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遊中國之旅內蒙古阿拉善盟文化、旅遊、特產、美食攻略

2020-12-14 騰訊網

城市介紹

阿拉善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西與甘肅省酒泉市、張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白銀市相連,東南隔賀蘭山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相望,東北與巴彥淖爾、烏海市、鄂爾多斯市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

二、歷史沿革

原始社會

阿拉善地區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證實,舊石器時代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就有人類存在。舊、新石器過渡的代表—細石器文化的賦存和發現,進一步證明古居延地區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歷代北方遊牧民族在賀蘭山、曼德拉山、龍首山等處刻制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成為研究古代遊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經濟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商周時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跡。

古代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今阿拉善地區東北部始設北地郡。漢代,阿拉善地區分屬北地、武威、張掖三郡管轄。

公元前102年(西漢太初三年),徵發兵卒18萬到河西戍邊屯田,北置居延、休奢兩縣。

公元前73年(西漢本始元年),居延縣隸屬張掖郡管理。

公元25年(東漢元年),改置「張掖居延屬國」。

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設西海郡,轄居延一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國和西晉續設西海郡。北魏時,阿拉善地區為涼州所轄,公元386年(北魏登國元年),氐族人呂光建立後涼政權,領居延縣。

公元521年(北魏正光二年),居延古都屬柔然婆羅門領地。

隋朝至唐代初期,阿拉善地區屬甘州、肅州,也曾為突厥貴族所據。公元686年(唐朝垂拱二年),唐王朝一度曾將「安北都護府」從漠北遷至漠南,都護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額濟納旗境內。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寶二年),唐王朝設寧寇軍,統領居延軍務。「安史之亂」時,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斷,居延地區成為長安通往西域的「草原絲綢北道」。之後,居延地區先後為吐蕃、回鶻、契丹所部佔據。

公元1038年(北宋寶元元年),西夏建國時設12監軍司,賀蘭山堅軍駐守賀蘭山沿線,守軍5萬人。在居延地區設置「黑山威福軍司」,治所為今額濟納旗東南黑城。

元朝設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管轄,管理軍政事務,總管府駐哈拉浩特(黑城)。

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軍西路軍5萬騎出塞,兵鋒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將卜顏帖木爾降明,黑城廢棄。明朝時期,北元和瓦剌勢力先後佔據阿拉善地區,明中期以後為蒙古達延汗屬部的遊牧地。

清朝初年,蒙古鄂爾多斯部額琳沁、固魯岱青遊牧阿拉善地區,1649年因大札木蘇叛亂,所部移牧河套地區。公元167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衛拉特準噶爾部部長噶爾丹擊敗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1677年,顧實汗孫和羅理率和碩特餘部廬帳萬餘,自新疆遷徙,途經青海大草灘,移牧阿拉善地區。公元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設旗編佐,正式設置阿拉善和碩特旗。

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徙牧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納扎爾瑪穆特之子阿喇布珠爾,率部西藏禮佛,歸路被阻,請求內附,清廷賜牧黨河、色爾騰地方。1729年阿喇布珠爾之子丹忠晉封多羅貝勒。1731年(雍正九年)以後移牧額濟納河流域。1753年(乾隆十八年),設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兩旗上不設盟,直屬清廷理藩院管轄。

近代以來

民國時期,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直屬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員會管轄,寧夏護軍使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兼管兩旗徒具虛名。期間,原屬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鄉)設縣級建置。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額濟納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1954年4月,成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轄阿拉善旗和磴口縣,為專區級地方政權,隸屬寧夏省管轄。同年10月,因寧夏省建制撤銷併入甘肅省,寧夏省蒙古自治區易名甘肅省蒙古自治區。1955年3月,甘肅省蒙古自治區改稱甘肅省蒙古自治州。1955年11月,甘肅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肅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1956年2月,設立巴彥淖爾盟,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領導。

