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0月15日消息:最近,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大型旅遊欄目《尋找最美花園》播出的《大豐花海——綻放在鹽鹼地上的鬱金香》又一次將百年古鎮——大豐市新豐鎮推入人們眼帘。這是今年央視第二次報導古老小鎮的荷蘭花海。
荷蘭風車,荷蘭木屋,荷蘭國花,鹿特丹大橋……處溼地之都大豐市中心地段的新豐鎮究竟與荷蘭有著怎樣的淵源?
一朵花,燦爛古鎮容顏
古鬥龍河文化、農場文化、鹽墾文化、新四軍文化,新豐鎮這個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被多種文化浸潤滋養。然而,有一種文化——墾植,在崇尚科學發展的今天,在鹽阜大地上,讓人充滿了深深的懷念。這源於一個荷蘭人——特萊克。
百年前,中國大地颳起了一股洋務清風。打開國門,向外國學習先進技術,封閉古國欲掀起一輪「改革開放」。清未狀元張謇請來了當時世界水利專家特萊克,就這樣這位年輕敬業的外國科學家把他年僅29歲的生命和他的治水成果永久的定格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給小鎮世世代代留下無盡的思念。
一百年後,為紀念這位國際友人,追尋實業家張謇的「科學發展觀」,更好建設家鄉,在同濟大學專家策劃設計之下,新豐人決定應用荷蘭國花——鬱金香,建設荷蘭花海,重拾這段情緣。
在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幫助下,新豐鎮對老鬥龍港兩側約2.46平方公裡進行深層次的城市設計,深挖鹽鹼地上的歷史,打造荷蘭風情特色小鎮。他們應用花海,曲水、花橋、遊艇、古樹、木屋、風車等元素意在將這一古老的鬥龍河灣裝辦成一幅神秘幽深濃墨重彩的西洋油畫。
對照同濟製作的《荷蘭風情小鎮動畫演示片》這一發展藍本,依託新豐鎮境內特有的水系和沿線自然風光,模擬荷蘭田園景色,借鑑成都錦江198建設模式,荷蘭花海規劃了荷風半島、多彩秀湖、水岸印象、智慧莊園等四大功能區。設計了荷蘭人家「洋家樂」和3個不同風格的百畝農家休閒莊園小島。
目前,荷蘭花海成為我國連片種植鬱金香面積最大的花園。佔地2000畝,4座小島種植鬱金香150多個品種上千萬棵。
從家鄉走出去的世界冠軍駱曉娟成為花海的形象大使。在這裡,相親會、集體婚禮、世界模特小姐走秀波瀾起伏。作家、書畫家、攝影家,大家雲集,讓花海撩人而震撼。
今年4月13日一天,荷蘭花海接待遊客31.68萬人次,創鹽城市單個景區日接待遊客量歷史之最。
一片景,盡顯興業本色
「地上長花,水中生花,樹上開花」,在成功打造荷蘭花海,完成4a級景區建設之後,新豐一班人又大膽提出做足「花經濟」文章的大膽設想,不斷做大「花文章」,放大「花旅遊」效應。
藉助已經打響的鬱金香花海品牌,在花海周邊226省道旁建設萬畝花卉花果苗木基地。利用高速公路取土坑建設千畝荷花苑。著力做好綠色體驗旅遊,輔助花海旅遊,探索一條「鄉村與都市旅遊」個性發展之路。
引智引資,打造高效生態園。在226省道邊同豐、太興、沙港等村,投入2000萬元,徵地80畝,完成1300畝土地流轉,建成「三縱三橫」道路框架,開設兩座50米排灌箱函。生態園建設,將形成生態旅遊和花卉花果苗木特色經濟兩大產業鏈。鄰近300多戶參與流轉土地的農民,在得到土地分成收益的同時,又能進入園區勞動,實現二次上崗創收。既不損壞老百姓土地既得利益,又能讓農民騰出時間精力二次創收創業。
「六沿」高效農業成為「花效應」延伸的又一大特色。該鎮充分利用境內204國道、沿海高速、226省道、上海農場線、沈方線、新龍線等主要交通線的「馬路效應」,加速土地流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沿邊高效農業。在226一線建設百畝桃花島、百畝葡萄園,百畝草莓採摘園。在沿海高速兩側放大「一戶一棚」效應,建設萬畝高效設施蔬菜基地。在上海農場——時豐線建設300畝高效棚菜基地等。
特色家庭農場更是把延伸「花旅遊」做得風生水起。處在安龍村的祥蕾生態種植家庭農場,佔地面積350畝,因三面環水,當地群眾習慣稱之為「安龍小島」。創辦人趙國祥夫婦投入600萬元,將廢地溝塘改造成魚塘,發展垂釣等旅遊項目。為尋求差異化發展,趙老闆投入100萬開辦「農家樂」,種植時令蔬菜、水果。讓遊客在觀光現代化豬場,野趣西藏特色豬、牛、羊牧場,森林珍禽園後,趁餘興垂釣、採摘水果蔬菜,動手野營野炊。為讓「農家樂」給人們更多情趣,趙老闆又在10間異域風情木屋旁,支起8米高的藏式土灶,給遊客拾柴自助燒菜,增添遊玩情趣。
推薦閱讀:
廣東:去韶關看東莞土豪種的玫瑰花海
江蘇:南京中醫藥大學仙林校區花海如潮
重慶首個「花海」主題公園開園 市民免費玩
北京:千畝砂石坑變大地花海
(來源:鹽阜大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