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中山路是著名的街道,唐中年間,李勉任汴州節度使期間所建,也是開封市歷經千年不變的南北中軸線。本圖為清末時期中山路大南門裡的民居建築
這是1940年2月拍攝的中山南路,前面高聳的是開封紀念塔
開封紀念塔又叫民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造型好像一把利劍直插雲天
此時的開封正在日軍的控制之下,紀念塔上也被日偽漢奸刷上了「中日親善永保東亞和平」的字樣。從圖中可以看到一輛日本軍車正從塔下駛過
這是日偽時期開封大南門(中山門)前的街景。不過這個大南門並不是從前的城門建築,而是1935年劉峙在主豫期間新建的。淪陷時期,這座城門又被改名為「新民門」,中山路也改名為「新民街」。照片是從城門南邊的新民路(中山路)上所拍攝,從門洞裡可以清晰看到八角亭的頂子
從大南門上向南看中山路。不遠處就是護城河(今黃汴河), 畫面右側的二層樓是紹興人沈載華開設的寶泰號醬餜店。主營江浙特產如金華火腿、西湖龍井和自釀紹酒等
人來人往的中山路。護城河的橋上站著兩個小販,可以辨別出右邊是一個饅頭攤
因為當年開封的饅頭攤的招牌是這個樣子的
大南門南護城河邊的剃頭挑子,圖的左邊是護城河的橋,護城河對面的民居牆上有巨大的「仁丹」廣告
大南門北側中山路上掛著日偽的反動標語
中山路邊的八角涼亭。亭子原是處在甕城中間,而原來的大南門位置是在亭子的北部,1934年原來的大南門被拆除新建了「中山門」。在照片是左上方,還能夠看到一段殘餘的舊城牆
這是大南門原來的樣子,城樓是標準的明清樓閣式建築
開封的小南門。 1927年馮玉祥主豫期間,因駐紮在城內的士兵和河南大學的學生去城外演武廳操演時需要反覆繞道大南門 ,便下令在大南門東側龍街南頭的城牆上另開一座直通向北門的新門
這座城門因是新建,遂命名為「新南門」 。但群眾一直習慣稱作「小南門「。為了增強防禦,還在城門上建了一座高大的碉堡
這是1948年6月解放開封時,被戰火打殘了的大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