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晚飯後沒多久,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開門一看是對門鄰居橙子媽媽抱著寶寶來找我,看起來十分焦急(唉~天下媽媽都一樣)。
她說今天下午寶寶腹瀉好多次,吃了點治腹瀉的藥才稍微控制住一點。
問了一圈,排除了寶寶受涼的可能性後,我問橙子媽:「你給寶寶最近有吃什麼特殊的東西嗎?」
橙子媽一拍腦門:「最近因為磨牙,自己給他吃了些打蟲和清火的藥,不過好像沒什麼效果。」
我又仔細看了看瘦瘦的小橙子,有氣無力的,讓張開嘴看了看牙齒,嗯,八九不離十,是沒有吃對的藥在搞鬼。
我沒有說話,於是橙子媽開始有點心虛的說:「我想著磨牙吃吃藥清清蟲和內熱就好了,應該並沒有多嚴重吧?」
我知道又到了我的高光時刻~
咳咳,那就讓中醫奶爸來告訴你吧!
磨牙並不是只有蛔蟲或胃腸積熱,其實氣血的虧虛也會導致頻繁磨牙。因為氣血虧虛時,面頰部筋脈很容易感受外邪,從而造成筋脈痙攣引發磨牙現象。
這在古籍中就有記載的:
「齘齒者,是睡眠而相磨切也。此由血氣虛,風邪客於牙車筋脈之間,故因睡眠氣息喘而邪動,引其筋脈,故上下齒相磨切有聲,謂之齘齒。」(《諸病源候論• 齘齒候》)
「肝主風……虛則切牙,多欠氣。」(《小兒藥證直訣• 卷上•脈證治法》)
「齒者骨之餘。有以咬牙為血虛,謂雜證則然耳。」(清代餘師愚《疫疹一得•卷上•咬牙》)
對於這類小朋友或者成人除了夜間磨牙外,還常常伴有面色萎黃,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等一系列氣血虧虛的表現。因此在治療上應該補益氣血,寧心安神。而橙子媽單純只是使用打蟲藥和清熱藥,並沒有很好的對症,寶寶腸胃耐受不住,最終引發腹瀉了。
接著,再綜合對小橙子身體的檢查結果,我開了一個很常見的中成藥,同時配合調理的方案,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經過一段時間,橙子不僅不磨牙了,精力和氣色也更好了。
咳咳,不賣關子了,現在公布這個主治心脾氣血兩虛證的神奇藥方——歸脾丸。
主要有白朮、人參、黃芪、當歸、甘草、茯苓、遠志、酸棗仁、木香、龍眼肉、生薑、大棗。
這其中,參、術、黃芪、甘草之甘溫,幫助補脾;
茯神、遠志、棗仁、龍眼之甘溫酸苦,幫助補心;
當歸滋陰而養血,木香行氣而舒脾,非常適合這類脾胃氣血虧虛的磨牙寶寶。
不過中藥方是因人而異的,還是要遵醫囑用藥哦
看看,雖然我是淡定的奶爸(收到悅悅媽一記大白眼),但咱們有的時候也不能太「淡定」了,寶寶的一些普通的「小毛病」也要多注意,處理不當可能惹出「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