1958年4月,巴彥淖爾盟與河套行政區合併,為自治區派出機構,盟府遷三盛公;同年8月,巴彥浩特市撤銷,恢復鎮級建置。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變更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阿拉善左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額濟納旗劃歸甘肅酒泉地區管轄,阿拉善右旗劃歸甘肅省武威地區管轄,歷時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重歸內蒙古自治區領導。

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隸屬內蒙古自治區,為專區級建制,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盟府駐巴彥浩特。

旅遊景點

阿拉善盟胡楊林旅遊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胡楊林旅遊區

到內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旅遊,不能不看胡楊樹,而看胡楊的最佳位置則是額濟納旗。額濟納現有胡楊林38萬畝,是全球僅存的三大胡楊林區之一,另兩處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新疆塔裡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在穆仁高勒至嘎順淖爾、蘇泊淖爾一帶,有一個巨大的天然林帶,長約200公裡,最寬處15公裡,最窄處1公裡,其中主要樹種是胡楊、檉柳和梭梭。當地人依次稱其中一些地方一道橋、二道橋、八道橋。一道橋、二道橋和七道橋是理想的胡楊林觀光區,八道橋的盡頭即是巴丹吉林沙漠。因此,八道橋(位於達來呼布鎮東20公裡)實際上已成為胡楊和沙漠觀光區。胡楊俗名胡桐,蒙古語叫「陶來」,已有一億多年的歷史,是一種生命力旺盛得驚人的沙漠植物。據說它活著不死一千年、死後不倒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另外的神奇之處是葉子的形狀:幼樹葉如針似柳眉、壯齡樹葉酷似白樺、老年樹葉橢圓。甚至同一棵樹也會長出各不相同的多種葉子。成熟期,白色種絮可飄飛100多天,一棵樹可以根櫱一畝林。胡楊還可在零下42.3攝氏度至49.6攝氏度的氣溫環境中照常存活,積水浸泡150天也毫無懼色。

賀蘭山廣宗寺(南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廣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稱南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境內,賀蘭山西麓的一個山谷之中,距巴彥浩特鎮東南23公裡左右,該寺有6個屬廟,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規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廟。由二十餘座建築群組成。其整個建築氣勢宏偉,富麗堂皇。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大經堂、黃樓寺等。其中供奉西藏第六世0-遺體寶塔的大殿稱為「黃樓寺」。黃樓寺是一座兩層樓閣的建築,其前部為81間,後部為49間,全部用黃、綠色琉璃瓦砌成,極為富麗。據說,在這座殿內,除西藏0六世遺體而外,還保存著飛天人像化石、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寶劍等珍貴歷史文物。廣宗寺始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是由班自爾扎布臺吉之子阿旺多爾濟遵照師父—六世0-遺願所建。寺內共有大小廟宇15座,共2000多間。

騰格里沙漠月亮湖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騰格里沙漠月亮湖

在傳統印象裡,沙漠是生命的0,我們能想像的只是它的蒼涼與磅礴!但這遠遠不是沙漠的全部——夕陽西下,那起伏的沙丘如金色的海浪,壯美而溫柔;而藍色的月亮湖,就像一顆奪目的翡翠,在蒼茫大漠中熠熠生輝!

有著6000萬年歷史的原生態湖泊——月亮湖,是世界上大漠中唯一自然的、完整的、酷似中國版圖的湖泊。鹹淡相間的湖水滋養著無數的魚蝦,成群的野鴨、灰鶴、紅雁、鴛鴦在茂盛的蘆葦叢中自由地遊弋,就連那天使般美麗和公主般高貴的天鵝也對月亮湖的寧靜情有獨鍾!它們紛紛來此搭建後宮,盡享天倫!

