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來了,有的家長卻可能遇到這樣的煩惱,就是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不喜歡老大了。
就像一位媽媽說的,在她家老二出生前,她一直提醒家裡其他人:不要因為有二娃了,就忽略了老大。
但沒想到,最後「出問題」的,卻是她這個當媽的。
生完二娃之後,這位媽媽每天都很累。有時白天想補個覺,可大女兒剛四歲,白天只要一在家就想黏著媽媽。
到了晚上,女兒也要貼著媽媽睡,這讓她也有點煩,畢竟晚上還要照顧老二。
最後發展到,女兒對老二特別排斥,千方百計不想讓媽媽抱老二,有時候還說:媽媽只愛我一個人好嗎?
導致這位媽媽很煩躁,有時忍不了了就衝老大大吼。吼完之後,晚上又後悔。
她沒想到,現在她這個媽媽,卻成了傷害孩子最深的人。
在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的時候,爸爸媽媽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老大身上。
孩子可以和媽媽無限親近,白天黏著媽媽,晚上跟媽媽一起睡,媽媽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她的。
可是,當老二來的時候,對於大人來說,是家裡多了一個孩子,更忙了。
可是對於老大來說,也許是整個世界忽然都變了。
媽媽白天沒有多少時間陪她了,因為要照顧弟弟,媽媽很累。
晚上想貼著媽媽睡,又可能遭嫌棄。媽媽或許也沒有以前溫柔了,還可能動不動衝她發脾氣……
孩子開始缺乏安全感,內心感到恐懼。
越是如此,就越是想黏著媽媽,就越是排斥老二,不想讓媽媽照顧弟弟。越是想「鬧」,來讓媽媽關注她。
但越這樣,媽媽就越煩她,她就越害怕。這差不多是個惡性循環了。
乖巧、聽話、不給大人找麻煩,媽媽累的時候不要過來煩人。
白天媽媽累了,就讓媽媽好好睡,晚上媽媽要照顧弟弟,老大你就不要來湊熱鬧了。最好還要姐弟友愛,喜歡小弟弟。
這是媽媽期望中老大的樣子。
然而,那個老大,那個剛剛經歷著巨大變化、內心害怕媽媽不再愛她的四歲孩子,她可以做到嗎?不可能的。
這個時候,老大的所有表現,目前狀況的形成,都有大人的因素。
也許現在的老大,她鬧、她煩人、她不乖,可是她並沒有錯。即便有時她看起來是在無理取鬧,但也是有原因的。
目前這個狀況,是大人一手促成的。所以,需要大人來解決,包括解決老大的恐懼和安全感的缺失。
只要想一想,她雖然是老大,可她也不過才四歲,還是個小孩子。不要想著她升級是老大了,她就天然應該懂事了。不是的。
哪怕只是稍微的換位思考一下,這是一個可能正經歷著「世界突變」的孩子,她此時或許比以前更需要媽媽的愛、關注和幫助。來平復她對這些變化的恐懼。
如果大人不從內心裡做出改變,以後或許會發現越來越多老大不可愛的地方,會越來越煩她。
畢竟,就算是同一個孩子,當他/她漸漸長大,可能都不會再像小嬰兒那樣可愛。
而家長,也常常對小嬰兒很寬容,卻對大一點的孩子更嚴格,看到更多問題。
有人會發現,有時二娃似乎總是比老大更討人喜歡。
也許是性格使然,也許是因為二娃出生之後,就處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裡。所以他們有時候最更甜、更懂得察言觀色、討大人歡心。
而老大出生之後,是處在一人受獨寵的環境裡。他們不需要爭,就能獲得全部的關注和呵護。所以有時候會顯得更「老實」一些。
而當弟妹來了之後,他們忽然要變成需要跟別的孩子爭搶資源了,可能會無所適從。
另外,當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會反抗、頂嘴、會和父母對著幹了。
而二娃卻可能,還是個軟糯可愛的小娃娃。
兩廂一對比,越發顯得老大煩人,老二可愛。
可是,做父母的,始終要記得。那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是有責任的。不能因為個人好惡,就對兩個孩子區別對待。
總之,不要再去苛責老大,她也只是個孩子,不是大人。
最重要的是,讓老大真正地感受到,雖然有了老二,但爸爸媽媽依然愛她。
而不只是家長嘴上告訴自己,不要忽視老大,不要傷害老大,但做家長的煩躁時,卻衝著老大大喊大叫。
那樣在孩子看來,就是因為家裡有了弟弟,爸爸媽媽就不愛她了。
嘴上說的、心裡想的,那都不算數,只有行動上做出來的,才是真真切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