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在孩子的交友問題上,作為父母雖然不要過多幹涉,但要讓孩子在交友的選擇上,有個大方向的原則,要知道交「益友」,不交「損友」,尤其對於身邊品行不端損友時,最好繞道而行。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莉莉最近發現女兒心情十分低落,每天晚上回家後都無精打採的,就連平時最愛吃的紅燒肉都沒胃口,就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
晚上睡覺前,莉莉決定找女兒談談心,通過聊天才知道,原來上周末幾個同學約女兒一起去小池塘玩,但是孩子覺得小池塘不安全就拒絕了,並還規勸他們最好也別去,結果不僅換來了同學的嘲笑和譏諷,還被同學說是「膽小鬼」、「慫毛雞」、「不合群」。
看著女兒哭喪的臉,莉莉安慰女兒道:「孩子,你的做法沒有錯,而且我要表揚你,能在朋友面前有堅持自己立場的勇氣。
但是在交朋友的時候,要明白如果朋友強迫你做不想做的事情,甚至為此嘲笑你,那這就不是真正的朋友。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擁有真正的友誼。」
通過莉莉的開導,女兒也不再為這件事苦惱,晚上回家後還告訴莉莉自己交了一個新朋友。
人的一生中需要很多的朋友,但在交友的路上,卻要明白哪些朋友值得深交,哪些則只能是泛泛之交,相信作為父母都深有體會。
社交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也是孩子日後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品質,但是對於孩子交友,父母也不可粗暴幹涉,還需要適當引導。
這本《兒童能力社交課》教會孩子和朋友平等的交往,學會解決在人際交往中出現的矛盾,從個人積累應對經驗。也讓家長明白不要在孩子發生人際問題時妄下定論,隨意幹預小孩之間的衝突,而是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和建議。
書本以俏皮可愛的圖畫和詼諧幽默的故事,引導通過閱讀尋找自己的影子並認知自我,而且還有各種問答、測試互動環節,從而在不同情境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友誼,能在一段美好的友誼中茁壯成長,而並非被「毒友誼」傷害了自己。
1、愛偽裝的朋友
愛偽裝的朋友往往比公開的敵人要更可怕,在平安無事時,可能會相看兩不厭,但一旦到了涉及切身利益的大事時,他們往往就會毫不猶豫地將你推向危險之中。
想必大家對日本留學生江歌的新聞都耳熟能詳。好心的江歌收留了在感情遇到糾紛的朋友劉鑫,當朋友的男友找上門時,江歌讓朋友劉鑫進屋,自己擋在門外,結果沒想到自己卻落個不幸的結局。
可沒想到的是,劉鑫在事後居然對傷心欲絕的江歌母親惡語相向,表現出的自私、冷漠、惡毒令人心寒齒冷。
2、心機重的朋友
心機重的往往都比較自私,能為了自己的目的而傷害朋友的利益,通常不會考慮別人的想法和感受,而且善於利用朋友,並使出各種心機讓別人鑽進圈套。
如果和這樣的人做了朋友,可能一不小心就讓自己的善意,成為了被他們利用的「利器」,有時候自己被耍得團團轉,可能還在幫人數錢。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勸導孩子遠離這種人群,切莫讓自己的善良,被一些自私自利的「朋友」利用。父母越早告訴孩子,娃長大後往往越能少吃點虧。
3、自以為是的朋友
自以為的人往往總是不會將自己擺在正確的位子上, 不該他做的事情也要去做,總是一副「救世主」的模樣,最後造成一些重大失誤和不可以預料的後果。
如果孩子和自以為是的人交朋友,很有可能因為朋友將一件小事被無限放大,導致自己也處於危險之中,當自己想要抽身時,卻發現已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