通湖草原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通湖位於阿拉善左旗騰格里蘇木境內,是自然景觀獨特的沙漠湖盆地,騰格里沙漠旅遊區和內蒙北稍子大漠度假營寨就位於此。這裡南與寧夏中衛縣城及舉世聞名的沙坡頭隔沙相望,由中衛縣城或沙坡頭經迎水橋鎮往北31公裡,黑色路面直達通湖。通湖旅遊區境內沙丘環抱,林木繁茂,空氣清新,新建的蒙古包群民族風情濃鬱。前往旅遊景區的道路兩側是人工治沙工程,氣勢宏偉;湖泊景區內蘆花搖曳,野禽嬉戲;在草原景區內或騎馬、或徒步、或騎駱駝讓您領略草原人的風情;還可乘駱駝北行,深入沙漠腹地,目睹灌木林和人工綠洲,以及清溪河泉的神奇。旅遊區開發的「沙漠獵豹」沙海衝浪的探險項目,讓遊客乘坐在經改造後的大馬力越野車上,在高如山丘的沙海浪谷裡起伏穿越,縱橫馳騁,那份刺激和驚險,簡直無與倫比。

巴丹吉林沙漠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巴丹吉林沙漠,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賴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東、拐子湖以南。面積4.7萬平方公裡,是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中西北部還有1萬多平方公裡的沙漠至今沒有人類的足跡。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沙山相對高度可達500多米,堪稱」沙漠珠穆瑪峰」。

東居延海水利風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額濟納旗東居延海水利風景區位於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依託東居延海天然湖泊而建,屬於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46平方公裡。

東居延海與西居延海同為黑河尾閭湖泊,長期以來,由於長期無節制地開發利用,導致湖泊生態系統嚴重惡化,上世紀90年代,東居延海徹底乾涸。自黑河實施跨省分水工程以來,東居延海已實現連續多年不乾涸,水域面積達到40多平方公裡,生態效益日漸明顯。目前景區內生態系統完整,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景觀獨特。額濟納旗政府對景區建設發展極為重視,將東居延海水利風景區作為區域旅遊的核心目的地,科學編制規劃,拓展資金投入渠道,力爭將東居延海水利風景區建設成為生態環境良好,景觀特色突出,民族風情濃厚的精品水利風景區。

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沙漠總面積4.7萬平方公裡,位於額濟納旗和阿拉善盟右旗交界處,東至巴彥烏拉山及雅布賴山,西抵馬鬃山,南瀕北大山,北鄰宗乃山,是我國第三大沙漠,僅次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克拉瑪幹和古爾班通古特兩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總面積4.7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四漠我國第三大沙漠,在我旗境內面積為3.5萬平方公裡。

曼德拉山巖畫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曼德拉山巖畫群

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形狀奇特的山脈,山上黑石嶙峋,巖脈蜿蜒,周圍巨大的巖石皆成圓形,酷似隕石分布,一條崎嶇小路不見盡頭,這便是曼德拉山。蒙語曼德拉是漢語「升起來」的意思。專家考證,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時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

曼德拉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孟根蘇木境內,距離蘇木所在地西南14公裡。曼德拉系蒙古語,意為升起、興旺、騰飛,在這裡具有山勢高峻之意。曼德拉最著名的是巖畫。東西3公裡、南北6公裡的山地上,發現了4234幅巖畫。這些巖畫以其歷史久遠、雕刻精湛、圖案逼真、古樸粗獷的特點被譽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阿拉善奇石街

阿拉善奇石贊張雄志 「宇宙千秋凝神韻,造化萬物鑄石魂。」「神舟」號飛船升起的地方——中國秘境阿拉善,神奇諸多,獨有一奇,便是奇石。這裡大漠浩浩,戈壁蒼蒼。這裡有大「海」,是由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和它們之間的戈壁而匯集的浩淼瀚海。這裡也確實有過真正的海洋,曾是大海的故鄉。據地質學和考古學研究證實,阿拉善很久很久以前曾是汪洋大海。在10億年前的元古代晚期至兩三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時,這裡地殼運動劇烈,海底火山爆發,陸地多次沉浮,天空風雲激蕩…… 獨特的地質構造和億萬年的地質變遷,阿拉善原野就如一個巨大的奇石加工廠,在地殼運動、火山巖流、風化沙磨、日蒸月寒等地球物化的內外力綜合作用下,最終造就出特有的阿拉善奇石。地質調查表明,目前發現的阿拉善奇石有數十種之多。

