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打壓持續升級!
當地時間 2020 年 12 月 18 日,美國商務部在官網宣布: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將 77 個實體列入所謂的 「實體清單」,其中大部分為中國船舶製造企業、高校以及個人等,中芯國際、大疆創新、同方威視等均被包括在內。
而藉口是,這些實體存在所謂「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
不僅如此,據路透社報導,白宮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已於當地時間 18 日籤署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限制中企在美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經川普籤訂,《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已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打壓持續升級
從美國商務部 18 日公布的實體清單來看,77 個實體中,除中國內地以外,保加利亞、法國、德國、義大利、阿聯、俄羅斯、巴基斯坦、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實體也被列入所謂的清單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列入實體清單的除了企業、高校,還包括了個人。
從公布的名單來看,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高校主要包括——
中芯國際,大疆創新,同方威視,中交建,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 中船旗下包括 701 所在內的幾十個研究所,天津諾思等
另外,據路透社最新消息,白宮方面表示,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 18 日籤署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限制中企在美上市。
報導指出,這是川普下月離任前,共和黨人威脅中國的又一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國總統籤署生效後,《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已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於 18 日表示,如果你說的消息屬實,這將是美國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的又一力證,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汪文斌指出,美方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違背其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不符合美國企業的利益,將嚴重幹擾兩國乃至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和貿易往來,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造成破壞。
最後,汪文斌還表示:
我們敦促美方停止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錯誤行為,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瞄準中國企業
無論是公布新一輪實體清單,還是籤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美國政府的頻頻「動作」,均大面積指向了中國企業。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些舉措針對的,就是中國企業。
先看新一輪實體清單,77 個實體中,來自中國的就有 60 個。而一旦被加入到實體清單,意味著非經美國政府許可,將無法與美國企業做生意,而它也無法使用來自美國企業的技術和產品。
考慮到美國在部分專門領域的強勢地位,實體清單無疑會對企業發展造成重大衝擊。
另外,備受關注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也被認為是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而推出的,而中概股背後,有大量的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
雷鋒網了解到, 2019 年年底,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提出了《外國公司問責法》草案;隨後,在瑞幸造假事件發生之後,約翰·甘迺迪和民主黨參議員範·霍倫(Van Hollen)聯合提出了該法案。
2020 年 5 月,該法案在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當時,約翰·甘迺迪在參議院發言時,是這樣說的:"我不想陷入新的冷戰……我想我們所有人都想要的,就是要中國遵守規則。"
而範·霍倫也毫不掩飾地表示,該法案源於 「美中緊張關係的加劇引發了政治關注」。
另外,雷鋒網了解到,《外國公司問責法》中有一個核心條款:如果一家公司不能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制,或者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無法連續 3 年對其進行審計,則該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交易。
也就是說,這項法案實際上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受制於 PCAOB 連續三年的審查。
總的來看,無論是新一輪實體清單的公布,還是《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籤署,都將成為部分中國企業的一大劫數,未來中國企業將面臨一些嚴峻的挑戰。
以下「實體清單」中與中國企業、高校、個人相關的部分:
參考資料:(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https://public-inspection.federalregister.gov/2020-28031.pdf
https://www.commerce.gov/news/press-releases/2020/12/statement-secretary-ross-departments-77-additions-entity-list-human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6th-congress/senate-bill/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