低中國」和與川普一唱一和助力貿易戰開打的事實: 2011年,特斯拉還沒進入中國,馬斯克曾寫過一篇《為什麼美國創新可以碾壓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