特產美食

阿拉善肉蓯蓉

荒漠肉蓯蓉是只生長在中國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巴 丹吉林沙漠野生肉蓯蓉和騰格里沙漠腹地區的一種非常奇特的珍稀野生草本植物,多年生長在零下20至零上50度素有「死亡之海」乾旱少雨的沙漠腹地,且數十年不出地面能夠存活。擁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美稱。荒漠肉蓯蓉含有豐富的生物鹼、結晶性的中性物質、胺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荒漠肉蓯蓉所含的阿拉善肉蓯蓉甙更是其它植物所沒有,它是延緩衰老最有效的成分。肉蓯蓉與其他藥材不同的是,它不是生長在深山老林,也不是生長在荒丘原野,而是生長在我國內蒙古西部一望無際、乾旱少雨的大沙漠之中。主產於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深處。

阿左旗酥油

酥油是鮮奶中的精華,含有生物有機體所必需的全部重要營養成份,最為珍貴,是招待貴賓或重大節日享用的昂貴食品。

酥油,古人稱其為「醍醐」。元代把醍醐列入御膳用的「北八珍」之一,視為美食之珍品。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品嘗過醍醐之後,即興賦詩《大支寺贊公房》一首,贊曰:「醍醐長發性,飲食過扶衰」。酥油不但是美食珍品,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功能和廣泛的實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獸一》中載:「『醍醐,引寇宗曰:『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酥油具有潤肺止咳、滋補之功能。顧況在《行路難》一詩中云:「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醍醐灌頂」一詞,可能由此而得出吧。佛教中常以「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大徹大悟,以達到最高的佛法境界。因此,酥油又是用以敬佛的最佳供品。在蒙古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酥油是不可缺少的物品。

風味肉食手扒肉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遊不吃一頓手扒肉就算沒完全領略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蒙古草原地區已成為一種定規。

蒙古佳餚羊背子

羊背子,蒙古語稱「烏查」或「秀斯」,是蒙古族居民最喜歡、最名貴的佳餚。只有在祭祀、婚嫁喜事、老人過壽或歡迎親朋貴賓的宴席上才能見到,其做法和吃法都很講究。

所謂羊背子,是按照骨關節部位,把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連頭帶尾入鍋,添加涼水。切忌熱水中下肉,熱水煮肉肉呈紅色。待鍋開後,加入少許鹽。煮肉時要把握好火候,肉剛熟即出鍋。其肉不但脆嫩,而且味道鮮美,如果過了火候,肉則變老,口感不適,非得再回鍋煮爛食用。肉出鍋時,在大盤上先擺四肢、羊背頸胛、羊頭放到羊背上,似羊的爬臥姿勢。羊背子上席後,為表達禮節,尊貴的客人先用蒙古刀,在羊背上劃一個十字形,然後,主人用刀從肥厚的羊尾巴上,劃下一條十釐米左右的肥油,放在客人的右手掌上,請客人將此油吸入腹中,不得在口中咀嚼,並飲酒潤喉。而後,客人就可各取所需,盡興品嘗。

阿左旗奶豆腐

奶豆腐,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濃鬱,牧民很愛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遠門當乾糧,既解渴又充飢。還可以做成拔絲奶豆腐,其軟韌牽絲為斷,是宴席上的一道風味名菜。奶豆腐,分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兩種。

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製奶皮剩下的奶漿,或提取酥油後餘下的奶渣,放置幾天,待其發酵。當奶漿或奶渣凝結成塊時,用紗布把多餘的水份過濾掉。然後將固體部分,在鍋裡文火煮,邊煮邊攪,直到粘著程度時,再裝進紗布裡,把黃水擠出。這時就可以裝饃壓製成形,或置於木盤中,用刀劃成各種形狀;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鮮奶發酵,使其變酸後,倒入鍋裡煮熬,奶漿就變成老豆腐形狀。然後在紗布中,擠壓去水份,裝模成形,奶豆腐色澤乳白為最佳。奶豆腐可現吃,柔軟細膩,十分可口,也可晾乾久存食用。

