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朵玉嬌
1月9日下午,雪後初晴,風塵僕僕的記者,剛趕到座落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民安街道辦事處三灣塘村的「湘西羅大樹腎康民族醫醫院」。71歲的土家老漢羅大樹,便在醫院的院壩上,沐浴著暖陽,講起了他學醫、行醫,直到開醫院的故事。
羅大樹13歲時,母親患了眼疾,用西醫治療了一個月後,病情有了好轉,但沒有得到根治。原本正在讀小學5年級的羅大樹,便請假在家服侍母親。後經親人介紹,羅大樹步行10多公裡,去相鄰的湖北省來鳳縣中醫院,去請一位耳朵很背的老中醫開方、抓藥。
老中醫問清病情並開了藥方後,叫羅大樹先抓3付,病情變化後,再來開方、抓藥。
少不更事、且一心只想母親的眼病儘快治好的羅大樹,看到每付藥只要一角八,便用帶來的2塊錢,抓了8付。
熬藥、餵藥……,在羅大樹的精心伺候下,8付藥吃完,母親的眼疾也就奇蹟般地完全好了。
一病、一治,這個過程,讓羅大樹得到了一個啟發——行醫不僅可以治病救人,還可以討生活。學習中醫的念頭,由此萌發。後來偶然一次,羅大樹在書店看到一本《農村醫生手冊》,想買,但沒錢;積攢了幾個星期後,羅大樹終於將這本書買了回來。
初次接觸書中的中醫知識,混沌不懂。
因家貧,初中只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回家務農。16歲時,少年初長成,開始外出給生產隊抓副業。
19歲時,他已當上騾馬隊隊長,他與幾名隊員一起,趕著騾馬來往於龍山和來鳳縣之間,運輸著各種物資。
無巧不成書。1966年秋天的一天,從來鳳城邊返回龍山時,看到路邊一位撿糞時餓暈的老人,羅大樹與隊員們一起救了他。
被救老人叫劉伯承,來鳳縣人,土家族,曾留學日本,精通中醫和西醫,曾是國民黨的軍醫,解放後在恩施衛校任教。文化大革命暴發後,被打回老家來鳳縣,接受勞動改造。
幾次交往後,劉醫生發現羅大樹不僅善良勤奮,還很聰明,就問他想不想學醫。羅大樹當然回答想學。劉醫生就拿出《雷公炮製藥性賦》一書,要求他一個月內背完。羅大樹怕劉醫生反悔,28天就背完了。後來在劉醫生的指導下,他熟讀了《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等中醫的書籍,劉醫生還將自己的土家醫藥秘法傳授於他。
1971年,羅大樹當上了大隊赤腳醫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將西醫診斷和中醫治療相結合,探索出「土家醫藥羅氏腎病療法」。
2016年4月,湘西自治州衛計委對土家醫和苗醫進行了考試考核後,發放了第一批民族醫行醫資格證,羅大樹就是其中之一。得到行醫資格後,許多患者都希望他能開辦一家醫院,並進入醫療保險促銷範圍,可以讓更多的患者減輕經濟負擔。2017年10月,在羅大樹老家的原址上,五層樓高的「湘西羅大樹腎康民族醫醫院」正式建成並投入使用。
1月10日上午,記者又來到了位於龍山縣縣城朝陽路五愛社區的湘西羅大樹腎康民族醫醫院門診部,見到了正在上班的羅大樹的第三代傳承人田志遠。田志遠告訴記者,他19歲時,得了腎病綜合症,在外面許多大醫院求醫3年,無法根治。
機緣巧合,他知道了羅大樹醫生可以治療此病。7個月的時間,田志遠痊癒了。田志遠幸福滿臉地告訴記者,他已經結婚生子,且已跟隨羅醫生學習了5年了。
羅大樹的第四代傳承人劉松茂,年僅19歲。在其16歲時,得了腎病綜合症。與田志遠一樣,治好病後,也當上了羅醫生的徒弟,現已學習兩年。
有趣的是,記者「考」劉松茂時,他便當著眾人的面,背起了《雷公炮製藥性賦》的一段,惹得眾人大笑。
笑聲蕩漾在門診部、蕩漾在五愛社區。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朵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