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一位英語專業的同學走出考場之後,無比憤懣地說道:「考過專四專八,我還從沒受過這麼————大的委屈。」正所謂,水漲船高,一難大家都難。已經考完的同學也不必再細究,正如古人有云:「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已經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點是把握當下和未來,為複試做好準備。而正在備考2022考研的同學們也滿懷好奇,今天不妨也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2021的考研「行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Text-1:《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 2020年1月2日Passengers won't put up with ever-rising rail faresforeverText-2:《科學新聞》(ScienceNews) 2020年6月12日How giving cash to poor families may also savetrees in IndonesiaText-3:《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2020年3月30日 Smiling Victorians: why it’s a myth that ourancestors didn’t smile for picturesText-4:《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2019年10月2日 Is net neutrality alive or dead? It’s hard to tellText-1:《環球郵報》(TheGlobe and Mail) 2020年6月22日 Is now the time for a reskilling revolution?Text-2:《新科學人》(NewScientist) 2019年10月23日 Brexit ideas of UK food self-sufficiency are justpipe dreamsText-3:《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2020年2月14日 Big Tech’s 『buy and kill』 tactics come underscrutinyText-4:《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2019年12月19日
考完的同學也不用慌張,改變能夠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調整心態和狀態,開始迎接複試和後續的學習/生活/工作安排。對於已經踏上2022考研徵程的同學們,我們也準備了一些tips:1. 夯實基礎,現階段抓牢詞彙和語法,利用好寒假時光,充分複習,笨鳥先飛。每天堅持學習打卡,適當做課外延申閱讀。2. 去年真題來源小眾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同學們需要放棄閱讀《經濟學人》《衛報》《紐約時報》等常見外刊,轉向這些小眾的刊物。一個是查找這些刊物的文章費時費力,沒必要;二是所有的外刊都是外刊,老外的思維和寫作手法都是共通的,不管哪種刊物,多多閱讀都是對自己的英語大有裨益的。(而且也不要指望著能夠提前讀到考研真題原文,出題人的心思你別猜~~~)3. 在日常課外練習過程中,不能只閱讀某幾個話題,而應該廣泛涉獵,多讀各類語料。尤其要關注時事熱點,擴充詞彙量和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語感。
【福利時間】
回復關鍵字【複試寶典】免費領取21考研複試寶典
回復關鍵字【法碩真題】免費領取法碩考研真題
回復關鍵字【管理類聯考】免費領取199管理類聯考相關資料
回復關鍵字【經濟學考研】免費領取經濟學考研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