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今天來給大家講講有「 音樂之城」「科技之城」「博物館之城」 等美譽的城市——東莞
首先還是給大家介紹旅遊線路和景點介紹哦
Day 1 南社明清古村落 -下壩坊
南社明清古村落
南社全村面積約6.9平方公裡,現籍人口逾三千人,是茶山一帶乃至東莞最大的村莊,其維持明清格局的古村落現存祠堂達22間,古民居超過200間,是珠江三角洲難得的明清建築和文化古址。
南社古村落明清時代人才輩出,先後湧現了9位進士,至今保存著大量未經破壞的建築和極具藝術價值的雕刻文物。其中以夯土、紅石做牆基、以青磚砌築樵樓的古圍牆,以及傳統三開間三進院落布局的謝氏宗祠均為其代表性建築,值得一看。
百歲坊是為紀念百歲的四位老壽星而建,大家看它飛簷鬥拱,古樸壯觀,重修這作牌坊時卻運用磚木,雕花榫鉚,謹依原樣,所以極好地保存了當年的風貌。旁邊還有百歲翁祠,是一位百歲老人遺命用自己所居古屋改建的。資政邸,是光緒年進士,官至禮部主事的謝元俊的府邸。它坐落在小丘之腰,石級,欄杆還保持著當年的高貴氣派,兩廊的花楣精美絕倫,廳中的垂花門鏤刻著花卉群鳥,上面的孔雀尾、鳳凰頭都凸出木外,栩栩如生。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9:00-18:00
下壩坊
下壩坊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也是一個集創意、設計、休閒、藝術於一體的生活街區,一個有著東莞田子坊、東莞鼓浪嶼、東莞798稱號的區域板塊。
壩頭保存有明洪武年間「奉旨崇 邑名臣」木金匾一方、張王爺廟1座、古渡口1個、風水塘3個、土地廟3座、青麻石旗杆夾1個、碑刻1通、國家三級古樹7棵,還有清代至上世紀八十年代期間所建民居270多幢。除了傳統建築保存較完整外,壩頭還傳承了嶺南傳統風俗。清明祭祖、端午、團年等嶺南傳統民俗一直得到了傳承。萬江區積極挖掘下壩坊傳統文化資源,打造文化休閒創意街區,使之成為東莞白領、文藝青年的文化休閒熱點。
開放時間:全天
Day 2 可園 - 金鰲洲塔 -迎恩門城樓 - 同沙水庫
可園
可園位於東莞市區西博廈村,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餘蔭山房合稱清代粵中四大名園。始建於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至1864年才基本建成。面積2204平方米,外緣呈三角形,繞以青磚圍牆。內有一樓、六閣、五亭、六臺、五池、三橋、十九廳、十五間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樓、可軒、可堂、可洲等等。可園收藏有可園創建人張敬修以及嶺南畫派代表人物居巢、居廉的藝術作品。
青磚結構十分考究,窗雕、欄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風格。布局高低錯落,曲折迴環。空處有景,小中見大。擺設清新文雅,極富南方特色,是廣東園林的珍品。
門票:
古建築區:8人民幣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6周歲(不含)至18周歲(含)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有效證件。
免票: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兒童,大、中、小學學生集體參觀,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現役軍人、榮譽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
tips:
綜合館區免費開放;法定節假日,古建築區對公眾免費開放。免費講解服務:每天10:00、11:00、14:00、15:30、16:30在集合點集中為觀眾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團體參觀講解服務實行提前1天的預約制度。
開放時間:09:00-17: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三-周日)
金鰲洲塔
金鰲洲古塔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該塔為八角九層仿樓閣式磚塔,首層直徑10.9米,壁厚3.56米,高52.96米,保存完整,基礎穩固,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東莞古塔類唯一的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周圍花木扶蘇,綠樹成蔭,石雕林立。一座座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古代石雕,散發出古代石雕藝術的神韻與風姿。古塔高聳,登頂遠眺,繁華莞邑,盡收眼底,塔邊碧水脈脈,秀美異常。金鰲主題公園與古塔遙相呼應,新舊輝映,一起見證東莞歷史的變遷。
開放時間:8:00-18:00
迎恩門城樓
