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才能準確測定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
如何了解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特別是小孩子的興趣特徵先天能力傾向等等,這是困擾大多數人的問題,包括心理學家也不例外。因為人是非常複雜的生物,隨時隨地可能在變化,而且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如果用一般的測試,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或者主觀好惡進行操作測試。
測量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所謂直接測量就是對於事務本身進行測量,比如測一個人的身高、體重、桌子的長度等等,這些都是直接測量,對於自然界的客觀事物,我們一般可以用直接測量。
間接測量是指通過測量與我們需要測量的對象具有相關性的特性來進行測量。最常見的是對於人的心理進行測量。比如要測試一個人的性格,要怎麼測量呢?性格這個東西到底在哪裡呢?看不見摸不著。要對一個人的能力進行測量,怎麼測量呢?能力在哪裡呢?要對一個人的記憶測量,那麼記憶在哪裡呢?要對一個人的溝通方式進行測量,那麼溝通方式具體在哪裡呢?
因此,這一切都是通過人的外部表現進行間接的測量,這種測量首先需要找到我們測量的事物與需要測量的對象對應關係。比如測量記憶,我們需要研究到底測試什麼才能真正測試到記憶。這一點是非常難的,因為我們人的心理活動隨時隨時變,而且任意一個心理活動都是多種心理活動的疊加。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測試的僅僅是我們需要測試的?
拿常見的測量抑鬱症的量表來說,我們可以這麼說,測量人想要自己有抑鬱症就可以有抑鬱症,因為醫院裡檢查一個人是否有抑鬱症就主要依靠主觀填寫量表來診斷,還有就是結合來訪者的訴說,顯然,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任何的表述。
因此,我們常規的心理測試都是僅僅供參考,無法準確的測出一個人的本質的存在的那個特質,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測試出人本質的性格及能力嗎?答案是有的,隨時遺傳醫學及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測試人身體本身的一些屬性,通過測試這些無法主觀控制的屬性來測定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皮紋測試,這是一種科學、簡單、高效、準確的測量一個人先天性格及能力的方法。那麼我們接下來具體了解一下皮紋先天天賦測試。
二、為什麼選擇皮紋來檢測性格及能力?
皮紋檢測學隸屬於 醫學---遺傳醫學---皮紋學----皮紋檢測學下面的分支機構。更多的科學性我們會在後面進行闡釋,現在我們先介紹一下為什麼皮紋可以用來檢測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和能力。
最最主要的一個科學研究發現在胎兒成長的過程中,大腦組織和皮紋是細胞外皮層同步成長的,也就是說,胎兒的大腦和皮紋是同時、同樣的細胞構成的,研究發現,皮紋就是大腦發育的外部表現。
1):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皮紋,皮紋是指人體手指、手掌、腳趾、腳掌間凸起皮紋的紋路。手指的皮紋叫指紋,手掌的皮紋叫掌紋,皮紋是人類一種重要遺傳性狀,能反 映出人的基因遺傳信息和體質強弱情況。如果按解剖形態來分,皮紋主要可分為脊 紋(像指紋一樣突起來的紋路,類似的紋路手掌和腳底都有)和屈紋(俗稱的生命線、 感情線等等凹下去的大紋路)二大類。
皮紋主要可分為凹紋和凸紋,標準叫法是嵴紋和屈紋。 嵴紋—凸紋,終生不變,用於研究遺傳病,看先天。 屈紋—凹紋,隨時改變,與身體狀況對應,看後天。
皮紋檢測所使用的信息幾乎 99%是嵴紋! 嵴紋是終身不變的。
2):皮紋有三大特性:
唯一性、不變性、遺傳性。
皮紋的特性之一: 唯一性:不僅與別人不一樣,而且自己的十個手指各不相同!因此自 1901 年,英國警方就因為指紋辨識的確實可靠,因而運用指紋來辨識身分。您獨一無二的皮紋就是您 的基因身分證,因而發現您與眾不同之處,進而幫助您追求快樂圓滿的人生。
