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想拿獎學金的學生不是好學生,要知道大學獎學金除了金額不菲以外,它還是你寫在簡歷上的榮譽。而且大學獎學金種類很多,每個大一新生都可以了解一下,因為在大學想實現經濟獨立並不是一件難事。
1.國家獎學金:本專科生每人8000元/年,
2.國家勵志獎學金:本專科生每人5000元/年;
3.校級獎學金:通常有一等、二等及三等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單項獎學金等;
關於這一點,同學們可以參考所在學校的《學生手冊》,畢竟每個學校的情況不同,想拿獎學金的大一新生可以看看裡面的評選細則是由哪些模板組成,或者哪些活動可以加分等。
要想拿到獎學金,除了努力學習,還要注意這四點:
各學科成績優異在各大高校都是獲得獎學金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一個重要的篩選條件,如果你的成績沒有達到一定的績點,就沒有機會參與獎學金評選。
績點是國內大部分高校採用評估學習成績的方法,計算方法是:績點=分數/10-5。還有就是千萬、千萬不能掛科,不要相信什麼「大學不掛科是不完整」的話,只要你有一科掛掉,哪怕其他科目分數再高,都註定與獎學金無緣。
大學校園裡的活動和比賽可以說是種類繁多,大一新生們可以留心觀察一下,多參加一些比賽不僅可以增加你們的見識,還能為自己獲得相應的學分。
所得學分的多少與你的獲獎證書含金量有關,大學校園活動級別依次排列是:學院、學校、省、全國、國際,而且名次(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越靠前,所加學分就會越多。對於省市和國家級別的大賽,強烈建議大一新生多多參加,不僅可以開闊眼界,還能對拿獎學金有很大輔助作用。
大一的時候,不少新生參加各種社團和學生會的競選,可是到了大二的時候,留任的人並不多,當大二晉級幹部成功,就會成為你綜合測評的加分項。如果你想入黨或者評獎學金的話,就要接受全班同學的思政評分,而班委和院幹事自然在這點上佔有很大優勢,畢竟你平時為同學們服務,大家都是看在眼裡的。況且,有一定任期的話是可以加學分的。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大學學習主要靠的是自律,除了課內學習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好課餘時間,多考、多拿一些職業證書。不僅可以證明自己,為畢業後找工作鋪路,還能在學校的綜合測評上加分。一部分高校這項學分的加分是考一個證的話,可以加「1-3分」左右。而大學可以考的證有: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人力資源師、教師資格證等等。
總之,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好學習成績和課外活動之間的關係。成績在大學是佔主導地位的,需要同學們多花點時間在上面,然後再充分利用課餘時間,多參加自己喜歡、擅長的比賽。
你認為還有哪些「技能」可以幫助拿到獎學金?
歡迎學長學姐們補充、分享你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