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這五年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黃陵教育步入優質均衡發展快車道

2020-09-13 黃陵融媒

教育是地方發展的先聲,也是關係民生根本的基礎環節。如何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中實現教育事業的提檔升級?黃陵,一直探索前行,力求蛻變。

近年來,黃陵縣先後建成了店頭鎮第二小學,黃陵新區幼兒園,對30餘所學校、田莊鎮中心幼兒園、阿黨鎮太賢幼兒園和黃陵中學教學樓、公寓樓、階梯教室進行維修改造,新建學生公寓樓,新區中學正在加緊建設……

謀變帶來收穫。黃陵高考實現跨越式提升,黃陵中學連續兩屆「高新班」畢業生本科上線100%,中考成績綜合評比穩居全市前列,先後被評定為「陝西省教育強縣」、「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曾經的尷尬短板,現在的閃耀亮點。蛻變的背後,凸顯出黃陵縣構建一流教育強縣的決心和魄力。


優化硬體設施,實現教育標準化


「墨墨,這是你的新幼兒園,你就要在這裡上學了。」家住黃陵新區橋林小區的寇瑩最近一直沉浸在喜悅之中。這學期,她家孩子上了家門口堪稱西北最先進和現代的園所——黃陵縣新區幼兒園。

黃陵新區幼兒園,由教學區、多功能部室區和戶外區三部分組成。教學區的主體分為三層,主要為15個幼兒活動室和教師辦公區,寬敞明亮的多功能大區域包含科學區、美工區、木工坊、建構區、圖書區等,同時設計有高標準的戶外活動場地,能極大滿足幼兒體驗自然、自主探索、鍛鍊身體的戶外活動需要。「讓小朋友在這開放、靈活、多變的空間中釋放天性,感受自然,快樂成長是我們的初衷。」黃陵縣新區幼兒園園長楊曉芳說。

說起黃陵教育的變化,已在三尺講臺堅守了32年的陝西省政治特級教師姚永剛一路見證了黃陵教育的蛻變和發展。「我們黃陵的辦學條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校舍簡陋,一根粉筆、一塊黑板就是教學工作的標配,現在從農村到城鎮,語音教學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多功能餐廳、錄播室等一應俱全,為孩子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也實現了現代化教學」。

如今,從幼兒園到小學,從普通中學到職業學校,從城區到鄉村, 嶄新的校舍,優美的環境,齊全的生活配套設施,多樣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專業的教師隊伍,真正實現了「把好學校辦在家門口、把家門口的學校辦好」。

「你看我們的學校,新的教學樓蓋起來了,塑膠操場建起來了,功能齊全的師生餐廳,各種教學設施也配齊了。雖然是鄉下學校,但比城裡的很多學校建得還闊氣。」談起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黃陵縣店頭鎮第二小學副校長王永民喜不自禁。

店頭第二小學佔地面積73479.81平方米(約110畝),學生餐廳、多能報告廳、宿舍,塑膠運動跑道、籃球場、羽毛球場、多媒體室、電腦室、科技室、實驗室、舞蹈室、音樂室、美術室、心健室、錄播廳等功能教室一應俱全,是黃陵縣目前硬體設施最好的小學。

為進一步優化城區教育資源布局,解決大班額等問題,黃陵學校建設不斷加快。新區中學是可容納3000名學生的高標準寄宿制初級中學,目前4棟教學樓建設完成、運動場看臺已完成、操場已完成人工草坪下的混凝土澆築;二期工程目前主體已完工,正在進行室內安裝工程。


實施「內聯外合」,力促教育品質化



「我校與高新一中合作辦學以來,學長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這裡就讀,我遇到認真負責的老師澆灌新知,我感到很幸運。」黃陵中學高新部學生黨宇哲對記者這樣說。

「橋山中學和西安高新一中合作辦學了,我娃正好趕上,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西安名校優質的教育資源,去年中考我娃考了全縣第一。」至今說起合作辦學帶來的實惠,賈永峰依舊充滿感激。

學生的信賴、家長的認可。正是黃陵在初高中階段與西安高新一中成功合作辦學用成績獲得的最好口碑。「從已畢業的四屆學生來看,二本以上升學率100%,湧現出一批考入「985」「211」大學的優秀學子。在高新帶動、整體推進、嚴抓細管、跨越提升的戰略推動下,黃陵中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得到極大的提升,學校內涵日益豐富,辦學品味不斷提高,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呈現出勃勃生機。」黃陵中學副校長徐德永說。