皮紋的特性之二:不變性:出生後即定型不變。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皮膚紋路的記載是在公元 1832 年,由捷克醫生帕金傑所做的紀錄。當時他就已經注意到覆蓋在手掌上的皮膚表面有一層皺 紋,而且形成特定的紋路。每一根手指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右手的指紋也不會和左手的指紋 完全相同。和掌紋相同的是,雖然指紋會隨者年齡的增長而變大,但是卻不會有所改變,而且不 論是割傷、燒燙傷、撕裂傷或擦破皮,指紋都會隨著傷口的癒合而恢復原狀。
皮紋的特性之三:遺傳性:皮紋的型態,受染色體基因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遺傳的研究證
明,皮紋的排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遺傳。
a、遺傳物質、基因或染色體是決定皮紋特性的物質基礎。 b、皮紋的變異與遺傳有關。
c. 皮紋的形成是受基因遺傳控制的。 d.皮紋分化的期間,如有特殊遺傳時,就會產生出不同的皮紋樣式。例如唐氏症候群。
3):皮紋的型態,受染色體基因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遺傳的研究證明,皮紋的排 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遺傳。
a、形成時間:皮紋的形成是從胚胎期的第 13 周到第 19 周,由外胚層發育形成。
b、決定因素:影響指紋的因素很多,目前也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是可以肯定指 紋會受到基因和環境的雙重影響。
c、皮紋的型態,受染色體基因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遺傳的研究證明,皮紋的 排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遺傳。(基因,遺傳,家族,先天)
d、皮紋的形成是從胚胎期的第 13 周到第 19 周,由外胚層發育形成。環境包括 很多因素,(比如受到外界的壓力,情緒,輻射,營養)
4)附錄:皮紋形成時間
a. 胎兒6 - 8周:
手掌及足底襯墊形成
b. 胎兒10 -12周:
手掌及足底襯墊開始後退
c. 胎兒第 13 周
皮紋開始出現及發育
d 胎兒第 14 周
大腦的主要區塊開始形成,包括大腦皮質
e. 胎兒第 19 周
指紋模式發育完成
所以我們發現皮紋與大腦皮質幾乎是同步成長,Charlotte Wolff 更證實手指確 實與認知和思想兩者有其關連,也確認食指和拇指可指示各個的自覺意識與意志 力,是智力功能的顯示器。
三、什麼是皮紋天賦測評系統?
皮紋天賦測評系統是通過採集個體的指紋數據,通過統計學及大數據的分析,利用科學家研究成果,將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能力直觀展示出來的一個過程。
採集完成後,數據發回中國皮紋檢測研究院(香港)數據分析中心,由專業的皮紋分析師進行分析,然後利用皮紋分析系統出具個人性格及能力報告書。依據不同的測試版本,報告書內容各有側重。
四、皮紋天賦測評系統能測哪些內容?
飛米粒心理的皮紋天賦測評服務分為四個版本。
1:嬰幼兒童版
先天優勢數據
智力潛能測試
學習風格測試
藝術天賦測試
體育天賦測試
六大體能素質
能力特長測試
堅持指數
先天性格
日常生活能力表現
智能特質測試
2:親子溝通版(2-3人)
先天優勢數據
智力潛能測試
學習風格測試
能力特長測試
性格特質測試
智能特質測試
職業發展
性格色彩
潛在人格特質
九型人格
MBTI
情緒管理、承壓潛能及消費風格。
3:-婚戀調適版(雙人)
先天優勢數據
智力潛能測試
學習風格
能力特長測試
性格特質測試
三元智慧測試
智能特質測試
職業發展
性格色彩
潛在人格特質
九型人格
MBTI
情緒管理
承壓潛能及消費風格。
4:高中學科選擇及高考志願版
先天優勢數據
智力潛能測試
學習風格測試
能力特長測試
八大智能
堅持指數
先天性格
智能特質測試
性格色彩
潛在人格特質
興趣與職業匹配
九型人格
MBTI
情緒管理
承壓能力及風格
學科選擇測試
高中選課測評
五、皮紋天賦測評的科學性在哪裡?
