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新聞:一群在挪威讀書的臺灣留學生,因居留證國籍被標註中國,集資控告挪威政府,結果三次都被判決敗訴。
可能大家不知道,出國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辦理一個當地的ID。在挪威,政府會為在當地留學的留學生頒發一張居留卡,並在背面寫上你的國籍。
在背面寫上國籍,本來也是挺正常的事,而且挪威移民局自2010年起,就陸續將臺灣人居留證上的國籍標註為中國。
但這些臺灣留學生似乎就想搞點事情,跑去跟挪威移民局投訴,說:你們打錯了!我們不是中國籍,而是臺灣籍!你們這樣做會讓我們的尊嚴受損的,以後出示證件,會遭到誤認和刁難的!!
希望你們能夠幫我們把國籍修改成「臺灣」。把我們的國籍列為中國籍的做法,已經違背了挪威憲法,對臺灣人構成歧視!
對於這群臺灣學生的訴求,深明大義的挪威移民局根本沒當回事……多次以「員工休假」和「籤證高峰期」為由延後處理,隨後就以「未對當事人在挪威的權利和義務造成影響」為名駁回了。
本來以為,都已經吃閉門羹了,事情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群臺灣留學生並沒有罷休。
他們在網上發起了一個叫做「在挪臺灣人國籍正名運動」的眾籌活動,目標是122萬新臺幣(約22萬人民幣),打算通過籌款,狀告挪威政府,還說如果不行就要一路上訴到歐洲人權法院!
結果自然是徒勞的,因為國際上完全不承認臺灣是個國家。
不滿被標註為「中國」,臺灣留學生被列為「無國籍」
16年的時候,一名臺灣赴冰島的女留學生在辦理當地居留證「國籍」時,不滿被標註為「中國」,與冰島政府「維權」了整整3個月!
起初,這個臺灣妹子還只是給冰島移民署發郵件,然而滿心期待卻總是得不到回音。通常「幾天內都會回復」的冰島移民署,對她的郵件卻總是「已讀不回」。
這徹底激怒了她,於是,妹子開始在Facebook的一個名為「臺灣人在歐洲」的公開小組上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但臺灣妹子就這樣放棄了嗎?當然沒有,之後的3個月時間,妹子奔波於冰島移民署、登記處與「臺灣駐丹麥代表處」之間,並最終收到了冰島當局發出的一張新的居留證!
但是,妹子開心還沒過3秒,因為這張新的居留證的「國籍」欄上赫然寫了一個大字「無國籍」。
臺灣妹子十分無奈,但又自我安慰的表示:這應該可以勉強算成功一半吧,至少『無國籍』代表認同我主張的『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領土』的陳述」。
但是高興又不過3秒,網友們無情地戳破了她自我安慰的「粉紅泡泡」。
中國國籍是海外中國留學生的標誌身份,也是留學群體和祖國最直接的一個紐帶。現在的臺灣年輕人也許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是國內不少留學生出國以後就不承認是中國人了,真的很讓人氣憤。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楊舒平,那個說「美國空氣都是甜的」女留學生,她在演講中對於自己國家的貶低、輕視以及對於美國的刻意迎合讓許多中國人心裡太不舒服。
其實像楊舒平這樣的留學生並不是個例,很多赴美的留學生,為了快速融入當地生活,或者突然萌生的小小虛榮心,而刻意模仿過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學著外國人的樣子生活。
我一個朋友,在美國留學6年,前段時間回國內,約出來吃飯只吃西餐,不喝茶,只喝咖啡。衣服只穿歐美風,刻意迎合外國人的價值觀,感覺回國看中國人都是居高臨下等,這讓我很難跟她聊天,瞬間感覺自己詞窮了……這種是刻意模仿裝模作樣,還是真的已經是習慣的生活方式了,有些搞不懂。
我相信,大多數時候留學生的一些改變並不是特意模仿,只是因為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或是難免會無意識地靠攏。
然而像楊舒平這樣,為了迎合外國人口味、獲得生活環境的認同感,不惜貶低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國家的行為,其實是「低人一等」的自卑作祟。
剛成年,就背井離鄉來美求學,多多少少內心會孤獨會無助,會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心理落差,不惜給自己套上一副沉重的鎧甲,為了讓自己在異國堅持下來,只有曲意逢迎,來掩飾自己的不自信。然而,為了填補自己內心的自卑,貶低自己的文化就令人不齒了。
我們為了生存入鄉隨俗,誰都會難免改變一些習慣的,這沒有錯,這是我們的生存之道。我們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更加趨向於外國人,是希望能夠融入異國的文化,讓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更加順利,少一些阻礙。
在異鄉闖蕩不易,願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