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真如寺方丈妙靈長老:佛教文化品位與住持正法

2020-12-12 佛教在線

跨越世紀門檻,中國佛教的年輪裡,是低回蒼老的哀鳴,還是激蕩青春的高歌?我們現在必須從瞑想中驚醒,撫鍵弄弦,引吭邁步了。

誰來領土持正法?這是目前教內外普遍關注的大問題。然而,縱使你所見迭出,歸根結底要有切實的行動,而關鍵又在於教內領袖人物們能從善如流,不是搶殘守缺,甚至抗拒,只有設身處地的體會,才可能讓我們共達妙境。為此,筆者於1998年12月22日拜訪了上海真如寺方丈妙靈法師。

妙靈法師生於1928年,江蘇東臺人。15歲時,依止東臺長生庵性仁法師(現年84歲,在新加坡法施林出家。1945年,考入上海佛學院。後四方參學。「文革」中回鄉務農,1982年,開始擔任上海佛學院教務長,現任副院長、上海市佛協副會長、市政協會員等職。1992年,被推舉為真如寺方丈。專研《華嚴經》,善講《俱含論》,對天台宗、法相宗也有系統的修學。法師耿直爽朗,在談筆風聲中,開始了我們自由的交談。

記者:佛教用緣起論來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強調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從而悟達涅槃?涅槃寂靜的智慧境界。佛教本身也自然遵循著這種無我,無常的發展規律,而且,佛教正是敢於通動地適應不斷變革的時代,才日臻完善,發展壯大的。您如何看待佛教的發展、變化的?。

妙靈長老:佛教二千多年來,隨著現實社會而不斷演變。中國佛教已不是印度佛教的原始形態。印度佛教與印度當時的社會文化,自然環境等因緣有關,中國佛教與中國不同的社會人文和自然環境有關。佛教產生在印度,但發展在中國。部派佛教時期,南傳與北傳的都有上座部的大眾部,但南傳的主張保留原始佛教風味,北傳的就較為開放,自由。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到儒學、老莊精神影響,適應了中國文化背景,才生根、發展,從而使中國佛教成為大乘佛教的基地。社會在變化,佛教不得不變化、發展,比如,佛教僧團生活形式,在印度流行苦行、託缽乞食,但在中國就行不通。唐代一行禪師提倡苦行和託缽乞食,但最終失敗。中國佛教曾發展莊園經濟,倡導農禪,適應中國的國情,不適應社會的需求,就不得不改變。當然,佛教的根本精神不能變,也沒有變。

記者:那麼,佛教的根本精神是什麼呢?或者說,我們信仰佛教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佛教號稱八萬四千法門,這是概數,應機說法應病予藥是佛教度化眾生的手段,所以,法門無邊。現在說來,即實事求是。這表明了佛教慈悲博愛的情懷。但是,佛教並不是只限於滿足平庸的人生需求,而最終是引導人們富有崇高的人生智慧,所謂涅槃。然外行人卻把涅槃、圓寂等理念視為「死了以後的事」,灰身滅智,誤解佛教是消極悲觀的宗教。其實,佛教分出有餘、無餘、無住涅槃,把積極入世度化眾生而圓融無礙的無住涅槃,這種體現終極真理的大智慧,當作所有佛教徒的最高理想。三世因果也好,六道輪迴也罷,將生命分化出不同境界,實質是用因果報應的倫理之劍,斬斷邪惡,共鑄「今生」,是「二元論」,所以,近代高僧太虛大師有倡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觀實。」

妙靈長老:我贊同這種看法。佛教本是活潑潑的人生智慧,淨化人心,淨化人間。面向未來,把握現在。《華嚴經》用四法界、六相、十玄來論述宇宙人生的真理,用海印三昧描繪圓融無礙的佛境,層層展開,互融互攝。十玄門中有「十世隔法異成門」,講時空九世歸於眾生一念,相即相入,互具互現。在《入法界品》中,敘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遍訪善知識,尋尋真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這是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一種獻身弘化真理的高貴品質。佛教的精神魅力正緣於此。可惜,當今的中國佛教,淪落為被誣稱為「愚昧、迷信」!