可以從以下方面來了解皮紋測試的科學性。
1:皮紋有三大特性:唯一性、不變性及遺傳性,皮紋是胎兒在3-5個月的時候的時候與大腦神經組織同步發育成熟的,它受到染色體基因的調控。遺傳學家對皮紋的研究證明,皮紋的排列形式是一種多基因的遺傳。
2:皮紋學組織機構:皮紋學是一門正規嚴肅的科學,是隸屬於醫學---醫用遺傳學下面的分支學科。現在關於皮紋學的研究組織有九個:
a:中國皮紋協作組:中國遺傳學會,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委員會下設有中國皮紋 學研究協作組。於 1979 年成立,在 1982 年 10 月 4-8 日,江蘇南京召開了 「中國皮紋學研究協作組第一次論文研討會」。至今,已召開了六次會議。
b、中國皮紋分析師協會(CADA):(China Association Dermatoglyphics Analyst 簡稱 CADA。)在國際知名的皮紋專家 Bandler(班德勒)博士及皮 紋學、心理學與大腦科學的權威人士蔡昂融先生的指導與組織下成立。
c、臺灣量身教育國際研究會(MME):為 MIND—MEASUREMENT EDRCATION 的簡稱。由賴翠莞博士創辦.
d、國際皮紋學研究會:於 1971 月在巴黎舉行的第四屆人類遺傳學國際會議上 正式成立.
e、美國皮紋學學會(ADA):American Dermatoglyphics Association 縮 寫 ADA。(很多國家都有皮紋學學會比如:印度皮紋學學會,英國皮紋學學會 等)
f、國際遺傳學會下設有皮紋專業委員會
g、國際皮紋分析師協會(ICAA):International Certified Dermatoglyphics
h、中國皮紋學學會(籌):由北京市東方科奧人類智力潛能研究所(原武漢大學東方智力研究測試中心)主任翟桂鋆,於 2014 年在北京發起籌備,目前已 經接受申報會員單位幾十家,涵蓋了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等,大多數的從事皮 紋檢測應用的機構。翟桂鋆,1953 年 4 月 11 日生,畢業於武漢大學和華中理 工大學。從 1988 年開始研究人類生理多元智力的結構及其測量,經二十多年 艱辛探索,終於研究成功皮紋生物識別多元智力測量,挑戰並超越了在世界上, 流行近百年的智商(IQ)測試,創立了智力測量中國標準。1992 年通過了省級科 技成果鑑定(預科院成字 9212 號),2006 年 4 月通過了由中國遺傳學會、中 國心理學會和中國醫促會婦兒醫療保健專業委員會共同組織的國家級專家論 證。
i、中國皮紋檢測研究院(香港):由濟南朱氏教育創始人人朱元交,於 2017 年在香港創立。目前已經接受申報會員單位幾十家,涵蓋了中國大陸和中國臺 灣等,大多數的從事皮紋檢測應用的機構。
3:皮紋學發展的一些重要節點
1684 年,英國生理學家內赫米亞格魯向英國皇家學會遞交了他對手掌紋理解 剖觀察報告並刊登在皇家學會哲學會報上,描述了汗孔,皮紋脊紋,及其排列方式。
1788 年 J.C.A. Mayer 第一位寫出指紋分析基本原則:闡述在兩個人的指紋排列不會有複製的情形。英文原版文獻:"Although the arrangement of skin ridges is never duplicated in two persons, nevertheless, the similarities are closer among some individuals. In others, the differences are marked, yet in spite of their peculiarities of arrangement, all have a certain likeness"。
1833 年 Sir Charles Bell 解剖學家研究完成了手的結構與功能,英文原版文獻:"The Hand: Its Mechanism and Vital Endowments as Evincing Design"。
1892 年英國人類學家 Francis Galtin(高爾敦)爵士,達爾文的親戚(cousinof Charles Darwin), 首次提出以鬥紋、箕紋和弧紋等三種紋形的基本分類法。 他的《指紋學》是近代指紋學誕生的標誌。
1892 年,第一本關於皮紋研究方面的專著——《指紋學》面世,其作者是英國學者、優生學的倡導者 Galton(高爾頓)。
1920 年 Elizabeth Wilson 在哥倫比亞大學開始以科學性分析皮紋狀態、運用統計學方法、調查精神分裂症、低智力者和正常人三種族群之差異。