糖醃鎖陽

鎖陽譽稱「不老藥」,又名鎖嚴,主產於內蒙西部,傳統中醫學稱其有壯陽補精,養筋健骨,潤燥滑腸的作用。適用於腎虛的陽痿遺精、筋骨痿弱、腰膝無力及腸燥便秘等症。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鎖陽內含成份能作用於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等內分泌器官,在液體調節的不同層次上有效解除腎陰虛患者的功能障礙,經常服用或一次過量攝入時不會導致性功能亢進,具有其它補腎助陽藥物難以比擬的優越性。鎖陽含有酵素、脂肪油及糖類,由於鎖陽所含的礦物質元素和含氧酸根在人體內可以形成諸如硫酸鎂、硫酸鈉、磷酸鈉等鹽類瀉藥,從而起到調節人體水鹽平衡的作用,故也具有脾胃、潤腸通便、抗衰老、延年益壽之特殊功效。

鎖陽味略苦,以糖醃製後,口感更好。因鎖陽屬藥材,故食用時不宜空腹食用,且一次不易多食。

額濟納奶酪

奶酪(其中的一類也叫乾酪)是一種發酵的牛奶製品,其性質與常見的酸牛奶有相似之處,都是通過發酵過程來製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奶酪的濃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體食物,營養價值也因此更加豐富。每公斤奶酪製品都是由10公斤的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純天然的食品。就工藝而言,奶酪是發酵的牛奶;就營養而言,奶酪是濃縮的牛奶。

現在,奶酪的種類和食用方法越來越豐富。除了製作西式菜餚,奶酪還可以切成小塊,配上紅酒直接食用,也可加在饅頭、麵包、餅乾、漢堡包裡一起吃,或與色拉、麵條拌食。隨著對外交往的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奶酪的營養價值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也許你吃過麥當勞的吉士漢堡、必勝客的披薩,這些美食中有一種重要的配料就是奶酪。

沙米涼粉

沙米涼粉,系民勤縣傳統純天然無汙染美食珍品,選用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為原料,浸水6—8小時,用太陽射線消過毒的麥秸揉搓粉碎,置瓷器內揉搓取汁三次,然後用草木文火加熱成漿,盛於瓷器中冷卻,至清透晶亮時翻轉倒取,或攤涼於案上製成粉皮。食用時,切成條狀,配以蔥、蒜、鹽、辣椒、芝麻、民勤陳醋,芳香撲鼻,令人口舌生津。

居延密瓜

居延密瓜產自神奇的內蒙古西部大漠邊關額濟納旗,這裡乾旱少雨、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是密瓜生長的理想境地。所產密瓜除個大、形美、色鮮外,尤其以含糖量高、口味純而著稱。遠離都市的優越環境使密瓜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受任何汙染,病蟲少、無殘留又使其以綠色產品的身份進入現代社會家庭,產品遠銷到大江南北,深受消費者睛睞。年產量600萬噸。

扒駝掌

將水必成的駝掌,切成二分厚的片狀,在每片駝掌之間,加一片冬筍片,排碼整齊,裝入碗內,再將雞肉用開水氽透,放在駝掌上,其上鋪以蔥段、薑片、八角、蒜瓣,加雞汁後籠蒸,一小時後取下,濾去湯,揀去調料、雞肉,將駝掌翻扣入盤內,另將雞湯加鹽、醬油、味精、香菜、玉蘭片絲,用水澱粉勾薄芡,澆入盛駝掌的盤內,再淋芝麻油。扒駝掌特點是:駝掌軟爛,色澤紅潤,光潔明亮,醇香適口。駝掌又可做全駝掌,全駝掌採用剝皮後的駝蹄,進行加工,製作方法如熊掌,用文火慢燉。

