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比藝術荒誕
這裡是電影與詩創作~
關於情感與理想,你想要的全都有
下次一定:網絡流行語,自2018年10月B站「一鍵三連」功能上線後開始流行,指白嫖黨用來敷衍求三連支持的UP主的客套話,其實下次也不一定。
當然,這次我們說的「下次一定」,指得是拖延現象。
拖延現象:指非必要、後果有害的推遲行為,在中文網際網路中又俗稱「拖延症」
拖延現象通常是因為時間管理與自我調節技能的缺乏,少數情況下,也可能是一些深層問題的外在表現。
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
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部分資料來源於百度百科】
光陰可惜,譬諸逝水,當博覽機要,以濟功業。 --顏之推
拖延、不自律、不自知(幻想),看似是三個領域的問題,實則互相牽制。
我們總是愛幻想,然後拖延,最後不自律。
明明心中都有想法,但卻遲遲不去行動,
在心裡將過程想了一遍又一遍,卻又沉醉在心中幻想當中,
總喜歡把事情拖到明天去做,想著自己可以在最後兩天完成。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們常說到,以夢為馬,追尋遠方。
愛幻想,自始至終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其實我們想的,大概是我們心裡想要得到的一種東西,
每個人的生活,都具備一種糾結:不敢放棄自己不想要的、也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
幻想,其實是讓我們燃起鬥志的一種方法,
你要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如果要實現幻想當中的生活,你又要去做什麼?
當幻想每日重複,自己沉浸在幻想當中,就成為了拖延。
我們的拖延,大部分是因為,做的事情,跟幻想中的事情差距太大,
並且,它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短期回報的。
為什麼我們會喜歡打遊戲,因為在遊戲裡,你的付出會立刻得到回報,
你付出時間和金錢,你就會變得更強大。
但在現實中,你的努力與回報,往往不會成正比,
在這種糾結中,我們就會對做的事情產生懷疑,從而產生焦慮,把所有精力都去調節這種情緒,讓自己感覺到疲憊,
疲憊了自然想要休息,當第二天醒來,卻懊悔前一天的不作為,周而復始,往往復復。
道理我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我們也知道拖延對自己不好,我們也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
為什麼會有人經歷過一些事情後有一種:「我現在才懂得了什麼道理的」的感覺。
我們只知道拖延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只知道老師和父母一遍一遍的告誡我們,讀書有多麼的有用處,
但我們卻沒有經歷過,自身的境界沒達到這個層次,或是自身的經歷還不足以令我們徹底的理解。
吾日三省吾身,我們要懂得自己內心的自省。
自律的人,從來不會意識到自己在「自律」。
自律並不是一種約束和束縛,而是一種習慣,
它是對自由的一種展現,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去選擇的一種生活,
自律給人以自由。
拖延是一種心態的折射,而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客觀的體現。
我也是一個拖延的人,我們大部人都是,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自己內心問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共同克服困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