1926 年,Harold Cummins 卡明斯教授教授主導此領域的研究,並在「美國形態學協會」上提出 Dermatoglyphics 這項專有名詞,他被譽為「皮紋學之父」。 (derma=skin 皮膚,glyphe=carve 雕刻)。至此 Dermatoglyphics(皮紋學) 正式成為專業研究領域的一門學問。同時期,卡明斯在研究中發現,染色體或 腦部異常的病例,都有異於常人的皮紋。當胚胎處於母體第 13 周時,其手足皮 紋開始發育形成,直至第 24 周發育完成,至此終身不變。皮紋與胎兒的腦神經 的發育基本同步。這一重要發現,在國內外「醫學遺傳學」多項著述中都有刊 載。經過科學家多年的研究,現已證明許多染色體及腦部異常患者,都有著異 常皮膚紋理圖像。
1938 年,美國 Dr.Walken 教授找到了皮紋和大腦的的基本規律。32、1943 年,Harold Cummins 和 Charles Midlo 合作出版了膚(皮)紋學上的劃時代經典著作「Finger Prints,Palms and Soles---An Introduction toDermatoglyphics」(《指紋、掌紋和蹠紋—皮紋學之介紹》)。
1944 年 Julius Spier 出版這本書 "The Hands of Children" 以後,幾乎全部將手掌集中分析於小孩心理性格發展是否有抑制或反常的跡象(signs ofsuppression or abnormal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而能避免在往後成人生命中有神經衰弱症、壓力及內在的衝突。
1950 年加拿大腦外科教授 Penfield 發表的「身體各部位與腦之管理之斷面圖」,指出手指皮紋與大腦間密切之關聯。
1956 年,公安系統開始採用指紋分析方法。
1958 年 Noel Jaquin 已印證出不同指紋所對照的人格特質。
1963 年索爾頓 Solton 明確指出染色體畸變時,皮紋異常發生率增加。40、1963 年 Uchida 證明染色體異常時皮紋有異常變換。
1963 年 Dr.Theodore J.Brrry 出版教科書發表有關手上診斷之線索。索爾頓(Solton)明確指出染色體畸變時,皮紋異常發生率增加。
1964 年濟南董悌忱開始對僮族人類皮紋進行觀察。
1967 年 Byrle B. Hutchinson SSPP(社會生理學)皮紋學可證明人出生時的人格特質。
1969 John HM 與 D·W·Smith 發表有關皮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會改變的論 著。發表有關胎兒皮紋形成的階段研究,近二十年來皮紋已被接受成為臨床診斷的工具。
1974 年 Beverly C. Jaegers 論述可由手上顯示的皮紋記號找出其個人擁有的 心理學上的特性(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1974 年 Beverly C 和 Jaeger s.論及心理學人格特質的發現可印證在皮紋學 上。
1976 年 Milton Alter 系統地研究皮紋和染色體畸變的關係。
1978 年,美國出版的《醫學衛生百科全書》明確提出皮紋學已成為醫學的一個重要工具,不論在臨床方面,還是作為遺傳特徵方面,科學家發現許多先天性和遺傳性缺陷在手上都留下印記。許多醫生建議把新生兒的手足紋取印作篩查遺傳缺陷的常規。
1979 年,我國成立了中國遺傳學會,下設的皮紋研究協作組,揭開了皮紋學研究 的新篇章。
1981 年,Roger W.Sperry 教授與其研究夥伴,因研究大腦之左右腦功能及 雙腦理論,獲頒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大腦之研究,至此進入熱潮,並開始廣泛 為各領域科學家研究及運用。
1981 年日本的醫學專家品川家野博士亦提出:「左右手手指與左右腦之間具 備密切聯結的關係」,其相關之文獻及理論亦見於各學術領域。
1981 年,中國第三任皮紋研究協作組組長、濟南第二醫科大學教授張海國在 《遺傳學報》上發表了《中國人膚紋研究I,漢族 102 項膚紋參數正常值的測 定》。並於 2002 年出版了專著《中國民族膚紋學》。
1982 年 10 月 4-8 日,江蘇南京召開了「中國皮紋學研究協作組第一次論文 研討會」。至今,已召開了六次會議。
1983 年,以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Howard Gardner 教授為首的教研人員將研 究近二十年的多元智能理論推出,在歐美引起轟動。
1985 美籍華人陳怡謀博士(哈佛大學)發表研究多年的遺傳皮紋學與大腦的關 系,結合了 Dr. Howard Gardner 多元智能的論文。皮紋學第一次運用在教育界 和人腦結構學。
1990 年,安徽醫學院湯大釗教授在《中國學校衛生》上發表了《智力與指紋 檢測模型》論文。
1989 年,Amrita Bagga(巴嘎)發表文章說明精神分裂症的皮紋狀態,確認 皮紋在生理學和心理學上是有不可取代、極有價值的作用。