記者:近百年來,佛法原本衰微,而急劇的社會變革和空前的人類劫難,雪上加霜,佛教歷來依事國主,經世致用。佛教遠離社會的主體信仰,除去客觀的社會背景與歷史原因之外,恐怕自身的主體信仰淡化和失落,還是根本的癥結。近些年,中國社會撥亂反正,肯定包括佛教在內的傳統文化對新的倫理道德和思想體系的重建,有著積極的作用。也就是說,社會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良好氣圍,具備了宗教信仰自由的空間。不過,儘管佛教界也作出了相應的努力和積極的貢獻,可表面喧囂掩蓋不住自身建設的薄弱,重複歷史的弊端,令人怒其不淨而慨嘆。您認為當前中國佛教界存在的問題有那些?

妙靈長老: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的形象好壞,關鍵在於信徒,百出家僧團素質和形象的好壞,而集中表現在佛道寺院的建設上。「文革」後,寺院恢復或重建,信徒發展迅速,佛學院不斷增加,呈現一派繁榮景象。這是令人寬慰的。社會在不斷發展,佛教理應水漲船高。但是,在信徒素質、僧團建設、寺廟管理上都存在亟待改除的問題。大致講來,1.缺乏忠實的信仰。出家為吃飯,皈依為發財,沒有理想信念。別說成佛,連如何作人都不談。戒律松馳,道德敗壞。為名為利,不擇手段。2.寺院商業氣太濃。佛寺多處在都市名勝,旅遊文化世所必需。但寺院不是商場,迎來送往,只為收錢。現在不少地方,寺院「公私合營」,純粹成為商業公司,為個人謀利潤。僧人成為點綴,還樂此不疲。經營勢必取代信仰,久而廣之,將從根本上動搖佛教立世之本。3.文化素質太低。要有緊定的信仰必先認識理解佛法,不論出家在家,相應的知識基礎和文化素養必不可少。寺院內不講經說法,只重經懺燒香,悟性再好,世經將疏離佛教或迷信盲從,「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固然不錯,但要引進正門。這就要不煌地進行系統的佛學與文化教育。4.封建家長制嚴重。佛教經歷了漫長的奴隸、封建社會薰染,存在舊時代管理體制,難免的事。佛教寺院雖有系統嚴密的組織管理體制,但主張尊行六和精神,講究民主平等。僧制中半月自檢制,是倡導批評與自我批評,講遵守佛教律儀有必要,但不能流於形式,而忽視信仰內涵。寺院管理要以理服人,不能用粗暴的行政命令〗進行幹預行不通,任人唯親、唯利是圖更不利於僧團健康發展。僧象僧,僧管廟,符合政策規定。僧團領導層不能搞封建君臣制,要任人唯賢,堅持改除師徒相承、子孫相授,更不能動輒打香板、踐踏人權。寺院搞於孫師徒家天下,不合佛制。佛戒上有「師徒不共廟」之制。這不是為佛教事業,而是為了守著權利,假公濟私。總之,寺院要採用社會進步的民主集中制,選賢任能,五湖四海,將那些有堅定信念、德才兼備者選作接班人,住持正法。

記者:法師重點談了當前寺院僧團的管理體制問題,精當熱切,令人感動,太虛大師在提出教理、教制、教產三大改革時,目的就在於整制這種「宗教化了的宗法制度」。這種封建宗法制度桎梏、甚至窒息佛教積極進取的生機活力,勢必將大乘佛教精神局限在「鬼的死的佛教」,而結黨營私,心態扭曲,精神歧變,太虛大師的改革,最後歸於失敗,其關鍵就在於這種宗法集團的強力擠壓。隨後,大師創辦佛學院,力圖從思想與人才的根本上推動,仍歷經坎坷。這與他缺少「根據地」有關係。您多年從事佛學教育,又住持頗有前景的寺院,具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條件。您有什麼具體辦法興利除弊。