迎恩門城樓建於明代洪武年間,曾有城牆連接道家山、南城、缽孟山、東門、北門,全長1299丈,環護東莞城,堅固高大,雄偉壯觀。如今,迎恩門城樓依然屹立,紅牆碧瓦,飛簷鬥拱,蔚然壯觀,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為珍貴。迎恩西門,歷來是東莞古城的象徵,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標,文化廣場是新世紀新東莞新氣象的展現,文物古蹟與現代文化設施交相輝映,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
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洗禮,迎恩城樓依然屹立不倒,雄姿英發。它在西城樓文化廣場以及附近現代化高層建築的襯託下,散發出其歷史久遠、文化內涵深厚的獨特魅力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同沙水庫
同沙水庫在東莞市區東南8公裡,寒溪水支流黃沙河中遊。因坐落在莞城東南同沙村,故名。1960年建成。集水面積100平方公裡。總庫容6520萬立方米。
水庫由黃公山、虎形山等山峰環抱而成,面積9800畝,綠蔭環繞,湖面平靜如鏡,優美水灣連綿不斷,湖心小島景色迷人,有如世外桃源。另有水上摩託艇、水上降落傘、燒烤、跑馬場、跑車場等遊樂設施,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同沙水庫超好玩的,水雖然不會說話,但是也是很可愛的啊,難道不是嗎? 這個同沙水庫為什麼叫同沙啊,附近這村不是叫等水嶺,鍾屋圍,牛山嗎,這命名真是高深莫測,詭異的很啊。不過呢,管它叫神馬名字呢,又不是研究文字地理的,同沙水庫從同沙生態公園背面進是最近的,山巒疊嶂,同沙水庫就像一個被寵愛的孩子在群山之中。
開放時間:6:00-18:00
Day 3粵暉園 - 鴉片戰爭博物館 - 海戰博物館 - 威遠炮臺 - 沙角炮臺 - 虎門大橋
粵暉園
粵暉園是全國最大的私家園林,這裡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審美情趣融合於一體,有樓館、亭臺、水榭、曲廊、石橋、假山等108個園林景點,園中水道迴環縈流,將園內各景點串聯起來,水隨園轉,園因水活。曲徑通幽, 步移景異,處處皆有的文化氣息。
東西部景區以一條長二千米的東江河水道為軸線,兩旁是一個個古樸自然的建築群,有泰來樓、南韻館、天香雲外、粵暉茶莊等;南北部景區橫跨河道中部,依次為東正門、百蝠暉春、蘩樓。其中,蘩樓是園中的主體建築,氣勢宏偉。
從東正門景區後可以看到的就是整個粵暉園最重要的景點「百蝠暉春」,它是全國最大的一幅磚雕,據說用了1600萬塊磚,耗時2年才得以完成。磚雕的主體乃一巨型蝠王,另有四隻略小蝠王盤旋於蝠王左右,寓意著五福臨門。
南韻樓上有粵劇博物館,介紹了粵劇的發展。遊玩過園林後可以遊船、燒烤、釣魚,這裡挺適合親友聚會的。
整體而言,粵暉園作為嶺南風格的私家園林,建築很值得一看,它的布局精妙,楊柳依依,蘊含著清雅別致的古韻遺風。當然你還可以賞荷花,流連於鯉魚池,所謂閒逛,不過如此。
門票:成人票:60 元/人;停車場免費;電瓶車20 元/人、兒童半票、老人持證免票
開放時間:08:00-18: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在東莞市虎門鎮口村南面,也是當年鴉片戰爭的古戰場所在地。東依牛背脊山,西對珠江口,是一所收集、陳列、研究林則徐禁菸及鴉片戰爭文物史料的專題性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又稱虎門林則徐紀念館,是我國重要的鴉片戰爭文物史料展館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它以「虎門銷煙」的歷史背景為參照,館本部在東莞虎門鎮建成。
1839年6月,民族英雄林則徐就是在這裡,將從英美船隻上收繳的上百萬公斤鴉片當眾銷毀,從而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事件。
館內的重頭戲是名為「虎門故事」的展覽,它用蠟像再現了從前的生活和街景。利用實物、照片、模型、影片等,把鴉片戰爭描述的清楚而不枯燥。最為震撼人心的畫面,可能是將鴉片煙槍一折為二的雕像,充滿了力量感。
在鴉片戰爭博物館,參觀者不僅可以在此瞻仰林則徐在列強壓迫下的慷慨大義,也可以從詳實的史料中全面了解到鴉片戰爭的始末和歷史意義,場館在免費對公眾開放後,已成為東莞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開放時間:08:30-17:30;停止售票時間: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海戰博物館