2014年,黃陵中學與高新一中簽訂了合作辦學意向,在黃陵中學開設了高新部,在教育教學及管理中與西安高新一中同步、同型、全程監管、無縫對接。高新部強力的科學管理、業精德高的教師隊伍,蓬勃向上刻苦勤奮的學風已成為黃陵高級中學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2017年黃陵橋山中學與西安高新一中合作辦學。橋山小學與西安後宰門小學達成了「名校+」的合作辦學,縣幼兒園、新區幼兒園與陝西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達成合作辦學。縣域內15所小學、4所初中組成五個聯盟校,形成管理理念、教師資源、教師培訓、名師骨幹「四共享」的辦學模式;縣域內31所公民辦幼兒園實行融合聯動劃片辦學,在文化建設、校本研修、交流培訓、德育活動方面實現「四共享」,極大的豐富和改善了黃陵的教育資源和環境,讓黃陵學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提倡「拓展課程」, 突出教育特色化



走進店頭第二小學,處處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操場上,孩子們踏著動感的節拍,用舞步酣暢淋漓的釋放著自己的運動能量;音樂教室裡也傳來宛轉悠揚的葫蘆絲演奏曲;鋪展白宣,胸中自有丘壑,書法拓展課的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心臨摹;美術室裡,紙漿畫、板畫的世界栩栩如生,老師們盡情潑灑著自己的奇思妙想;陶藝課上,孩子們用心感受泥土的特性,發揮自己的創造,把手上的泥和釉變成一種美。

「特色課程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店頭第二小學副校長王永民介紹道。

發展素質教育、突出校園特色是黃陵打造教育高地,塑造教育品牌的重要途徑。校園是培養人才的基礎載體,近年來,黃陵在突出教育特色化方面狠下功夫,實現特色教育的全面開花。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碩果壓枝桃李芬芳。黃陵縣將一如既往地將「辦好人民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在教育發展的道路上凝聚更多力量,滿足群眾期盼,奏響「建設一流教育強縣」的時代強音。