妙靈長老:太虛大師苦心孤詣,熱心辦學,培養人才,著作等身,弘揚佛法,影響深遠,應充分肯定。他的失敗歸罪於舊的體制。佛教為適應社會發展不得不變化發展,但我們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否則,不能輕言改革,避免造在睥混亂。要提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趙樸老一再強調佛學教育與人才培養。妙湛法師真心實意,大公無私,為發展佛學教育樹立了楷模。目前,佛學教育沒有統一教材,應學習新加坡有初中高級教材。分級不錯,但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要培養四眾弟子,這是佛教進步的基礎。宗教院校不同於社會大學,但應該借鑑社會辦學的經驗和利用社會力量。要系統地分宗傳授,培養專門研修某一宗派的人才,成就導師祖師。

佛教事業的開展,要以寺院為主體,聯繫廣大群眾,走向社會。出家人要以自已的德才處在導師的地位。因此,必須提高佛教的文化品位,使佛教寺院恢復本來面目,成為傳播優秀文化和社會文明的聖地。首先,如前所述,要破除宗法體制,讓有忠實信仰和德才兼備者管理寺院,競爭上崗。這關鍵在於寺院方丈要樹立美好形象。寺院要長年不斷地講經說法,要有法定的修學制度,絕對禁止僧人外出跑經懺,鬆散頹廢。突出寺院的宗教價值,導化世俗,而不是突出旅遊價值,流於世俗。要利用高尚的宗教文化,淨化人心,淨化社會風尚。要鼓勵支持信徒學習掌握有益的社會文化知識與現代化模能,豐實佛教文化,服務社會人生。要讓佛門內「有僧皆佛印,無客不東坡」。

 