1991 年,皮紋檢測系統軟體形成(美國肯塔基時代 Kentucky Times 公司)。 65、1991 年,中國第三任皮紋研究協作組副組長、河南省體育科學研究所邵紫菀教授等的「運動員皮紋選材模式的研究」獲國家體委科技進步三等獎;次年 11 月在《人類學學報》上發表了《皮紋與運動員選材》。
1992 年 10 月 4 日,武漢大學鄭州校友會東方智力研究測試中心主任翟桂鋆 從皮紋研究的生理(遺傳)智力測量通過了省級科技成果鑑定(預科院成字 9212 號)。
1999 年 1 月,北京體育大學的《排球運動員智能特徵及測試新方法的研究》 獲國家體育總局科技進步獎。
1999 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生李輝在盧大儒教授指導下,研究了手掌紋路對稱 性與智力高度相關,並發表了論文,受到了中國遺傳學之父談家楨院士的肯定。
1999 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美籍華裔教授錢卓為首的國際研究小組定位了記 憶力基因,論文發表於當年 9 月《自然》雜誌。智力是基因決定的終於在生物分子級層面得到了證明。
2000 Dr Stowens,紐約聖盧克醫院的病理學的院長, 能以 90% 的準確度診斷精神分裂症和白血病。在德國, Dr Alexander Rodewald 報告皮紋學能夠以90%準確度來確認先天遺傳突變。
2000 年,美國 SSPP(生理模式研究協會)組織推出了皮紋多元智能檢測系統。 72、2001 年 10 月 21 日,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刊發了利物浦大學曼寧博士的研究手指比例與心臟病和性格關係的文章。
2001 年 11 月 7 日,《參考消息》刊發了德新社 11 月 5 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最新研究成果:人的智力水平在出生前已經確定。這是用三維成像技術,20 對雙胞胎的腦結構,做比較後得出來的。
2002 年 2 月 10 日,《參考消息》刊發了俄羅斯《論據與事實》2 月 13 日發表的俄羅斯科學家研究指紋與運動能力的論文。
2003 年 9 月 11 日,《參考消息》刊發了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基因與學習障礙有關。這個發現是根據在英國出生的 15000 名雙胞胎的研究。 破譯人類皮紋密碼 發揮先天優勢潛能 30 2003 年 11 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了西班牙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手 紋形狀反映智商。
2005 年 11 月 7 日,《北京晚報》刊發了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1 月 6 日 的《學習好壞,基因至關重要》一文,報導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荷蘭阿姆斯 特丹大學共同的研究成果。
2006 年 4 月 15 日,北京市東方科奧,人類智力潛能研究所(原武漢大學東 方智力研究測試中心)主任翟桂鋆研究 19 年的皮紋生物識別多元智力測量,通 過了中國遺傳學會、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和中國醫促會婦兒醫 療保健專業委員會共同主持的由中國當今一流的遺傳學家、皮紋學家、心理學 家、教育學家等組成的專家組的國家級論證。
4:皮紋學的研究成果:在國家正規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00多篇:國家正式出版書籍200本以上,皮紋應用領域,皮紋專家通過上百萬的個案分析總結出的經驗和規律。
5:皮紋檢測的大五科學依據:醫用遺傳學、胚胎學、大腦神經學多元智力及心理學。上海交大還開設了皮紋學課程。
六、皮紋天賦測試有效嗎?
全世界大約有幾百家皮紋檢測機構,測試過上百萬人,其滿意度在95%以上。皮紋天賦檢測大量的運用於中小學機構、運動員的選拔、遺傳疾病的檢測、犯罪偵破等等。
七、中國皮紋檢測研究院(香港)授權義烏飛米粒心理為其官方皮紋檢測機構
義烏飛米粒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為中國皮紋檢測研究院(香港)授權檢測機構,在採集指紋之後,將數據傳輸到中國皮紋檢測研究院(香港)的數據分析中心,然後由專業的分析專家人工結合電腦出具分析報告。由飛米粒心理的專業皮紋解讀師給予解讀分析。詳情加微X:dinterxu。註明 天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