製作:將駝掌、蹄黃治淨,入沸水鍋略焯取出,洗淨。將蹄黃入鍋,加鮮姜、大蔥、水煮至八成熟取出。冷卻後切成1釐米厚的圓片,放入大碗中,加酒、雞湯。將帶骨雞、鴨肉適量經沸水鍋略焯後,也放入碗中,加蔥、姜、花椒、八角、酒、醬油,上籠蒸熟,取出,將蹄片揀出。炒鍋下花生油燒熱,下薑片、蔥段熗鍋,下酒,撈出蔥、姜,加雞湯、水、蹄黃片、精鹽少許、味精、醬油、酒,扒燒至滷汁收緊,下溼澱粉少許勾芡,淋上熟油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駱駝的腳掌因常用於行走,所以肉厚而有彈性,駝掌肉味道獨特,肉質細嫩,不肥不膩,葷素得當,駝掌、蹄黃與雞鴨肉味完美結合,其味道並不輸給熊掌,乃秋冬季補品之一。

蒙古族炒米

有人說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國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暫不追究,可由此引開的話題卻是頗有意趣。蒙古語稱炒米為「呼日森布達」,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無茶,也不可一日無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總會佐著奶茶、奶皮、奶豆腐、黃油,在桌上擺上一碗黃橙橙的炒米。

炒米是蒙古民族的傳統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早在漢朝時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製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現,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開始廣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經過煮、炒、碾等工序製成。先將洗淨、去掉雜質的糜米放入鍋中煮沸,待破開米嘴後,馬上出鍋晾乾再炒熟,炒鍋中要加入乾淨的細沙和糜米混在一起。這樣炒出的炒米發硬,有嚼頭,是蒙古人喜歡的口感。但沒有破嘴就炒出的炒米,發軟好咬,但沒有什麼嚼頭,被當地人稱作「漢人炒米」。最後,將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即可食用。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方法可謂變幻無窮,講究和多種食物搭配。幹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湯可當主食。總之,怎麼吃仿佛都是信手拈來,全憑個人口味。

饊子

阿拉善各族群眾久有吃饊子的習俗,其炸制技藝竟後來居上,堪稱一絕,尤其是回民,更擅長炸饊子,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或其它喜慶吉日,除了炸油香,還要炸饊子。先將精粉加少量淡鹽水搓成絮狀,再加水調和,反覆揉壓,揉成粗條,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鍋熱時,用左手四指併攏,纏上麵條七圈,輕輕抻長成環狀,然後套在兩根竹筷上,放入熱油中,邊擺邊抻,等饊子股稍硬時,抽出筷子,炸至棕黃色時,撈出即成。