真如寺處於上海市普陀區西北邊角,恢復重建於,92年才正式開放。進入寺內氣息清新。建築最宏大的是二層的講經堂,擺放最多的是宣講佛法及宗教政策的板報欄,懸掛最多的是書畫語錄。《真如寺法師共住規章執行細則》共12條規則中有:5.為了提高文化素養,規定時間的學習要準時參加,認真學習、上課、練習,考試自覺按老師規定辦理。6.星期六晚上,聽法師講經,不得遲到、早退、隨便走動、交頭接耳、竊竊私語。7.堅持每天練寫毛筆字,按時上交,不得以各種藉口不定悄交。」我還了解到,現在常住寺內的法師大多學有專長,比如畢業於貴州藝術學院圖畫系山水專業的通藝法師,無臂書法家張文佑居士,還有德才兼備的成乘法師、弘藏法師等。每周六下午,總有數百人聆聽您宣講《華嚴經》,氣氛熱烈衷心祝願法師蓮臺獅子吼,法筵廣長舌!(文: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所  劉元春)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上海莊嚴寺恢復重建二十周年 心明法師榮膺方丈
    浙江八仙巖萬佛寺方丈常君大和尚授如意(攝影:妙雨)禮請江蘇南京建初寺方丈大初大和尚為心明法師授祖衣;臺灣高雄法興禪寺住持聖雄長老授佛珠;浙江龍泉寺方丈道全大和尚授具,浙江爐峰禪寺方丈淨芳大和尚授缽;上海寧國禪寺方丈平熹大和尚授佛塵
  • 妙淨法師榮膺澳大利亞護國報恩寺方丈之升座慶典
    ——20多年前遠渡萬裡重洋來到澳大利亞的妙淨法師,將佛教從東方古國帶到南半球的異國他鄉,開始了播撒佛法智慧的「春耕」之路。而在20多年後的今天,繼澳洲墨爾本兜率內院、澳洲墨爾本永福禪寺、澳大利亞東方琉璃寺等道場之後,澳大利亞護國報恩寺也迎來了「妙淨法師榮膺方丈之升座慶典「的「收穫時節」!
  • 上海市佛協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德悟長老法體告別儀式舉行
    佛教在線上海訊 2011年7月9日下午2時,上海市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上海靜安寺退居德悟長老法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舉行。當天上海佛教界及市、區有關部門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五百餘位,懷著無盡緬懷之情,在龍華殯儀館大廳為德悟長老送行,向這位德高望重的長老作最後的告別。上海靜安寺方丈慧明法師專程於行腳途中趕回上海參加告別儀式。他在悼詞中深情地緬懷了德悟長老的一生,並對德悟長老生前為佛教和靜安寺所做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介。
  • 湖北黃梅五祖寺正慈法師榮膺方丈升座慶典隆重舉行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授祖衣,中佛協副會長、廣東省佛協會長、光孝寺方丈明生法師授缽,中佛協諮議委員會副主席、江蘇無錫祥符寺方丈無相長老掛念珠,中佛協副會長、山西省佛協會長、五臺山碧山寺方丈妙江法師授寶印,中佛協副會長、江蘇省佛協會長、鎮江江天禪寺方丈心澄法師授拂塵,中佛協副會長、浙江省佛協名譽會長、普陀山普濟寺方丈道慈法師授禪杖,中佛協副會長、江西省佛協會長、
  • 上海真如鎮上,藏著一座元代古剎真如寺
    清鹹豐十年(1860),洋槍隊駐紮真如寺,以為銅佛是金子所鑄,將佛像左手一隻指頭敲下偷走。上海淪陷期間,日本侵略軍要運走銅佛,當時的真如鎮沒有公路,寺門前又是石頭臺階橋,無法搬運,就此作罷。人們說,佛都不願意離開真如。真是古剎,真如寺是一座元代古剎。
  • 普陀山普濟禪寺盛大舉行道慈法師方丈升座法會
    出席法會的佛教界人士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雲南西雙版納總佛寺住持祜巴·龍莊勐長老,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無錫祥符寺方丈無相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湛如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焦山定慧寺方丈心澄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佑民寺方丈純一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
  • 什麼是和尚、法師、阿闍梨、大師、方丈、住持?
    佛教中稱呼很多,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可能見了出家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稱呼,今天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幾個經常見到的名稱。一,和尚。和尚一詞,並不是佛教專用名詞,和尚是梵語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親教師,親自教導你,給你授業的老師,學生稱他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居士也可以稱和尚,像雪廬大和尚,指的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在一個寺院裡,沒有給你上過課的,只有一個人能稱為和尚,就是住持、方丈,因為整個寺廟的講經教學是他負責的,是他決定的,所以住持、方丈也稱和尚。和尚是出家人中最尊貴的稱呼,不是人人都可以叫和尚。
  • 棲霞寺法宗長老百歲壽誕 海內外高僧出席恭賀
    出席壽誕慶典的高僧大德有: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健釗長老;香港寶蓮寺住持淨因大和尚;臺灣弘淨寺住持慧德大和尚;新加坡自度庵住持賢祥大和尚;新加坡雙林寺監院傳顯法師;澳大利亞觀音寺住持光毅大和尚;上海西林禪寺住持悟端大和尚;上海玉佛寺監院長春法師;上海龍華寺監院慧真法師;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雞鳴寺住持蓮華法師;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建初寺住持大初大和尚
  • 鼓山湧泉寺在臺法系聯誼會暨福建省海峽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揭牌慶典...