記者:「走過這五年」主題採訪報導組

相關焦點

  • 大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新會戰"啟動 步入發展新階段
    我市全域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檢,步入發展新階段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新會戰」啟動  大慶網訊(大慶晚報記者 張登林)讓每個孩子沐浴在均衡教育的陽光下,我市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交出了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 泉州教育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跨越
    馬路更寬更好走了,出行有小黃人、新能源公交、多彩公交可選擇;周末假期,逛逛山線綠道、水線公園,怡然自得;有時間到家門口的大劇院,欣賞專業演員帶來的雅樂喜劇,感受濃濃的文化氣息……「十三五」已接近尾聲,回首這五年,泉州的社會經濟、城市面貌等變化有目共睹。百姓息息相關的醫療衛生、教育、養老、出行、生活環境等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市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 【鄭州教育「十三五」成就巡禮】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鄭州...
    「十三五」時期,鄭州教育工作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總目標,按照「深化改革、完善機制、擴充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質量、優質均衡、保障民生、促進公平」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努力破解影響教育發展的突出障礙,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市教育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學在鄭州」教育品牌更加凸顯,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 改革開放40年福州教育巨變: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誦讀經典成為學生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之一  過去40年,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人們不僅希望孩子「有學上」,更盼「好上學」「上好學」。  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要,福州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向前推進:越來越多真金白銀投入到教育領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改擴建校舍投入使用;教育資源更加優質均衡,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教育機會更加公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能享受同等教育資源……  加大投入家門口「上好學」  新學期剛開始,一些市民發現,自家門口又添了新學校。
  • 「有學上」,還得「上好學」
    孩子「有學上」是基礎,「上好學」是關鍵,也是家長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市通過多種有效舉措,緩解「入學難、入園難」的問題,確保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據8月15日《湛江日報》)近年來,我市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市民對教育的獲得感也在不斷提升。
  • 從保障「有學上」到滿足「上好學」蘭州市城關區在主題教育中傾力...
    老百姓不僅希望「有學上」、「好上學」更盼「上好學」。面對百姓的期盼和需求,該區在近年特別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直面短板問題,拿出實招硬質,通過擴容增量、深化招生改革、推進「一體化」辦學等舉措,逐步提高教育資源供給能力,持續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讓「好學校」遍布百姓家門口。
  • 有學上到上好學 南京10個孩子七個上「重點」
    有學上到上好學 南京10個孩子七個上「重點」    就在5年前,南京國家級重點、示範校只有8所,省級重點、示範學校只有64所,能考上一個重點校難上加難,競爭激烈,而5年後「國家級」已增加到21所,「省級」也增加到312所。據統計,目前星級以上普通高中52所,佔高中總數的63%。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上好學」。目前,在南京的10個高中學生有7個能在星級高中就讀,這個比例比2000年翻了一番。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義務教育如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甘肅省永靖縣小嶺鄉土門村土門小學,校長鮮虎給一年級學生上語文課。  破除「農村弱」:補齊農村義務教育短板  【進展】中央財政教育轉移支付2018年增加到3067億元,80%用於中西部農村和貧困地區。農村普通小學、初中生均教育經費支出2017年分別達到1.14萬元、1.55萬元。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光明正在夯實教育基礎
    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光明,對優質學位的需求必將愈發強烈,要瞄準辦一所優一所,打造具有示範引領性的精品學校工程。深圳高級中學(集團)校長認為,在引進高端教育人才、高端教育資源合作辦學的同時,加強「自我造血功能」培育,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靖遠教育發展如何走進「春天」
    近年來,白銀市靖遠縣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緊緊圍繞「創建全省教育強縣」戰略目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宗旨,縱深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夯實教育發展基礎,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學前教育普惠擴容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內涵發展,職業教育科學健康發展,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出提速增效的良好勢頭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據葉文梓介紹,從深圳建市到1992年,深圳在原寶安縣的基礎上,適應市場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特區」發展,逐步建立現代教育體系;1993年到2004年,深圳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積極創建教育強市,全面推進教育城市化發展;2005年到2012年,深圳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大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市,邁進教育科學發展階段;2013年之後,深圳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率先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發展新路徑。
  • 廣東娃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是傳統農業大省,教育事業百廢待興,文盲佔了總人口的78%。改革開放以來,敢於領風氣之先的廣東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特色之路,使廣東娃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 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合川區教育扶貧工作綜述
    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近年來,我區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將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通過落實控輟保學責任、實現資助全覆蓋和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舉措,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 學有所教: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系列漫評之二:&nbsp&nbsp&nbsp&nbsp教育是攸關國家發展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基礎教育40年發展巨變
    有能力者可以「免聽」、有興趣者可以「多學」,賦予學生自主發起課程等權力、走班制……20世紀初,伴隨國家課程改革,深圳中學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引發關注,也在特區教育史上留下鮮明印記。據葉文梓介紹,從深圳建市到1992年,深圳在原寶安縣的基礎上,適應市場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特區」發展,逐步建立現代教育體系;1993年到2004年,深圳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積極創建教育強市,全面推進教育城市化發展;2005年到2012年,深圳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大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市
  • 讓每個孩子有學上、上好學
    人才決定未來,教育成就夢想。因此,「學有所教」在我市持續抓好30件民生實事和民生「十有行動」各項工作中佔有重要一席。◇本報記者 蘭萍化解大班額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教育「一個班有六七十名學生,最後一排的學生緊挨著教室後面的牆坐,看黑板上的字很費勁;老師講課都需要用小喇叭,不然後面的學生聽不見……」這是我市部分學校小學上課時的真實寫照。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高質的教育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十四五」天津繼續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讓孩子們都能...
    天津北方網訊: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人口政策調整、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未來五年,預計本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將逐年增加,這些孩子在家門口都能「有學上」嗎?
  • 特區風華⑬|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看基礎教育40年發展巨變
    有能力者可以「免聽」、有興趣者可以「多學」,賦予學生自主發起課程等權力、走班制……20世紀初,伴隨國家課程改革,深圳中學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探索引發關注,也在特區教育史上留下鮮明印記。桃李芬芳,星漢燦爛。70多年來,深中已為國家培養了近4萬名優秀學子,其中就包括馬化騰與他的創業夥伴。
  • 晉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適齡孩子上好學
    今天「我的晉江13·14」系列報導,播出《晉江: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集團化辦學,讓適齡孩子上好學》。在市第三實驗幼兒園桂山園區的班級裡,孩子們正在玩角色扮演遊戲;這種寓教於樂的趣味教學活動,很受孩子喜愛和家長認可。
  • 寧夏久久為功助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去年以來,寧夏將南部山區9縣(區)與銀川等地優質教育資源進行結對,開展城鄉聯動教學(教研)行動,通過線上線下開展規模化城鄉教育融合互動,探索推進優質教育擴面延伸、加快城鄉學校協同發展的新模式。從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到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兩字之差,卻折射出一個地區對教育均衡發展的勇氣與決心,這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最直接體現,讓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每個家庭的共同願望。兩年來,寧夏下大力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讓更多的孩子上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