相關焦點

  • 窮遊中國之旅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文化、旅遊、特產、美食
    一、城市介紹 巴彥淖爾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一個新興城市,「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湖泊」,位於舉世聞名的河套平原和烏拉特草原上,東接包頭市,西鄰阿拉善盟,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交通便利,通訊便捷,氣候乾燥,氣溫偏低,自然資源豐富,旅遊資源獨具特色,是中國恐龍的故鄉
  • 窮遊中國之旅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文化、旅遊、特產、美食
    唐末,党項族拓跋部(羌族的一支),趁宋遼連年交戰之機,不斷擴張勢力,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今陝西西北部、寧夏東部及內蒙古河套、伊克昭盟、阿拉善盟境域),成為五代時期西北一大強國。公元1038年,元昊稱帝,建立大夏(又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共傳十世,歷時194年。五代及宋、遼、金、夏時期,五原皆為西夏屬地。
  • 窮遊中國之旅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文化、旅遊、特產、美食
    後分烏拉特為三部,由布爾海長子賴噶之孫鄂木布,五子巴爾賽之孫圖巴、重孫色稜分領其眾。天聰七年(1633年)烏拉特三部歸附清朝,定牧界於大興安嶺南麓西拉木倫河一帶。嗣後,從徵明朝、察哈爾、朝鮮,平定騰機思叛亂,屢建奇勳。順治五年(1648年)敘功,以鄂木布子諤班掌前旗,以圖巴掌中旗,皆封鎮國公;以色稜子巴克巴海掌後旗,封輔國公,各授札薩克,詔世襲罔替,是為烏拉特三公之祖。
  • 廈門學生黨窮遊攻略,3天2夜人均1200足以!
    廈門是很受全國遊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重點是廈門旅遊不用花費很多錢,因此廈門是很受學生黨的喜愛,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廈門學生黨窮遊攻略,3天2夜人均1200足以!下面就針對廈門旅遊景點推薦幾個,我以遊客數量為標準進行一些景點推薦。
  •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旅遊線路
    春滿內蒙古,風景正當時。為做好「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活動的引導工作,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56條春夏季旅遊線路。4條精品旅遊線路、10條主題旅遊線路和42條專題旅遊線路,豐富多彩,引導大眾健康安全有序出遊,助力自治區文旅產業復甦。
  • 一個人窮遊雲南,有哪些攻略?
    窮遊,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省錢,目前有名的旅遊景區都已經商業化,不建議去擠,在雲南處處是風景,最好的就是自駕遊(微改床車)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錢。
  • 內蒙古巴彥淖爾旅遊景區攻略
    景區於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級溼地公園,2013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5年被農業部列為國家首批休閒漁業基地;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的巴彥淖爾農墾納林套海農場,有一處原始形成的處女湖,這裡煙波浩渺,歐鳥盤旋,快艇飛馳,翠葦擺蕩,青山綠水,交相輝映,讓人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美輪美奐之境,這便是素有大漠明珠之稱的納林湖。
  • 永春首屆旅遊文化特產節 特色美食免費品嘗
    年關將至,永春香、永春老醋、麻粩、蘆柑、佛手茶……這些東西特產都想要,可要買到「原汁」貨就得跑遍永春好幾個鄉鎮。不必這麼麻煩,2月7日—14日,「魅力永春·首屆旅遊文化特產節」將在永春縣城萬星文化廣場舉辦,屆時讓您逛一圈就能把這些特產帶回家。
  • 一次此生必駕的318瘋狂美食之旅!
    >濃縮了荊楚美食文化之精華圖片來源於@下廚房食武漢特色美食:熱乾麵、三鮮豆皮、武昌魚、鮮魚糊湯粉潛江:小龍蝦中國人一年要吃掉120萬噸小龍蝦、中國豪華SUV—WEY將以中國汽車公路文化倡導者之姿作為本次車隊唯一的中國品牌榮耀領航中國汽車文化萬裡大巡遊暨國民公路G318秋季行以一條路了解中國精神
  • 安康市漢陰縣旅遊景點和美食攻略
    漢陰旅遊以自然和人文為主。自然景觀有鳳凰山、油菜花,人文資源有鳳堰古梯田、三沈紀念館、漢陰城牆、雙河口古鎮等。梯田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過去中國南方多山的地區,梯田是非常常見的。但是要成為旅遊景觀,必須是規模非常龐大,象徵著人類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同時自然風景和氣候好,雨水充足,雲霧繚繞,是旅遊者感知大自然的好去處。在中國,以雲南哈尼梯田和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較為出名。
