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探清水河》中,北京藍靛廠火器營背後的神奇故事

2020-12-22 蘭臺說

說起《探清水河》,想必很多人就會腦補德雲社郭德綱、張雲雷的演唱:

「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在其位這個明啊公,細聽我來言吶。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藍靛廠火器營兒有一個宋老三。」

這是北京愛情故事的一個舊時版本,是有名的北京小曲,流傳甚廣。

故事的內容及細節有多個版本流傳,但它的背景發生地火器營,卻是貨真價實的,位於今北京市海澱區。

想必大部分人也是聽了德雲社的《探清水河》,也才知道有北京藍靛廠火器營這麼個獨特的地名。

這個火器營,那可不一般,在清朝乃至民國初年是威名赫赫。它背後的故事更神奇。

各位明啊公,細聽我來言。

要說這個火器營,就繞不開歌詞裡唱的「京西藍靛廠」。

「京西藍靛廠」位於海澱區西部,大致的地理位置為:東至京密引水渠,西為西四環北路,南依遠大路。

為什麼叫藍靛廠?因為這裡在歷史上因生產加工藍靛而得名。

藍靛是從草本植物蓼藍(菘藍)中提煉出的,它的主要用途是染布,也可藥用,在我國歷史悠久。

做染料時,也叫靛青,即我們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那個"青"。

這裡靠近皇宮,而且地勢低洼,又有清水河流經,很適合生產加工藍靛。

這個清水河就是昆玉河。它源於北京玉淵潭八一湖,由北京頤和園昆明湖延伸出來,流經火器營。

明朝內宮設有"內織染局",負責染造皇宮用的布匹。永樂年間,在這裡設置了藍靛廠,做為染布加工基地。

可見,皇城腳下的這塊土地不一般。

萬曆年間時,在這裡建造了護國洪慈宮。後來改為廣仁宮(即西頂娘娘廟)。

清軍入關後,這裡逐漸不再加工藍靛,滿八旗的一支軍隊及其家屬被安排居住在此處。

於是後來就有了「老營房」的稱呼,但「藍靛廠」的舊稱也在民間保留下來。

清乾隆時期,為了拱衛京師,在京城建了兩個火器營。

一個建在京城內,稱為內火器營;另一個就建在城外西北的藍靛廠的北側,稱為外火器營。

火器營專門配備、演練槍炮火器,這在當時是先進武器,可謂精銳之旅。

因而主要抽調滿、蒙兩族的八旗營兵組成。

內外二營,共有官兵七千多人。除操演槍、炮之外,還有步射、騎射等基本軍事技能。

後來內火器營被撤除,就只剩下藍靛廠的火器營,也就沒有內、外火器營之說了。

火器營是個規模挺大的軍事重地,規劃嚴整,僅營房就有1700餘間。

火器營是沿清水河的流向而建,呈西北--東南向分布。

雖然軍營輪廓極不規則,但神奇的是,八旗營房由八塊大小、尺寸相同的梯形片區組成,加之統一的建築設計。

於是,在這片不規則的地形上,八旗的營房及附屬設施安排得極為合理,各旗的營房數目完全相等!

連通八旗營房的,有南北走向的三條寬6米的大街和8條中街。

這三條大街分布的也十分合理,每旗所轄的大街長度完全一樣。

另外,自南往北還有八條橫胡同,每條胡同之間分有七條小胡同。

這樣,火器營擁有自南往北的大小街巷65條之多,縱橫有序,交通便利。

從而可見中國古代因地制宜的建築設計智慧和水平。

火器營的西門和南門外,各有一座校軍場,是會操練兵的地方。

當然,火器營也建造配備有經濟、戶檔、錢糧、營務等場所。

火器營有城牆和城門,儼然京城郊區的一個獨立王國。

對於這樣的特種部隊,清廷自然非常重視。火器營的統帥級別也高,統領為掌印總統大臣一名,有總統大臣若干人,由王公、領侍衛內大臣、都統、前鋒統領等派任。

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彈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史。

