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公布取消大部分職業資格認定。
在這之前,國務院共設置各類職業資格618項,取消以後,所保留職業資格目錄清單151項,取消比例高達70%以上。
一邊是辛苦考下來的證書成為廢紙,一邊是因為保留而含金量越來越大,越發受到市場的的青睞,持證者待遇水漲船高。
當然,與之伴隨的是考試的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以司法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醫師考試這三個號稱國內最難考的資格考試,競爭之激烈,簡直是慘絕人寰。
作為一名上班族,我們既要忍受老闆的小皮鞭,又要接受客戶的辣椒麵,恨不得24小時委身於公司,一天到晚犧牲於客戶。
一邊是越來越難考的資格考試,一邊是沒有多餘時間的緊張工作,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我們如何通過資格考試,獲得職業發展,實現個人收入和社會地位的雙豐收呢?
今天,我要給你介紹的這本《碎片化學習》 ,就是探討這個問題。
本書的作者是小山龍介,他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資格考試是學習結果的量化,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一門資格考試在一到三個月就能通過,持有資格證書,有助於我們建立「雙軌制職業生涯」。
碎片化學習
如果你面臨一項資格考試,現在離考試時間只有一個月了,但是你還沒有開始複習?
這個時候,你會怎樣看書?
我想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把教材統統的看一遍,再把習題認真的做一遍。這樣做當然沒有問題,問題是時間不夠。
但是,小山龍介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沒必要看完所有的教材和習題,我們只看一部分內容也能通過考試。
選擇看一部分重點,就意味著要放棄另一部分內容,好處就是能把優勢資源集中在一處。
這樣做,並非是小山龍介腦門一拍想出來的,而是有著理論支持(帕累託法則和蘭徹斯特法則)。
帕累託法則,又稱為80/20法則,它認為, 80%的產出原自20%的投入,並在取得最佳業績的同時減少資源損耗,也稱為二八定律。
根據這個法則,考試的時候,應該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少部分的考試內容上,讓這部分內容產生大部分的分數。
還有一個法則是蘭徹斯特法則,它發明於戰爭之中,其核心是:
交戰一方的有效戰鬥力,正比於其戰鬥單位數的平方,與每一戰鬥單位平均戰鬥力(平均毀傷率係數)的乘積」,並稱之為「平方律」。
蘭徹斯特法則
《碎片化學習》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實力相當的A、B兩軍以5:3的兵力交戰,如果雙方都是單打獨鬥,那麼,在滅亡B軍以後,A軍還剩下2個作戰單位(5-3=2)。
但是,如果A軍的5個作戰單位集中打擊B軍的3個作戰單位,同時B軍的3個作戰單位也要對付A均的5個作戰單位,B軍的戰鬥力被分散。
這樣的結果就是戰鬥力產生了平方差,A軍在消滅B軍以後,還剩下4個作戰單位。
52-32=25-9=16
16開方=4
蘭徹斯特法則
把所有的書都看一遍,就相當於單打獨鬥,效果很小,只有2;但是改變策略,執行集中優勢策略以後,效果就很明顯了,變成了4。
我有一個考醫師的朋友,當時既要找工作,又要考試,時間緊任務重,他就採取了集中優勢策略。
大膽的捨棄了病理、生理、生化、解剖、兒科的內容,集中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在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婦產科和骨科上。
結果是以超過分數線30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醫師資格證書。
這就是集中資源和優勢的力量,大膽捨棄一部分內容,對重點內容進行集中式的學習,即便知道捨棄的內容肯定會出現在考題上,也必須大膽捨棄。
放棄執念,大膽堅持集中優勢原則,更容易成功,考試如此,工作同樣如此。
考試
上面我們從戰略上討論了考試的方法,下面我們接著從戰術上進行討論。
當我們確定了必須內容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內容記住,並且在考場上答對題,從而通過考試。
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以習題為主,教材為輔,一本好的習題甚至能代替教材,這樣的學習方法,小山龍介稱之為輸出型學習。
具體如何做習題,《碎片化學習》給出了黃金三步。
第一步:不管三七二十,先做了再說。
這個時候務必放鬆,不會做,或者做了沒有通過考試,這很正常,如果都做對了,那也就不用來複習了,直接去考試就可以。
這一步的目的在於,熟悉題型,掌握出題的角度,量化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哪些是掌握的,哪些沒有掌握,心中有個底。
第二步:看標準答案。
資格類考試,大多都是客觀題,一本的好的習題,不僅出題符合考試大綱,對答案的解釋也應該儘量詳細,這樣即便不看教材,通過詳細的答案分析,也能掌握考試的知識點。
從標準答案的解析中,找出考試邏輯,把握考試的重點和難點,為後面的複習理清脈絡。
第三步:在教材上列出習題的頁碼。
經過上面兩個步驟,應該對整個考試有一個框架性的了解,剩下在就只是在框架內填充血肉。
就像是畫畫一樣,大的框架出來,剩下就是一填充,讓畫面豐富生動起來。
我們要讓考試「生動」起來,就是在教材的相應位置上標註出習題的頁碼。
如果教材上的某一頁被多次標註,那不用問,絕對是重點中的重點,考試必考,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就相當於光明正大的「作弊」。
相反,如果某一頁或幾頁沒有被標註,那麼,這部分大概率不會是重點,直接略過就好,不值得花時間在這上面。
考試
我們進行資格考試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考試,獲取資格證書,提升自己在職場中的競爭力。
在這當中,有必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
不要好高騖遠,以零基礎的狀態,挑戰註冊會計師,這樣的操作,即便把戰略制定得再完美,戰術執行得再到位,都很難通過考試,相反還會打擊自信心和積極性。
當然,也不能為了輕鬆通過考試,以10多年的會計經驗,來考取一個會計師從業資格證,這樣雖然能夠輕鬆通過考試,但是對工作也於事無補,是自嗨!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合理的評估自己的專業水平,以及對證書的需求進行調研,然後做出考試決定。
例如,零基礎的情況下,就先把會計從業資格證給考了,這樣的考試只是比科普複雜一些,只要掌握的正確的考試方法,在一到三個月內要通過考試並不難。
等有了一定的經驗和基礎以後,就可以考取註冊會計師,通過合理的戰略制定,超強的戰術執行,一到三個月考取注會也不是什麼難事。
重點在於,合理的評估自己,找到和自己能力匹配的資格考試,不要蚍蜉撼大樹,殺雞用牛刀。
考試
不斷將學習的內容應用到實踐中,資格考試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對於個人的職業生涯也幫助頗大。
如果考取的是本專業的資格證書,那麼升職加薪只是遲早的事。
如果考取的是其他專業的資格證書,那麼就可以實現「雙軌制」職業生涯。
就像小山龍介一樣,他的本職工作是產業發展諮詢顧問,同時兼任財經作家。
這就意味著,萬一本職工作出現了問題,還可以走另外一條職業化道路,構建起職業生涯的安全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