  • 三亞旅遊攻略自由行大概多少錢,2人窮遊三亞三天攻略!
    接下來由輕旅GO了沒為大家整理了三亞的整體路線和攻略分享給大家!keywords天涯海角、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娛支洲島、三亞灣、大東海、南山海上觀音、大小洞天、鹿回頭、三亞免稅.今年冬天就去三亞過冬吧!三亞是旅行度假的好地方,氣候宜人,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 暑假七彩雲南昆明旅遊攻略,小眾旅遊的景點,一邊遊玩一邊吃美食
    昆明市七彩雲南的省會,交通十分的發達,來雲南旅遊都會經過昆明,像昆明的滇池,昆明的翠湖,昆明的大觀樓,昆明的金馬碧雞坊等等都是遊客喜歡去打卡的昆明市旅遊景點,但是小編在這裡介紹的是雲南昆明的一些小眾旅遊的景點,雲南大學和雲南昆明的民族村,一些遊玩的昆明旅遊攻略,可以一邊遊玩一邊品嘗雲南昆明本地的美食和感受美景
  • 中國3個適合窮遊的地方:第一個是旅遊熱門城市,最後一個在安徽
    中國3個適合窮遊的地方:第一個是旅遊熱門城市,最後一個在安徽想要出去玩可是沒錢怎麼辦?估計很多人都會說那就不要去了,畢竟物價那麼貴,可是美景不等人,也有人說可以選擇窮遊啊,省錢還可以旅遊。但在絕大一部分人眼中,窮遊就等於活受罪,頂多就在本地走一走。或者是說去泰國、尼泊爾等國家旅遊,畢竟這些國家是出了名適合窮遊的。但是你知道嗎?中國也有適合窮遊的城市,並且還是比較受遊客歡迎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4個適合窮遊的地方,第一個是旅遊熱門城市,最後一個在安徽。成都。
  • 文化+美食,市民開啟永春特產體驗之旅!
    一方水土一方風物,我縣悠久的人文歷史孕育了陶瓷、篾香、永春老醋、麻粩、白曲等傳統特色產品和美食。近日,市民和這些地道的永春特產來了次有趣的親密接觸。2除了陶瓷彩繪,紙織畫編織、香囊製作等傳統工藝體驗以及醋飲料調試、品嘗醋冰淇淋等活動也在火熱進行中,市民在體驗中,進一步加深對我縣特色產品及文化的了解。
  • 阿拉善盟召開「考古工作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12月5日,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等單位的的20多名考古工作者齊聚內蒙古阿拉善盟,共同回顧與展望阿拉善盟的文物考古工作,並就跨省區的考古合作進行探討。
  • 窮遊出國適合去哪裡?適合窮遊的出境遊目的地盤點
    然而出國旅遊的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負擔,因此很多人通過在「朋友圈」旅遊來望梅止渴。看著朋友圈都在曬旅行,是不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呀?異域風情,別樣建築,還有各種美食美景,簡直讓人心嚮往之。作為一個旅遊網站的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其實出境遊很多時候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貴。
  • 大學生適合去哪裡窮遊-適合學生窮遊的地方
    對於一些喜愛旅遊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在扣去日常開銷後,所剩的錢並不多,於是有人就提出來,大學生適合去哪裡窮遊?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適合學生窮遊的地方推薦。
  • 中國「最適合」窮遊的三個城市,消費低美食多,許多景點不用門票
    三個中國「最適合」窮遊的城市,消費低美食多,很多景點不用票,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旅遊,這些青年群體中,很大一部分學生比讀萬卷書,旅遊,學生黨很多,假期離校,城市的視野很廣,了解各地的人文民俗,很高,但實際上旅遊中,感悟更多,買不到錢。
  • 開拓小長假旅遊市場 內蒙古推54條春夏旅遊線路
    4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心靈四季·美麗中國」內蒙古春夏旅遊線路,為區內及鄰省周邊地區的遊客提供了更多種假日短途遊選擇。「心靈四季·美麗中國」內蒙古春夏旅遊線路以4+10+40的形式呈現,當中包含40條2-3日短途遊專題線路,10條圍繞踏春賞花、生態文化展開的主題線路,更提煉出4條特色精品線路,範圍覆蓋全區各盟市,線路所需時長2-6日不等。
  • 美麗的草原——內蒙古各市轄區圖
    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包頭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地理知識【自然資源】資源豐富,有「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烏金」之美稱。光能資源和風力資源十分豐富,可利用價值高。【經濟】農業東西狹長,地域差異大,農業以南糧北牧為特色。主要糧食作物有春小麥、玉米、馬鈴薯、大豆等。