明朝時,雖然仍處於冷兵器時代,但也應用了不少火藥武器。有三眼銃、鳥銃、火炮。

例如明軍中有專門裝備火器的部隊--神機營。

努爾哈赤發起寧遠戰役時,鎮守遼東的明朝守將袁崇煥取得大捷。

其中,借鑑西方火炮技術而仿製的「紅夷大炮」功不可沒。

努爾哈赤也因中了炮傷,後來發病而死。

西方人的頭髮是金色或酒紅色,而且在明朝人的眼中是西方蠻夷,因而被命名為「紅夷大炮」。

到清朝時,出於忌諱「蠻夷」這個稱呼,就改名為「紅衣大炮」。

清朝自然也繼承了明朝的火炮技術,並且組建了火器營。

那麼,火器營在清朝發揮了多大的軍事作用呢?

這方面,我們從一些反映清代歷史的影視劇中就有所領略。

而且,清代後期著名文人陳徽言所著的《武昌紀事》中有這方面的總結:

「古今軍中利器,異時殊宜,近惟火炮最擅制勝。我朝開國,及平定西域,徵兩金川,前後大小戰功,皆賴其猛烈之力。欽定皇朝禮器圖式,詳載諸炮名式,如天聰五年造紅夷大炮,名曰天佑助威大將軍。其後復造神武大將軍、神威無敵大將軍、武成永固大將軍皆是。」

縱觀清朝歷史,「火器營」為清朝統一國家、平定準噶爾、回部、金川,以及在緬甸、安南之戰中,都發揮了有力的軍事作用。

它為鞏固邊疆,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定,做出了很大貢獻。

說回藍靛廠的火器營。

這裡的駐軍,連同家眷,共有一萬餘人。而且八旗營兵俸祿優厚,生活消費高。

於是,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商人、小販,在火器營附近做起了生意,形成繁華的商業街。

火器營也就不僅僅是個軍事基地,而逐漸成為一個地名。

例如《探清水河》中的宋老三一家,就是在火器營開煙館為生。

這裡也有一些廟宇,香火旺盛,時常舉行熱鬧的廟會。

於是逐漸成為一個人口雜居、遠近聞名的小城鎮。

宋老三的女兒大蓮與火器營的青年平民佟小六偷偷相愛,結局悽婉。

此事傳開,也就有了火器營的愛情故事--北京小曲《探清水河》,傳唱至今。

如今,藍靛廠、老營房、火器營的地名還遺存著,但是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年大蓮投身的清水河(昆玉河)依然靜靜流淌,滄桑的西頂廟和立馬關帝廟還在,但附近代之而起的是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成片建築。