    臺灣諸山長老有:臺灣「中國佛教會」名譽理事長淨良長老,臺灣「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心茂法師,臺灣佛教總會副理事長、嘉義縣佛教會理事長圓本法師,大高雄佛教會理事長悟豪法師,臺灣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普暉法師、秘書長見引法師,金門海印寺方丈性海法師,高雄圓通寺方丈會振法師,大高雄佛教會副理事長、超峰寺方丈天池法師,臺中妙音寺住持達那法師,苗慄法雲禪寺住持達碧法師
  • 日本臨濟宗妙心寺宗派的靈雲院住持則竹秀南長老參訪中國佛學院
    日本臨濟宗妙心寺宗派的靈雲院住持則竹秀南長老參訪中國佛學院2018年12月14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宗派的靈雲院住持則竹秀南長老,赴北京參訪了中國佛學院。同時,則竹秀南長老為中國佛學院的全院師生作了佛學專題講座。
  • 無錫觀宗講寺舉行阿彌陀佛聖像開光典禮
    無錫市惠山區區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許永保,無錫市惠山區玉祁街道黨工委委員張旭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黃浦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周思言,中國書法家協會委員、東臺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王潤松等領導嘉賓;上海龍華寺世炫長老,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無錫市佛教協會第一副會長、開原寺方丈能超大和尚,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常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寶林寺方丈慧聞大和尚
  • 禪心耀明月 宗風續千古——純聞大和尚追憶一誠長老
    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一誠長老,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赴雲居山真如禪寺求道,親炙禪門泰鬥虛公坐下,潛心師德,參究師法。後承臨濟、溈仰二宗法脈,駐錫真如五十載,揚百丈清規,舉農禪家風,振興叢林,續佛慧命,培育僧才,廣利群生,成教界一代佳話。
  •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一誠長老圓寂 純一法師追思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佑民寺方丈純一大師徹夜不眠,沉浸在悲痛之中。就在這一天(農曆丁酉年十一月初四)凌晨1時36分,純一大師的恩師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名譽主席,北京法源寺、江西靖安寶峰禪寺住持,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退居一誠長老,在真如禪寺安詳示寂,享壽91歲,僧臘68載,戒齡61夏。
  • 本煥長老舍利赴深圳龍興寺安奉 印順大和尚率眾護送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主法,面向法壇中央的舍利寶塔,拈香敬拜。(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深圳弘法寺)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護送本煥長老舍利前往龍興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深圳弘法寺)
  • 真如禪寺純聞方丈訪談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國際禪修院,我們就禪修院的緣起、未來規劃以及真如禪寺的歷史與發展等問題,採訪了純聞方丈。真如禪寺純聞方丈訪談記者:大和尚您好,首先我們對國際禪修院的開工典禮圓滿結束表示真誠的祝賀。您作為真如禪寺的方丈,也是禪修院的主要負責人,大家都想了解您,請您簡要回顧一下您的出家因緣。純聞方丈:首先,雲居山道場非常殊勝。
  • 四川省綿陽市蓮華禪院前任住持寂源長老圓寂
    寂源長老法相寂源長老遺容蓮華禪院現任住持照嚴法師領眾誦經回向佛教在線四川訊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蓮華禪院前任住持寂源長老於2013年2月15日(農曆正月初六)晚7點45分安祥示寂,世壽八十五歲。寂源長老,俗姓敬,名天祿,生於1928年12月4日,四川南部縣人。曾經在重慶市長航局等單位先後從事財務、教育、商務等工作。寂源長老虔心佛學研究,明經通教,深信因果。1985年在成都文殊院皈依寬霖法師,1986年依止清定上師,皈依灌頂,1990年在彭山縣仙女山慧光寺剃度出家,拜海果老法師為師;同年四月在河南洛陽白馬寺受具足三壇大戒,回寺後任職監院。
  • 純一法師:紀念師父一誠長老 光大佛教優良傳統
    稍後返回雲居山協助虛雲老和尚復興真如禪寺。師父於1985 年始任真如禪寺住持,於1993 年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並於1994 年當選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1999 年,師父榮任江西寶峰寺住持。於2002 年,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光榮當選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同時被選為世界佛教徒聯誼會副主席。
  •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佛教協會會長大悲禪院方丈寶菡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佛教協會會長大悲禪院方丈寶菡法師寶菡法師,祖籍遼寧,於1946年出家為僧。寶菡法師畢業於瀋陽市的慈恩寺佛學院,在省僧法師座下薰習佛法。寶菡法師傳法幾十年,教化弟子徒孫成千上萬,他的弘法事業喚起了人們對佛法的虔誠之心,為天津的佛教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各界人士的廣泛敬仰和愛戴。2010年11月5日,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佛教協會會長、德高望重的大悲禪寺方丈寶菡法師迎來了寶菡長老的九十壽誕。為了慶賀寶菡長老的壽誕,眾人特意在天津御樽大酒店舉行了大型的祝壽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