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接近期末,不少高校都會湧現出一些「神仙題」,讓人腦洞大開。近日,黃河科技學院一位老師讓學生以短視頻的方式演繹古詩詞,此事經梨視頻發酵後,在微博上引起網友熱議,多家媒體轉發。
鄭州高校又見神仙題,用短視頻演繹古詩詞
近日,黃河科技學院 一中國古代文學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學生將古詩詞以視頻的形式演繹出來。其中有學生穿睡衣高跟鞋演繹《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視頻中,幾名大學宿舍的女生正在吟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有女生撩頭髮,還有女生騎在拉起的床單上,類似騎馬舞。視頻中的氣氛整體歡快。
此視頻很快在網絡上傳開,梨視頻對出題老師進行補充採訪後,重新發布出去,在微博上引起熱議,多家媒體對此進行轉載。
在媒體採訪中,出題的黃河科技學院老師張彩麗稱,視頻很搞笑,也比較有創意,但是沒有突出情緒,會扣10分。
在網上,有網友認為這是「神仙題」,也有人認為這種演繹方式,「蘇軾看了都上頭」,也有網友表示,這種方式比較新穎,切合大學生的情況,總比死記硬背的僵化模式好。
短視頻從國內火到國外,高校教師嘗試與古代文學相結合
12月16日,映象網獨家採訪該出題老師張彩麗。張老師說,最後幾年,短視頻很火,甚至火到國外去了。據了解,過去兩年來抖音國際版TikTok在美國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增幅高達1533%,同期Facebook的平均用戶使用時長下滑了26%——截至2019年目前抖音已經在用戶平均使用時長上超越了老牌的Facebook。
2018年,北京商報報導:為應對抖音在市場上的咄咄逼人,Facebook悄悄地發布了一款名為Lasso的應用,用戶可以使用這款App創作音樂短視頻,可見短視頻的火熱程度。
張彩麗說,一般人都是學過古代文學的,變成大學生之後,學生們覺得古代文學與現代社會脫節了,覺得沒用了。現在的短視頻很火,像梨視頻,特別是後來的抖音等軟體,把短視頻推向全民,甚至發展到國外,給國外知名的facebook(臉書)帶來不小的壓力。張彩麗說,短視頻如此火爆,幾乎遍及社會各個方面,在高校裡教書育人,不能與社會脫節,只教一些故紙堆裡的東西。
在關注短視頻火熱的現象後,張彩麗就有了個想法,希望用現代的方式,把學生們喜歡的、社會上流行的網絡短視頻與所教的古代文學課交融一下,就想著給學生們布置短視頻的作業。兩個視頻作業的要求如下:第一個視頻內容是古詩詞曲的朗誦、吟、唱三種方式演繹;第二種不同的詩詞曲三種方式演繹。要求全體人員出鏡出聲,配上吟、誦、唱的詩詞曲原文即可,時長不限。第二個視頻關於古代文學的現代演繹或者街訪話題,可以自己重新創作,也可以選擇在群內發給學生的內容,需要把文字內容選擇加工後通過有聲語言和畫面演繹出來,可以自己組員或者找人出鏡即可,要求有字幕,時長不少於1分鐘。兩個視頻都需要在片頭或者片尾註明班級、姓名。
張彩麗還專門註冊了一個抖音號,專門上傳學生們的視頻作業。沒想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視頻經過網上發酵,引起了很多關注。
教師回應網上質疑:鼓勵接觸新事物,要有包容的心態
「如果故意忽視、忽略社會上興起的新事物,這不是高校應有的態度。面對思想活躍的大學生,要理解他們,但也要想方設法把教學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對待大學生們的短視頻,只要掌握了古詩詞的內容,表達方式可以多樣,要有包容的心態去看待世界,看待年輕人用不同方式表達的意願,不能過於嚴厲,更不能吹毛求疵。」
看到學生們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短視頻後,張彩麗表示很出乎意料,學生們雖然演繹了,但是形式各種各樣,甚至前衛、搞怪,但這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們活躍的思想和人生態度,遺憾的是,沒有把握住這首詞的思想內涵,沒有表達出蘇軾原本在詞中體現的情感。這個蘇軾《水調歌頭》的短視頻,可能因此不會得太高的分數,會被扣掉10分。但這種表現方式也有積極的一面,有利於傳播,而且還能看到學生們年輕的一面,看到另一種狀態。
張彩麗說,現在出了這樣的題目,最大的難點還在於評分標準的把握,既要體現學生們對古代文學的理解、掌握情況,又要有利於古詩詞的傳播、發揚,還要與這個時代、社會相對有聯繫,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相關連結:業內大咖稱,短視頻要儘量拍得不一樣
在2019年的短視頻大會上,央視網視頻中心策劃總監馮曄在大象融媒集團《大象直播》採訪時說:「任何事情,用正常的方式講都會很無聊,所以包括我們在日常的找選題,尋找視頻形式,尋找視頻調性的過程中,我們都堅持用這樣一個準則,去儘量把這個題目拍的不一樣,包括我們在尋找視頻形式的時候,也經常在B站、youtube上這些年輕人比較熱衷的一些表達的手法,我們都儘量把它用到我們日常生產中,把它發揮到極致,做一個差異化的內容生產。」(記者 邱延波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