相關焦點

  • 郭德綱版的《探清水河》讓張雲雷唱紅,但被「師姑娘」超過
    1691年,康熙選滿人擅長火器的士兵組建火器營,專門製造槍炮,兵力達七千多人。地點就在北京西郊的藍靛廠北,倚清水河而建,因為都是八旗官兵,此地就成了滿人聚居的地方。小六聽說大蓮自殺後,在清水河邊兒祭奠完大蓮後也跳河而死。這是一個為愛殉情的故事,有點「孔雀東南飛」的味道。這故事發生後,很快被文藝工作者編成了唱詞《探清水河》在北京地區傳唱。很多印書館也把唱詞大量印刷,在市面上發行,眾多的小唱本中都收錄了這首《探清水河》。就像灤州評劇楊三姐告狀一樣,可以說家喻戶曉。
  • 抖音大火的北京小曲《探清水河》究竟說了什麼故事!
    而有利的一面則是通過各種新興的手段促進了傳統音樂,或者傳統文化的傳播,使得人們有更多的方式了解文化的多樣性,例如最近在抖音上大火《探清水河》就是一個例子。《探清水河》是屬於北京地區的小曲,通常在相聲選段中比較常見,而也正是通過郭德綱的相聲這種曲藝形式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並廣泛傳播了許多的小曲小調不至於失傳,《探清水河》就是其中之一,探清水河中的清水河是指從頤和園昆明湖中延伸出來的昆玉河現在是北京市地區著名的旅遊線路。
  • 《探清水河》|悽美的愛情故事背後,深藏更多感人的故事
    >這是北京小曲兒《探清水河》中的一段唱詞。那是因為在清水河畔不僅有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在這段愛情故事的背後,還有更加感人的故事。京郊藍靛廠火器營中有一個名叫松老三的旗人,他沒什麼本事,就開起了煙館,賣起了大煙。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普通老百姓痛恨大煙,更痛恨賣大煙的人,所以松老三兩口子在當地沒什麼好口碑。
  • 本文為你揭秘探清水河背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張雲雷錄音棚版《探清水河》正式發行啦張雲雷錄音棚版《探清水河》將於2020年6月15日 上午10點,在騰訊音樂旗下三大平臺: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同步上線,大家敬請期待。《探清水河》的起源:北京小曲兒忽如一夜春風來,辮兒哥哥張雲雷帶著他的探清水河唱遍了大江南北,這也是大家第一次了解到還有一個曲種叫北京小曲兒。
  • 轉載一篇探清水河歌詞
    這首探清河水和郭德綱的版本有點不太一樣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藍靛廠火器營,有一位松老三。提起這位松老三,兩口子抽大煙。一輩子無兒所生一個女嬋娟哎。女兒哎年長二八一十六啊。取了個乳名兒,荷花蔓子叫大蓮。大蓮美容顏,未曾配夫男。二老逛廟奴家把家看吶。奴好比琵琶牆上掛呀。琵琶要是斷了弦,誰來把它彈。
  • 清末民初的《探清水河》,究竟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探清水河》是清末民初時期從北京市海澱區火器營村流傳出來的一首民俗歌曲。歌中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之所以說悽美,就是因為這是一齣悲劇。而這悲劇放在古代尤其是宋朝到清末民初,又是很正常的,在那樣一個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之言」而且「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大環境下,兩個自由戀愛的年輕人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 抖音桃葉兒尖上尖是什麼歌誰唱的 探清水河歌詞介紹
    抖音桃葉兒尖上尖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的歌名叫做《探清水河》,這首歌其實是北京傳統小曲,網上比較火的版本是張雲雷演唱的版本。  《探清水河》歌詞介紹  桃葉兒尖上尖  柳葉兒就遮滿了天  在其位這個明哎公  細聽我來言吶  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  藍靛廠火器營兒有一個松老三  提起了松老三  兩口子賣大煙  一輩子無有兒  所生個女兒嬋娟吶  小妞哎年長一十六啊