海戰博物館位於虎門海口威遠炮臺附近,是一座專題性與遺址性相結合的博物館。佔地面積20.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由陳列大樓、宣誓廣場、觀海長堤等組成建築紀念群體。《鴉片戰爭海戰陳列》和《虎門海戰》半景畫是該館的基本陳列。海戰博物館是虎門炮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三大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鴉片戰爭海戰》陳列和《虎門海戰》半景畫是該館的基本陳列,前者形象地表現了鴉片戰爭時期中英軍事力量的對比,及中國軍隊英勇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故事;後者以寫實的繪畫、逼真的地麵塑形,與現代聲、光巧妙結合,生動地再現1841年2月26日虎門海戰的悲壯場面。
開放時間:周一、周三-周日8:30-17:30,周二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威遠炮臺
威遠炮臺屬於虎門要塞的第二道防線,為廣州海路險隘關防。這裡設施很完備,有藏兵的,有藏彈藥的,炮臺之間的戰壕都修葺得很厚實。對面是虎門灣,在海灣邊上有貝殼可撿。
遠炮臺臨江而建,位於虎門大橋下,因為南踞珠江口天險,是通往廣東內陸的江防要塞。早在明代時期,朝廷就開始虎門建立簡易的軍事碉堡,抵禦外敵入侵。鴉片戰爭時期,欽差大臣林則徐、水師大將關天培以及兩廣總督鄧廷楨等人在虎門歷盡艱險,以威遠炮臺為核心在江心兩岸構築起多個炮臺,防線貫通江口,有「金鎖銅關」之稱。即便今日,遊人依然可以在威遠炮臺領略當年的虎門戰事遺風。
威遠炮臺是我國保存得規模最完整的古炮臺,其所在的威遠島是鴉片戰爭古戰場遺址之一,也是虎門海口防務的核心陣地。在威遠炮臺東側約300米的海戰博物館,遊人還可以全面了解到關於鴉片戰爭的民族熱血和辛酸歷史。
開放時間:8:30-17:30
沙角炮臺
沙角炮臺,觀海觀景,兩全其美。既能領略歷史軌跡,宏揚中華英雄光榮傳統,又能體現當今社會發展前途,沒有歷史,哪來今天好日子
開放時間:8:30-17:30(17:00停止領票)。
虎門大橋
氣勢威嚴的虎門大橋橫亙於東莞南郊的珠江口,與威遠炮臺遙相呼應,堪稱東莞的地標性建築。這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懸索橋,主橋全長約4.6公裡,橋面可行駛雙向六車道,懸索主跨長888米,有「世界第一跨」之稱。橋梁不僅跨度極大,且未使用任何鋼鎖牽掛,因而以高難度的造橋技術聞名於世。
虎門大橋跨海連接著虎門、番禺兩地,使東莞成為溝通穗、港、深圳、珠海等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大橋之下曾經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雖然如今海闊天空,硝煙不再,但大橋雄渾當關的攝人氣勢,依稀可以讓人想見林則徐、關天培等人當年「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那種視死如歸的豪邁。
這些就是給大家分享的東莞遊玩路線和景點介紹了,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東莞的風俗民情吧
1.舞獅(龍、麒麟、鳳)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採,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東莞市的長安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舞麒麟則以清溪鎮、樟木頭鎮較為出色。每年元宵節,市政府均組織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數百臺醒獅、金龍、彩鳳、麒麟參加,萬人空巷。
2.客家山歌
東莞清溪、樟木頭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節日,經常舉行各類山歌表演或比賽,熱鬧非凡。
3.龍舟競渡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全市各鎮(區)都有規模和形式不同的「龍舟節」和「龍舟賽」,其中篁村區、萬江區、道窖鎮、麻湧鎮等最有規模和特色,非常壯觀。
4.荔枝節
東莞荔枝有「嶺南第一品」、 「果王」之美稱,每年六月至七月荔枝成熟之際,全市各鎮都相繼舉辦「荔枝節」,節日期間有大型文體活動,商貿活動等。最引人的是遊人和客人親身到荔枝園採嘗鮮荔枝,別有一番風趣。其中大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常平鎮等主要產區最有特色。
5.三禾宴
東莞的水鄉片,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飄香,稻穀金黃,以禾花、稻穀為食物生存的禾蟲、禾花鯉魚、禾雀到了這個季節,都長得肥胖鮮嫩。人們將禾蟲、禾花鯉魚、禾雀捉來,烹飪,擺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稱三禾宴,其風味別具- -格。其中以道窖( Daojiao)鎮的「三禾宴」最為著名。
以上就是東莞的部分民俗咯,大家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