  • 歌曲《探清水河》是什麼意思
    歌曲《探清水河》是什麼意思?《趁著》夕陽尚未離開山崗,他們還記得那個少年《曾經》說丫頭是他的另一雙眼睛,天明哥哥和丫頭都記得那首歌《探清水河》,他從籍無名唱到五彩繽紛經過六年的漂泊,十九歲的張磊經過長時間的漂泊後回到了德雲社28歲的張雲雷為12歲的辮子實現了相聲夢想,為十九歲張磊實現了音樂夢想。
  • 一曲《探清水河》意味著什麼
    一曲《探清水河》,究竟意味著什麼?《趁著》夕陽還未落山崗,他們回想起,少年《曾經》說過,丫頭是他的另一雙眼睛,是他的每一個天明辮兒哥哥和丫頭們都記得,就是那一曲《探清水河》,他從籍籍無名唱到了繁花似錦十九歲的張磊經歷了顛沛流離的六年,抱著破滅的夢想回到闊別已久的德雲社
  • 《探清水河》到底是一首什麼樣的小曲,能讓這麼多人迷戀?
    《探清水河》曾經是一首流傳在北京海澱區火器營村的小曲,是一首地道的北京民間小曲。它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火器營村的一對痴情男女難成眷屬的悲慘愛情故事,情節類似於梁山伯與祝英臺。北京的曲藝演員趙俊良曾經以最為傳統的曲風唱過這首小曲,而且是完整版,沒有刪除「四更的」內容。他的唱腔,更多的是保留了北京小曲的傳統味道,聽起來很有年代感,是最為傳統的原汁原味的《探清水河》。
  • 張雲雷探清水河終於要發布了,說好了一輩子還會遠嗎
    張雲雷,德雲社的相聲演員。17年憑藉探清水河火遍相聲圈甚至進入娛樂圈。從相聲演員到歌手,張雲雷走出了一條德雲社從未走過的路。這條路充滿了荊棘,但是他不能放棄,沒有退路,只能一路奮勇前行。探清水河馬上要發布宣傳今天他的成名曲,代表作《探清水河》終於要發布了,網路上已經能搜到這首歌的具體信息。有ISRC的編碼,意味著《探清水河》不再是無名的,而是有主的了。
  • 48歲的梁宏達近照曝光,與歌手陳麗媛合唱《探清水河》
    近日,許久未露面的名嘴老梁梁宏達與年輕歌手陳麗媛合唱《前清水河》,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和討論。兩人在視頻中一唱一和,表演得到了不少網友的好評,很多網友評價這是《探清水河》的原版。還有網友評論,好久沒見老梁了,這兩年都到哪兒去了?
  • 辮兒哥哥張雲雷,一首《探清水河》粉絲買票給他唱,快進來看看吧
    張雲雷辮兒哥哥就是創造這個奇蹟的人,作為德雲社四公子之一,是典型的顏值擔當。話說這還有一段故事呢,曹雲金本來是顏值擔當,在曹雲金背叛師門,單飛之後,德雲社就缺了一個「帥」,張雲雷無疑就是那個「帥」。成為四公子之一後他的人氣也是扶搖直上,直逼德雲社臺柱。為什麼叫他二爺或者辮兒哥哥,就是他的小時候經常梳小辮兒,家裡排行第二,所以就有了這兩個稱號。
  • 德雲社帶火的小曲,德雲女孩看過來
    近些年來,隨著德雲社的走紅,讓更多人了解到了相聲這門中國傳統藝術,這門藝術講究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很多人覺得唱就是唱小曲,其實不然,唱是指相聲基本功太平歌詞,我們平時聽的探清水河之類的小曲被叫做學。今天給大家盤點幾個好聽的小曲,我之前也有盤點可以翻閱我之前的文章。
  • 德雲社也怕了?秦霄賢新歌《月光》發布,11字引網友心疼
    經歷了多次被侵權的德雲社,終於也知道怕了,在秦霄賢發布的新歌《月光》裡面,赫然寫著11個字,讓網友心疼至極。德雲社在版權方面吃過很多的虧,就拿之前張雲雷的例子來說吧,《探清水河》被他唱火了之後,這首歌便開始被多次翻唱,就連現在非常出名的「摩登兄弟」劉宇寧,在之前做直播的時候也曾翻唱過。
  • 德雲社每人一首成名曲!嶽雲雷排第二,張雲雷只能排第三
    德雲社每人一首成名曲!嶽雲雷排第二,張雲雷只能排第三說道德雲社現如今可以說是相聲界的主流,不僅走遍大江南北,更是走向國際,團內成員更是人才濟濟,不僅有著小嶽嶽,還有個顏值唱功一流圈粉無數的張雲雷,一直以來也是備受關注,大家都知道相聲一直講究4門功課,說學逗唱,說起唱也是基本功之一,所以在德雲社中許多成員都會唱,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德雲社成員演唱的成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